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上高中開始驶忌,甚至初中開始,你的唯一目標就是進入最好的大學笑跛,所以現在你會很自然地從“如何進入下個階段”的角度看待人生付魔。“進入”就是能力的證明飞蹂,“進入”就是勝利几苍。你邁出了這一步,似乎就必然會邁出下一步陈哑。
而當你開始真正地回首審視過去的人生妻坝,你會發(fā)現,你朝這些方向前進的最終原因惊窖,也許是因為他人的羨慕刽宪,是因為大家想要成為這些人:或者是社會地位高、薪水豐厚的投行家或公務員界酒,或者是所有人都崇拜的搖滾歌手或演員圣拄。
你也許看到,這些東西是大家都羨慕的盾计,而且所有人都想得到售担。而你,是為了獲得他人的認同才去做這些事情署辉。
這就是最危險的地方:我們從小所接受的教育告訴我們族铆,你無論做任何事情都是為了獲得他人的認同,在小學里考試得高分哭尝、獲得小紅花哥攘、成為少先隊員、考上好的中學材鹦,這樣老師喜歡你逝淹,父母會夸贊你,表揚你桶唐,你的名字因而可以出現在教室的墻上或者校長的表揚稿中栅葡,周圍的同學們也會羨慕你,所有人都會給你擁抱和笑臉尤泽。
而你欣簇,在年紀尚幼的時候近似著被訓練著去接受這些人造的「激勵」去做那些別人希望你做的事情规脸。但是,看到這里熊咽,我急切需要說明的是莫鸭,這些本身都沒有錯。無論是獎勵三好學生的證書還是校長老師同學的表揚播音稿横殴,都是為了引導尚處于年幼時期的你去追求那些必要的東西被因,比如知識,比如紀律衫仑,比如如何與人相處梨与。
事實上,這些都是「教育」這門科學本身所諭旨的方式:在你還沒有人生觀和價值觀的時候惑畴,通過適當的獎勵機制和同齡人比較機制給你灌輸和傳遞最基本的價值觀蛋欣,也是人類社會和人類文化得以傳遞的關鍵機制之一。
但是如贷,這個過程最危險的一點在于:它讓你很容易形成一種思維模式,即你所追求的的一切到踏,都是為了得到他人的認同杠袱。即做任何事情都是為了得到他人的贊許和認同,而不是因為自我追求窝稿。
而即使在高中或大學你會接觸更多事物并被教導應當擁有獨立思想楣富,但是這種教育體制或思維模式已經在年幼時滲入了你的思想,成為了你價值觀的一部分伴榔。
你逐漸忽略了「自我」的存在纹蝴。
你做什么事情,都會忘記去思考踪少,是不是自己真的喜歡這么做塘安,或者這是不是你自身的追求,做這樣的事情會讓你自己快樂援奢。因為在成長的過程中兼犯,很少有人提醒你,你應該注重這一點集漾,而且更多時候切黔,你的自我追求和自我意識會被長輩當做是「自我放任」。
但是具篇,對人生最重要的是纬霞,明白:這是你自己的人生,你在用自己的頭腦做你自己的選擇驱显,而你做的每個選擇都會影響到你的未來诗芜。
如果你自己都不敢用自己的思考和勇氣去控制它瞳抓、實現它、去尋找你真正想要的東西绢陌,那么沒有人能夠將你拖出這種循環(huán)死結挨下。
而那些你所認為“對人生有著深刻感悟的人”,大多數會意識到“自我感”的重要脐湾,他們會回到內心臭笆,用自己的思考去觀察世界,而不是觀察他人的觀點與期望秤掌。這是我眼中的他們的最大特點愁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