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每天都在得到APP上聽書。
聽說最近得到開始重點推廣“每天聽本書”這個欄目僵朗。因為赖欣,一本書怎么也有幾十萬字的內(nèi)容,而他們只用幾千字验庙、一段音頻就把重點內(nèi)容提煉出來了顶吮。除了提煉重點,還輔以生動的案例粪薛,在不到30分鐘的時間里悴了,就讓你全方位地了解一本書。
如果你擔心記不孜ナ佟湃交?沒關(guān)系,他們還貼心地為你準備了思維導圖藤巢。
但我覺得:這樣的方式搞莺,用來消遣挺好,但不能用來學習掂咒。因為一個月下來才沧,你可以輕松聽完上百本書迈喉、收獲很多知識點;但這并不會對你的知識體系產(chǎn)生影響温圆。
要想獲得改變挨摸,還是要認認真真地讀書才行。
為什么聽書不能替代讀書捌木?
1.深度輸入
首先油坝,讀書的特點是:時間長。不管你用什么閱讀方法刨裆,一本2澈圈、300頁的書,怎么也要花幾小時才能讀完帆啃。而且瞬女,每次你翻開書,都可以順便復習一下前面的章節(jié)努潘,哪怕只是掃一眼诽偷,也會強化你對書中內(nèi)容的記憶;
而聽書則會省去“復習“的環(huán)節(jié)疯坤。再加上报慕,聽書的本質(zhì)是”幫你節(jié)省時間“,這就注定了它的音頻不會錄得太長压怠。所以眠冈,節(jié)省時間的后果是:第二天我們往往很難回憶起聽書的內(nèi)容。
2.深度思考
讀書是作者邏輯的體現(xiàn)菌瘫。你從頭到尾讀一本書蜗顽,就像是跟著作者一起思考,最后達到作者的高度雨让;
而聽書雇盖,則是給自己請了一位說書先生,他能把一本書給你講得繪聲繪色栖忠,通俗易懂崔挖;但卻不能啟發(fā)你去思考。
這大概也能說明娃闲,為什么很多人都喜歡聽書虚汛?因為,別人已經(jīng)把書上的重點皇帮、難點、疑點全部給你解釋清楚了蛋辈,你只需要在坐公交属拾、走路和跑步的時候将谊,用隨便時間聽一聽就行岖食。
這固然在一定程度上解放了你的大腦旗笔。
但有些道理,不說你也知道:塑料啞鈴無法鍛煉你的肌肉退腥,走平坦的路不等于爬山纯衍,讀簡單的書栋齿,也不能鍛煉你的大腦。
3.輸出分享
讀完一本書襟诸,你要輸出瓦堵,才能吸收和消化這些知識。輸出的方式歌亲,自然是做讀書筆記菇用、畫思維導圖或者講給別人聽。
而每天聽本書陷揪,卻省去了這樣的“煩惱”:在聽書音頻的下方惋鸥,主辦方貼心地為你準備了千字左右的精華文稿;怕你不能理解悍缠,還特地為你畫好了思維導圖卦绣,方便到你只需要長按圖片就能分享朋友圈。
這時候飞蚓,還需要你去輸出嗎滤港?
4.行動實踐
任何形式的學習都需要實踐。
即使我們花一個月深耕細作玷坠,仔細讀完一本書蜗搔,但不去實踐,最后還是會把內(nèi)容忘得一干二凈八堡。聽書也是如此樟凄,如果不實踐,會忘得更快兄渺。
那么缝龄,聽書就真的一點兒好處也沒有嗎?
也不是挂谍。聽書的好處非常多叔壤,可以幫我們拓展視野、節(jié)省時間口叙、豐富知識儲備炼绘。我每天晚上都會聽一本書。前幾天剛聽完《日本漫畫60年》妄田,感覺收獲很大俺亮,對日本漫畫發(fā)展的脈絡驮捍,有了一個粗淺的認識。
如果我要研究日本漫畫脚曾,肯定不能滿足于“聽書”东且,而是要自己去啃這本書;但對于不做這方面研究的人來說本讥,聽完這本書珊泳,已經(jīng)可以讓我們的知識更加豐富了。
聽書拷沸,可以是一種寓教于樂的學習方式色查,碎片時間聽一聽,會有一定的好處堵漱;但如果把聽書當做是學習的手段综慎,那就未免舍本逐末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