茅盾文學獎,你記住了幾部押蚤?
第十屆茅盾文學獎近日揭曉蔑歌,有5部長篇小說獲獎。(新華社8月16日)
——又是一大堆揽碘,我都懶得復制了次屠,有興趣自己查去。
這次茅盾文學獎評選似乎比較平淡雳刺,沒有像前兩屆一樣引起爭議劫灶。不過那兩次熱鬧是熱鬧,但我現(xiàn)在一部獲獎作品也想不起來——可能是因為我讀書太少掖桦。
回頭看看浑此,前幾屆獲獎作品同樣每次好幾部,最少一屆是3部滞详,有兩屆都是多達6部凛俱,最多一屆是5部獲獎還有2部榮譽獎×霞ⅲ可是蒲犬,究竟有幾部廣為人知又堪稱經典呢?有些獲獎作品很多人不去查閱資料岸啡,可能就不知道它們的存在原叮。有的獲獎作品雖然熱鬧一時,但過后也逐漸被淡忘巡蘸。
茅盾文學獎的權威性一直為公眾所詬病奋隶,一些優(yōu)秀作品未能入圍,可有些作品莫名其妙起死回生悦荒。為回應公眾的質疑唯欣,近幾屆評選說是“公開、公平搬味、公正”了境氢,評委都實名制了。但據說評委可能平均每天要讀兩部作品碰纬,這跟高考閱卷老師一分多鐘讀完一篇高考作文有得一拼了萍聊,能品出什么味?即使之前評委已經讀過某些作品悦析,恐怕評審任務依然相當繁重寿桨。一部優(yōu)秀作品能這樣評出來嗎?
茅盾文學獎能不能改改規(guī)矩强戴?不再三年四年評一回亭螟,也不再一次評那么多,干脆一年一次酌泰,一年只評一部媒佣,這樣就不會一下子積那么一大堆叫人挑挑揀揀強人所難。結果引起爭議不可怕陵刹,真正可怕的是結果很快被人忘記默伍。
其實以我看,三年四年一部也不算少衰琐,別說什么“遺珠之憾”也糊,諾貝爾獎把托爾斯泰、普魯斯特都給漏了呢羡宙。我想狸剃,獲獎的越少,競爭越激烈狗热,爭議性越強烈钞馁,文學也許更容易得到讀者的關注虑省,應該有利于文學的繁榮吧?
我國的文學獎之多僧凰,獲獎作品更多探颈,估計沒幾個人能搞清楚。當然训措,要說鼓勵文學創(chuàng)作伪节,多設立幾個獎也不算壞事。不過绩鸣,更讓人頭痛的是怀大,很多文學獎設立得是不是有點隨便且不說了,頒獎好像也相當大方呀闻,簡直可以說是大大咧咧了化借,一出手就是一大堆。不僅茅盾文學獎每次好幾部中獎总珠,一些地方設立的文學獎也是一發(fā)一大堆屏鳍,更不用說魯迅文學獎更讓人眼暈,項目數(shù)十個已經豐富得叫人眼花繚亂了局服,獲獎作品之多曾經超過100部(篇)更是令人目不暇接钓瞭,別說國民人均每年僅僅閱讀兩三本書,就算能讀二三十本淫奔,這獲獎作品恐怕也沒人能讀完山涡。
要說一項文學獎遺漏某些優(yōu)秀作品或者優(yōu)秀作者也很正常,評獎不是幼兒園發(fā)大紅花唆迁,永遠都不可能讓所有人滿意鸭丛。可在很多國產文學獎評選過程中唐责,雖然一再強調不受任何干擾云云鳞溉,但總給人一種欲蓋彌彰“此地無銀三百兩”的感覺,很多文學獎都好像發(fā)得不夠多一樣鼠哥,某些文學獎發(fā)得實在令人莫名其妙熟菲。
獲獎的多得泛濫,使得獲獎作家或者作品被忽視甚至被輕視朴恳,管你發(fā)什么獎大概也都沒什么價值了抄罕。
我還有個設想,入圍作品不妨同時也讓讀者參與票決于颖,看看專家跟讀者之間究竟有多大交集呆贿,看看讀者究竟喜歡什么樣的文學作品。我還有點得寸進尺森渐,建議包括魯迅文學獎在內的數(shù)不清的各種文學獎都不要“排排坐吃果果”了做入,一種作品一部得獎也就足夠了冒晰,太多太濫,讀者消化不了母蛛,也許干脆就拒絕去啃了翩剪,除非想研究中國當代文學獎評獎史,否則彩郊,誰會浪費那么多時間去記住那么多的獲獎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