圖片發(fā)自簡書App
漢壽城春望
漢壽城邊野草春儿倒,荒祠古墓對荊榛。
田中牧豎燒芻狗呜笑,陌上行人看石麟夫否。
華表半空經(jīng)霹靂,碑文才見滿埃塵叫胁。
不知何日東瀛變凰慈,此地還成要路津。
? ?
? ? 此詩雖題為春望驼鹅,但所望卻是滿目荒涼衰敗景象微谓,這樣的景色正寄托著詩人遭貶謫后的身世凄涼之感,乃是以景寫情之篇输钩。
? ? 這首詩的尾聯(lián)豺型,“不知何日東瀛變,此地還成要路津”买乃,談出了一個深刻的哲理姻氨,即興和廢是互相依存,互相轉化的剪验。詩人認為:興和廢不是永恒的肴焊,不變的;而是有興就有廢功戚,有廢就有興娶眷,興可以變成為廢,廢亦可以變成為興的啸臀。這正如老子所說的“禍兮福所倚届宠,福兮禍所伏”一樣,是具有樸素辯證法觀點的乘粒。
? 漢壽縣豌注,戰(zhàn)國屬楚地。
? 秦為黔中郡地谓厘。西漢為武陵郡索縣地幌羞。東漢陽嘉三年(134),改索縣為漢壽縣竟稳,取“漢朝江山属桦,萬壽無疆”之意熊痴,治所今鼎城區(qū)斷港頭。三國吳聂宾,漢壽縣改為吳壽縣果善。赤烏十一年(248),析吳壽縣置龍陽縣系谐,設治所于今縣城巾陕,屬武陵郡。?
? ? 宋大觀年間(1107-1110)纪他,改為辰陽縣鄙煤。紹興三年(1133),復名龍陽茶袒。五年升縣為軍梯刚,移治黃城寨(今聶家橋鄉(xiāng)黃城港)。三十年復縣薪寓,治所遷回原址亡资,隸屬鼎州。元元貞元年(1295)向叉,升為州锥腻,轄沅江縣,屬常德路母谎。明洪武三年(1370)瘦黑,降為縣。至清销睁,屬常德府供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