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格心理學》第七章 特質流派:理論触创、應用與評價
自人類使用語言以來灾锯,就試圖描述人格。比如我們在大學新生見面會上介紹自己嗅榕,大多數(shù)人用兩種方式描述自己顺饮,一是描述自己是什么類型的人--安靜型、獨立型凌那、開朗型等兼雄,另一種方式是描繪你的特征勤奮、羞怯還是待人友好帽蝶。無論哪種方式赦肋,焦點都是你相對穩(wěn)定的人格特征。本質上励稳,這會訴諸人格特質流派來回答這個問題佃乘。
特質學說
一、人格由不同的特質維度構成
特質學說的特點:
- 特質心理學家劃定了可用一個連續(xù)體表示的廣泛行為范圍驹尼。比如樂觀趣避、自尊、成就動機新翎。一個具體的連續(xù)體如成就動機涵蓋了從高驅動堅持性的一極到毫無興趣的另一極之間的范圍程帕。
- 特質心理學家認為,我們可以把任何一個人置于該連續(xù)體上的某一位置地啰。比如我們或多或少都有些攻擊性愁拭,也或多或少會表現(xiàn)出友善的特征(筆者:而不會說某人就是友善的從而沒有任何攻擊性之類的論斷)
- 如果我們測量一個大的群體,并把他們的分數(shù)放在這一連續(xù)體的適當位置上亏吝,我們會發(fā)現(xiàn)岭埠,這些分數(shù)是呈正態(tài)分布的。
特質心理學家將人格的特質學說建立在兩個重要假設上:
- 人格特征在時間上相對穩(wěn)定蔚鸥。
- 人格特征具有跨情景的穩(wěn)定性惜论。
一個特質就是一個人格維度,用它可以把人們分類株茶,依據(jù)是人們在某一特征上表現(xiàn)的程度来涨。特質學家關注的術語特質图焰,意義相當廣泛启盛。(筆者:特質心理學家除了關心描述形容人格的那些特征詞之外)還包括那些運用概念考察人的需要和策略的個體的差異的研究者。總之僵闯,特質心理學家對那些能夠測量并能按正態(tài)分布進行分類的相對穩(wěn)定的行為模式感興趣卧抗。
二、特質學說的特征
人格的特質流派在幾個方面不同于本書所介紹的其他流派鳖粟。
- 特質研究者通常沒興趣預測一個人在某個特定情境下的行為社裆。他們想要預測那些得分處在特質連續(xù)體上某一范圍內的人們有什么樣的典型行為表現(xiàn)。比如:社交焦慮量表上不同得分的人誰有更多還是更少的目光接觸向图?
- 特質理論家常常不注重查明行為機制泳秀。更關注描述和預測行為,而不是解釋為什么人們會以那樣的方式行動榄攀。當然這樣就斷言特質研究者只關心描述也不正確嗜傅,確定特質和預測行為,常常只是解釋過程的第一步檩赢。(筆者:特質研究者可能只是覺得現(xiàn)在只能為他們心中的理論打地基吧吕嘀。)
- 特質流派研究人格的主要優(yōu)勢之一是容易把人們進行比較。
- 特質學說很少提及人格的變化贞瞒。因此沒有一個重要的心理治療學派是源自人格特質流派偶房。
著名的特質理論家
如果讀者閱讀后續(xù)和之前的各章節(jié)的參考資料,就會發(fā)現(xiàn)大部分章節(jié)都有關于特質和特質測量的參考文獻军浆。幾乎可以說棕洋,來自每個流派的人格心理學家及其他心理學領域的學者,都在他們的工作中運用著特質的概念和測量乒融。這是特質概念在人格心理學中被廣發(fā)接受的證據(jù)拍冠。下面按早起的特質心理學家。
一簇抵、戈登·奧爾波特
戈登·奧爾波特1921年出版的《人格特質:分類與測量》是公認的關于特質的首部著作庆杜。同盲目捍衛(wèi)精神分析的佛洛依德不同,奧爾波特從一開始就承認特質概念的局限性碟摆。
奧爾波特劃分出研究人格的兩種基本策略晃财,并被沿用至今。
一般規(guī)律研究法:
研究者假設對所有人典蜕,都可以描述其在單一維度上所處的水平断盛,研究者測量不同的人并進行比較。奧爾波特把這些大致適用于每一個人的特質稱為共同特質愉舔。(筆者:大致也就是在本章開頭關于連續(xù)體的討論)
