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聽了《幸福的陷阱》這本書逸寓,很贊同書中的觀點若治。人們總容易覺得自己不幸福慨蓝,恰恰是因為對幸福有了不恰當的期待,對痛苦和負面情緒有著太強的排斥端幼。
我們總習慣等待礼烈。等孩子滿六個月了就越來越好帶了,等孩子上幼兒園了我就自由了婆跑,等孩子大點有時間了我就去健身……這樣的等待此熬,會讓我們錯過很多。我們都希望孩子幸福滑进,自己卻沒有在他們面前幸福起來犀忱,他們卻成了我們不幸的理由。
我曾經也會這樣扶关,幸運地是慢慢認清了現實阴汇,練就了一身一邊狗血一邊幸福的本領。曾經我也會興致勃勃地策劃了一天豐富的親子活動节槐,盡興地玩一整天搀庶,然后傍晚哈姐一作一鬧,美好的感覺瞬間崩塌铜异,嘴上不說心里也會覺得你怎么破壞了這美好的一天哥倔。
現在已經很平靜地接納累了一天的孩子非常容易爆發(fā)情緒。哈姐哭啊哭揍庄,我把她抱進房間咆蒿,告訴她你不高興可以哭,不過在客廳哭聲音太大我和爸爸聽著有點難受蚂子,你可以在房間哭沃测,你有什么需要爸爸媽媽隨時都在。然后我洗幾個草莓跟胡先森愜意地吃起來缆镣,跟妹妹愉快嬉戲芽突。哈姐有時哭夠了累累地睡著,有時哭夠了再出來找我們玩董瞻。
我們不給孩子的情緒貼上不好的標簽,在陪伴她的情緒的同時自在地享受生活的小確幸,是在用很好的方式告訴她钠糊,負面情緒是日常生活的一部分挟秤,但它不會持續(xù)地影響我們對幸福的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