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毛豆公主)
壹
前幾天篓跛,臺風“帕卡”來襲。岳父岳母帶著小女乘坐的航班在經歷多次延誤后坦刀,逆風飛行愧沟,終于在晚間安抵香港。
照例鲤遥,岳父岳母帶來了很多食材央渣。老家紹興產筍、蝦渴频、黃酒等等芽丹,他們沉沉的行李箱有一半裝的是這些東西。由于出入境檢驗檢疫的限制卜朗,無法攜帶活物及半成品拔第,魚蝦類的食材只能制作成魚干咕村、蝦干帶來,打開包裝蚊俺,滿滿的錢塘江入盒柑危口的氣息,帶來老家的味道泳猬。
蝦干的制作耗時耗力批钠,先去菜市場買來新鮮的大蝦,煮后在太陽下暴曬一個月得封,不能淋雨埋心、不能曬過頭,每天都要來一遍攤開來忙上、收進去的程序拷呆,最后的成品重量是鮮蝦重量的三分之一,也就是說疫粥,買10斤活蝦茬斧,最后制作成的蝦干只有3斤多點。
黃酒帶起來更辛苦梗逮,岳父買的都是十年陳或八年陳的太雕项秉,一瓶酒一斤,一般一箱八瓶慷彤。如果帶去北京娄蔼,帶多少都行。但帶到香港瞬欧,只能帶兩瓶了贷屎。這些酒罢防,老人自己舍不得喝艘虎,千里迢迢帶過來,是給我們送朋友用的咒吐。后來我說老爸太辛苦了野建,以后別帶了,帶來的咱就自己享受恬叹。于是就著滿滿一桌大餐候生,姜絲黃酒,翁婿小酌绽昼,其樂融融唯鸭。
每一次老人“換班”帶娃,都是一次食材的遷徙硅确,行李箱里的那些家鄉(xiāng)土特產目溉,需要三個月的時間來醞釀明肮、準備,帶娃的三個月辛苦缭付,不帶娃的三個月也沒有閑著柿估,都是圍繞兒女和孫輩的生活,操心著陷猫、勞碌著秫舌,日復一日,年復一年绣檬。
貳
我的老家有兩樣東西特別好吃足陨,一是茶干,二是牛肉河咽。每次母親來钠右,都帶來很多,能吃上一個多月忘蟹。茶干炒韭黃飒房、牛肉粉絲,吃出童年的味道媚值。
母親常常是一個人從老家過來狠毯,大包小包,輾轉千里褥芒。老家沒有直達香港的交通工具嚼松,需要起大早坐長途汽車到上海,然后從上海飛香港锰扶。那些家鄉(xiāng)的食材献酗,跟著母親輾轉一路,從清晨的蘇北小鎮(zhèn)到黃昏的東方之珠坷牛,漂洋過海而來的罕偎,是家鄉(xiāng)的味道,是拳拳的愛意京闰。
香港作為美食天堂颜及,并不缺少美味和好的食材,但再好的東西蹂楣,都比不上母親帶來的家鄉(xiāng)味道俏站。我一直覺得,世間最美味的佳肴痊土,就是童年的味道肄扎、童年的記憶,可以是一顆煎雞蛋,可以是一碗醬油面犯祠,可以是大蒜炒茶干萌丈,粗茶淡飯能吃出最美妙的感覺,這種味道和感覺伴隨一生雷则,永不忘記辆雾,妙不可言。
夏日的夜晚月劈,母親把帶來的坨粉(蠶豆粉)泡水度迂,然后放到鍋里攪拌,不斷加水猜揪,最后形成一大坨白白嫩嫩的坨粉惭墓,用特制的刨刀刨成細細的一條一條,盛在碗里而姐,加上醬油腊凶、麻油、蘿卜干拴念、蒜泥钧萍,拌一拌,香氣四溢政鼠,好吃到流淚风瘦。
