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認表達的獨立價值甸昏,是我們獲得快樂的根本
小編是從事訴訟法務工作的顽分,最推崇的專業(yè)用語是:程序具有獨立的價值與意義。借用這句話的意趣與格式施蜜,認為在處理人際關系上卒蘸,也有一句同樣重要的話:表達具有獨立的價值與意義。
對這句話翻默,小編的理解是:表達是人宣示自己人格存在的一種本能缸沃,表達的重要性以及價值與意義,在于表達本身修械,而不在于表達的內(nèi)容趾牧;換言之,人們需要表達肯污,但表達的內(nèi)容是什么翘单、表達的內(nèi)容是否正確等問題,則并不重要仇箱。
然而县恕,雖然這個道理很好理解,但是具體到現(xiàn)實生活中剂桥,則不這樣的情況忠烛。人們常常會糾纏于表達的內(nèi)容,為表達的內(nèi)容不同而引起紛爭权逗。由表達引起的糾紛美尸,有以下兩種情形:
一是由與己無關的表達引起的紛爭。也即對對方表達的內(nèi)容斟薇,我有不同的認識與意見师坎;在主觀上我會認為,我的認識和意見正確的堪滨,對方的認識和意見是錯誤的胯陋;在客觀上,我會說服對方袱箱,接受與認同我的認識遏乔,服從與遵從我的意見。
二是由與己有關的表達引起的紛爭发笔。也即對方的表達盟萨,我認為有針對我的內(nèi)容,包括對我的態(tài)度及評價等等了讨;但這些內(nèi)容捻激,是我不能接受的制轰,或者這些內(nèi)容讓我感到不愉快、憤怒和認為受到了侮辱胞谭;因而我必須予以糾正垃杖、回擊或報復。
上述這兩種情形丈屹,都是并無實際利益矛盾缩滨,純系因表達的內(nèi)容而引起的爭執(zhí),這就是人們所說的口角之爭泉瞻。對口角之爭,中西方文化的認識苞冯,有較大差異袖牙。
在西方文化中,對口角之爭的態(tài)度舅锄,最具有標志性的一句話鞭达,是法國著名思想家伏爾泰的名言:我不同意你的觀點,但誓死捍衛(wèi)你表達的權利皇忿。也即認為人人具有有表達的權利畴蹭,此與西方言論自由的思想一脈相承。因而鳍烁,在西方文化中叨襟,表達是天賦的權利,爭論具有獨立的價值幔荒。
在中國文化中糊闽,對爭論的態(tài)度,最具智慧的思想爹梁,是《列子·湯問》記載的“兩小兒辯日”故事右犹,即認為爭論是無意義的。同時姚垃,對口角之爭念链,我們還有“夏蟲不可語冰”的講法。在“夏蟲論”的語境下积糯,表面上是不爭論掂墓,實際上是否定爭論。另外絮宁,我們還有一句古語:“己所不欲梆暮,勿施于人∩馨海”這句話的背后隱含意思是:己所欲啦粹,施于人偿荷。因而,在中國文化中唠椭,爭論是無意義的跳纳,不認可爭論具有獨立的價值意義。
然而贪嫂,不同文化對爭論的不同認識模式寺庄,導致對爭論的行為模式,卻是相反的:認可爭論的力崇,反而不易爭論斗塘;不認可爭論的,反而更易爭論亮靴。因為馍盟,如果對方有表達的權利,那么與對方爭論還有什么意思茧吊;如果對方?jīng)]有表達的權利贞岭,那么我必然要與對方爭論,爭論的目的就是讓對方不能作出不同的表達搓侄。
可見瞄桨,爭論與不爭論,源于我們對表達的不同認識讶踪。我們活得累芯侥,是因為我們不允許對方有自己獨立的表達。如果不認可表達的獨立價值乳讥,就不會承認爭論的正當性筹麸,就會用爭論去消滅爭論。如此雏婶,爭論又是十分痛苦的物赶。其實,很多出家修行的人留晚,其選擇如此的生活方式酵紫,就是為了回避爭論帶來的痛苦,因為他們無法接受他人的不同表達,無法承受爭論的痛苦。
基于以上認識判斷和悦,小編將自己與他人交往時,所處在的認知狀態(tài)及行為模式参歹,分為二種情況:第一種,是傾聽欣賞他人表達的狀態(tài)模式隆判;第二種犬庇,是祈使控制他人行為的狀態(tài)模式僧界。前者,是認知的最佳狀態(tài)臭挽,是快樂學習的模式捂襟;后者,是認知的最差狀態(tài)欢峰,是巨嬰糾結的模式葬荷。作這樣區(qū)分,目的在于:能讓自己一旦發(fā)現(xiàn)陷入后一狀態(tài)纽帖,就立馬切換為前一模式宠漩,恢復進入前一狀態(tài)。
但是懊直,僅作如此區(qū)分及自我提醒哄孤,絕對是不夠的,也是很難做到的吹截。要做到由第二模式向第一模式切換,還需要必要的配套辦法凝危。因為波俄,表達是人的本能需求,尤其是一些負面的表達蛾默,更是如此懦铺;也即,人陷入祈使控制他人行為的狀態(tài)模式支鸡,是不可避免的冬念。因而,我們需要構建相應的表達系統(tǒng)牧挣,來容納與消解這些負面的表達急前,并將這種表達限定到一定范圍,從而將其危害降低到最小瀑构。具體方法是找到屬于自己的樹洞裆针,這種方法可形象地稱為:讓子彈飛一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