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一般修行的人總向往一個理想中的地方,稱之為天堂基公、極樂世界幅慌、彼岸等,在那里轰豆,可以擺脫一切丑惡痛苦胰伍,只有美好快樂和幸福。這樣的地方確實有很強的吸引力酸休,使得這些宗教有很多信眾骂租。這些人對于當下、現(xiàn)世的生活抱有深深的失望和痛苦斑司,想得到解脫渗饮,去到極其美好的夢想中的世界。人一旦有了這樣的想法,會更加強對于當下和現(xiàn)世生活的苦痛互站,甚至使得當前的生活顯得毫無意義私蕾。
? ? ? ? 其他宗教可以理解。但佛教是要超越兩分法的胡桃,但在某些修行方面卻還是擺脫不了兩分法踩叭。比如過分強調(diào)極樂世界,就容易強化對于現(xiàn)世的負面情緒翠胰。其他類似于過分強調(diào)清規(guī)戒律容贝,就容易引起出世的傾向,與入世形成對立亡容。這些對立其實還是處于兩分法嗤疯,這個是好的,那個是不好的闺兢。
? ? ? ?這一點道家茂缚,特別是老子看得最為通透,道德經(jīng)沒有這么個盡善盡美的烏托邦屋谭,而是要我們道法自然脚囊,在當下、現(xiàn)世中實現(xiàn)超越桐磁。六祖慧能的“佛法在世間悔耘,不離世間覺,離世覓菩提我擂,恰如求兔角”衬以,強調(diào)的也是要在世間求得佛法。
? ? ? ? 我覺得開悟的人校摩,更不能脫離世間看峻,變成超脫的存在了,而應該更是安住當下衙吩,安住現(xiàn)世了互妓。中庸的庸有一種解釋是日用平常而不自知,真正開悟的人坤塞,應該也是可以在日用平常中安然自若冯勉、應對自如的,沒有必要非要去一個清凈摹芙、遠離紅塵的地方灼狰,更沒有必要有那么個彼岸的世界。說得更直接一點的話浮禾,如果非要出世伏嗜、追求那么個彼岸世界坛悉,那只能說明還沒有完全開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