就像童年的夏日,我們在鎮(zhèn)子西頭的汪家涼粉攤旁坐著公般,來一碗冰爽的涼粉万搔,吃到舔碗為止。現在官帘,母親把這種好味道原封不動地從千里之外的家鄉(xiāng)帶到香港瞬雹,看著孫女像兒子當年一樣吃得精光、吃到舔碗刽虹,老人家開心地笑了酗捌,仿佛時光停住,又像穿越回到三十年前状婶。
叁
東北的父母帶來蘑菇和山菌意敛,西北的父母帶來牛羊肉馅巷,云貴川的父母帶來各種花椒和辣椒膛虫,這些食材鎖住我們童年時味蕾的感覺,坐上時光機器钓猬,在父母的大包小包里稍刀,旅行到北京、上海、深圳账月、香港综膀,旅行到尋常百姓家。三世同堂甚至是四世同堂的家里局齿,這些輾轉千里甚至漂洋過海的食材把家族的血脈和情感緊緊相連剧劝。
飯桌是個重要的團聚地點,疲憊的中年人早出晚歸抓歼,一天下來讥此,也只有在飯桌上,一家人才能圍坐一起谣妻,聊聊家常萄喳,享用美食。
《舌尖上的中國》總導演陳曉卿說:“我們要拍攝的不是名廚名菜蹋半,而是普通人的家常菜”他巨,展示的是普通中國人的人生百味,展示人和食物之間的故事减江,透過美食來看社會染突。正因如此,這部紀錄片才會讓人常常熱淚盈眶辈灼。而那些漂洋過海的食材觉痛,正是舌尖上中國的重要組成部分,他們關于人的遷徙茵休、關于愛的傳承薪棒,關于一切的一切。
食材帶來的是溫暖榕莺,也是家庭成員之間彼此的關愛俐芯。孩子漸漸長大,老人慢慢老去钉鸯,這是自然規(guī)律吧史,無可抗拒。我們欣賞著成長唠雕,也極不情愿地接受父母變老的事實贸营。而我們,也終將老去岩睁,一代一代钞脂,生生不息。
作家劉墉說:“老人家因為體能衰退捕儒,會愈來愈覺得自己無用冰啃,也愈來愈沒安全感邓夕。所以吃飯時老人沒到,甚至就算他已經走來阎毅,也要故意喊一聲焚刚,讓他覺得被重視。此外要常常當眾提起老人以前的好扇调,譬如說要不是有媽幫忙矿咕,我不可能專心在外闖,有今天的成就狼钮;要不是爺爺奶奶帶我痴腌,我不可能長得這么好。老人聽了會很溫暖燃领∈看希”
這段話說到人的心坎里,關于食材猛蔽、關于吃飯剥悟、關于愛,是一個永恒的話題曼库。我常常想区岗,等女兒長大了,我們會不會也是這樣毁枯,來一場食材的遷徙慈缔?她從小在大城市長大,還記得故鄉(xiāng)的味道嗎种玛?可以肯定的是藐鹤,無論她走到哪里,都不會忘記生她養(yǎng)她的土地和親人赂韵。
有時覺得應該感謝孩子娱节,因為她,三代人能夠生活在一個屋檐下祭示,彼此關心肄满、共同生活,我們不用再千里迢迢回家探望父母质涛,可以及時盡孝稠歉。當然,更要感謝的汇陆,是父母怒炸,他們不辭辛勞地離開家鄉(xiāng),來到陌生城市和我們在一起瞬测,為了兒孫持續(xù)貢獻著自己的精力横媚,無怨無悔。
那些漂洋過海的食材里月趟,是味道灯蝴,是氣息,是愛孝宗。
愛是一場漂洋過海的旅行穷躁,我們都是旅行者,我們一直在路上因妇。
作者簡介
南小汪问潭,江蘇鹽城人,80后青年作家婚被,專注職場和人生故事狡忙,已出版著作《紀律的尺度:72個廉政微故事》,時而嚴肅址芯,時而無厘頭灾茁。個人公號:醉醒石(ID:xiaozhizhihe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