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不論華杉老師講得是否完全正確沼填,他的說理能力還是非常強大的桅咆。
還是直接上筆記:P
01 發(fā)刊詞 | 怎樣堵住我們?nèi)松e誤的源頭 180620
《孫子兵法》一共13篇,本課程一共30講倾哺。
????第一部分講戰(zhàn)略理念:1-4篇
????第二部分講戰(zhàn)術(shù)原則:5-8篇
????第三部分講具體的戰(zhàn)術(shù)注意事項:9-13篇
《孫子兵法》不是戰(zhàn)法轧邪,而是不戰(zhàn)之法;不是戰(zhàn)勝之法羞海,而是不敗之法忌愚;不是以少勝多之法,而是以多勝少之法却邓。
《孫子兵法》最重要最核心的思想:不戰(zhàn)硕糊;不敗
【不戰(zhàn)】
--打不贏不戰(zhàn);
--打得贏腊徙,但是打不起简十,不戰(zhàn);
--打得贏也打得起撬腾,但是看看可不可以不戰(zhàn)就解決問題螟蝙。
【不敗】
追求勝利是下面沒有底線,追求不敗是有底線民傻,然后上不封頂胰默。
---要善于忍耐,善于等待漓踢。
看上去有點消極牵署?學(xué)一個“消極”的東西的意義?
堵塞人生錯誤的源頭喧半。
學(xué)兵法關(guān)鍵就是學(xué)會不犯錯奴迅。
最快的進(jìn)步是不退步。
其他筆記:
宋本《十一家注孫子》:每一句話都有這十一個人的注解--舉例:曹操挺据,杜牧...
02 始計篇:“計”是最早的SWOT分析 180620
“計”是計算取具,是SWOT分析脖隶,不是計謀
計算敵我雙方的力量對比,叫“五事七計”:
--五件事:道者填、天浩村、地、將占哟、法
--七個科目:主孰有道心墅?將孰有能?天地孰得榨乎?法令孰行怎燥?兵眾孰強?士卒孰練蜜暑?賞罰孰明铐姚?
“多算者勝”的“多算”不是算計得多的意思,而是算下來你的分多的意思肛捍。
例子1:諸葛亮的“計”不如司馬懿
(諸葛亮從頭到尾就根本就不該打)
例子2:復(fù)盤長平之戰(zhàn)--“計”該什么時候用隐绵?
(通過計算我們知道,在最開始趙王就應(yīng)該幫助韓國一起抗擊秦國拙毫。等到趙括那個時候依许,用任何計謀都已經(jīng)沒有用了。)
【總結(jié)】
計缀蹄,不是計謀峭跳,而是計算雙方實力。實力不行缺前,計謀沒用蛀醉。
其他筆記:
人類歷史上兩部最偉大的兵書,排第一的是《孫子兵法》衅码,排第二的就是克勞塞維茨的《戰(zhàn)爭論》拯刁。
孫子:風(fēng)險偏好最低的人
學(xué)兵法,首先要認(rèn)識到四個字逝段,“兵法沒用”筛璧。
讀書一定要代入自己,否則就是看熱鬧了惹恃,什么也學(xué)不到。
留言區(qū):
司馬懿人生最大的智慧就是忍耐棺牧,把所有對手全耗死了巫糙。
03 始計篇:詭計,就是引誘對方犯錯誤 180620
難道兵法就沒有一點竅門颊乘,沒有奇謀巧計/詭計嗎参淹?也有醉锄。--“詭道”
12條詭道(騙術(shù))——注意:不一定用得上
1 “能而示之不能”--示弱,假裝我不能
2 “用而示之不用”--eg 劉邦上匈奴冒頓單于的當(dāng)-白登之圍
3 “近而示之遠(yuǎn)浙值,遠(yuǎn)而示之近”--eg 拿破侖俘虜奧地利軍隊
(頭上有光環(huán)...)
4 “利而誘之”
5 “亂而取之”(36計的渾水摸魚)
6 “實而備之”
7 “強而避之”
8 “怒而撓之”--eg 劉邦罵曹咎
9 “卑而驕之”--eg 勾踐臥薪嘗膽
10 “佚而勞之”
11 “親而離之”(離間計)
12 “攻其不備恳不,出其不意”
但:打仗靠的是實力,不是靠騙術(shù)开呐。
打仗不靠復(fù)雜的巧計烟勋,而靠簡單直接的動作。
(騙術(shù)是到了那個時候筐付,靈機一動卵惦,可能有那么一招,可能有瓦戚,可能沒有沮尿,可能有用,可能沒用较解,那是不能依靠的畜疾。)
歷史上真實的空城計:不是諸葛亮對司馬懿,而是趙云對曹操
曹操的選擇:選擇在什么地方和什么時間作戰(zhàn)印衔,都是由我來選擇啡捶,我定好時間、地點当编,把他弄到這兒來跟他戰(zhàn)届慈。 今天這情況不是我曹操安排的,沒有他我根本不會到這兒來忿偷,那多半就是趙云安排的金顿,所以說他為主,我為客鲤桥,他為實揍拆,我為虛〔璧剩——曹操退兵不打了嫂拴。
此選擇到底正確還是錯誤:如果你在那時,還是應(yīng)該做出曹操的選擇贮喧。
假定你贏了筒狠,你也就滅了一個小趙云而已;假定你是上了趙云的當(dāng)箱沦,可能今天就把你曹操本人解決在這兒了辩恼,這個得失是不對等的。
【小結(jié)】
1. 詭道是引誘對方犯錯誤
等待+(如果再主動一點)引誘對方犯錯誤
2. 別人這樣對我,我怎么能不上當(dāng):不忘本謀灶伊,不存僥幸
有便宜我也不占疆前,這不影響大局
其他筆記:
留言區(qū):我們往往不是餓,而是饞聘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