特殊規(guī)律研究法:
特殊規(guī)律研究法試圖確定各種特質的獨特組合钢猛,通過這種組合來說明一個人的人格,而不是把所有人都歸于預先確定的類別(筆者:比如歷史上的四種血質的分類)轩缤。比如:我們讓你寫出最能說明你的5到10個特質命迈,而你同學可能對同樣問題會給出不同的答案贩绕,奧爾波特把這5到10個最能說明個體人格的特質叫核心特質。
不同的人的核心特質數(shù)量不同壶愤,但有一些少數(shù)人可以用一個單一的特質描述淑倾,奧爾波特列舉了一些歷史人物作為說明他們的行為受單一的首要特質支配,以至于這些人物的名字成為了這類行為的同義語征椒。比如:馬基雅維利式的人物娇哆、荷馬式人物、唐·璜式人物勃救。
運用一般規(guī)律研究法選定的特質碍讨,對有些人可能是首要特質的特質,對另一些人則可能是次級特質蒙秒。
亨利·默里
亨利·默里是為數(shù)很少的結合了精神分析和特質論的特質理論學家垄开,這可能和他早年與卡爾·榮格有廣泛的交往有關。(筆者:第三章中介紹過的主題統(tǒng)覺測驗就是亨利·默里的研究成果之一)
默里的工作重點是了解心因性需要税肪。一種心因性需要就是“在某種條件下以某種特定方式作出反應的可能性或準備狀態(tài)”溉躲,他假定這些需要很大程度上都是無意識的。他最終確定了27種心因性需要益兄。(筆者:只有27個簡單名詞锻梳,但具體看書吧(⊙o⊙)…,因為我自己發(fā)現(xiàn)這些學術用語和日常語境中的同一個詞含義其實有挺大不同的净捅,短篇幅內一定說的過于謬誤疑枯。)
因素分析與對人格結構的探尋(雷蒙德·B·卡特爾)
(筆者:特質論理論體系有一個很明顯的問題,到底有多少種特質蛔六,我們能否列出一個人格特質的清單荆永?特質之間的關系距離有多遠,也就是說是否有一些居于中心地位的根源特質構成了人格的結構国章?這個問題在現(xiàn)在的答案是具钥,有。)
雷蒙德·B·卡特爾使用因素分析這種統(tǒng)計學技術液兽,對上面的問題進行了分析骂删,并確定了16項根源特質。后來的學者們使用了更多復雜的檢驗統(tǒng)計方法四啰,應用計算機和更大規(guī)模的多變資料后宁玫,逐步有了一些驚人的一致的發(fā)現(xiàn)(雖然爭議不斷),不同的研究組在不同的資料集合下反復了五個基本人格維度的證據(jù)柑晒,就是下一節(jié)要講的“大五”人格欧瘪。
一、“大五” (Big Five)
請記住匙赞,研究者們并不是從一種理論出發(fā)佛掖,該理論涉及他們會發(fā)現(xiàn)多少因素妖碉,或人格的基本維度有哪些。他們是讓數(shù)據(jù)說話苦囱。因此,研究者發(fā)現(xiàn)哪些特質聚為一類后脾猛,才針對這五個人格維度提出描述性術語撕彤,所以不同的研究者會使用不同的名稱。但用的最多的是:
(筆者:大五是一種對紛繁繁多的人格特質加以組織的方式猛拴,并不是說只有以下五種特質羹铅,甚至當我們用大五里的五個詞時候認為每一個詞都對應一個特質也不是非常妥當。所以下面每一項的解釋愉昆,都是從特質連續(xù)體構建的角度列出幾個側面的對應职员。)
神經(jīng)質(Neuroticism): 煩惱對平靜、不安全感對安全感跛溉、自我同情對自我滿足
外向性(Extraversion):善交際對不善交際焊切、愛開玩笑對嚴肅、深情對冷淡
求新性(Openness):富于想象對務實芳室、偏愛變化對偏愛慣例专肪、獨立對順從
親和性(Agreeableness):熱心對冷漠、信任對懷疑堪侯、樂于助人對不合作
盡責性(Conscientiousness):有序對無序嚎尤、認真對粗心、自律對意志薄弱
無論怎樣測量人格伍宦,大五無處不在芽死,在對人們描述朋友和熟人的詞匯的研究,教師描述學生的詞匯的研究次洼,對小學生的研究关贵,并且對長時間跨度的的研究中小學生與45歲時的大五測驗分數(shù)都高度相關體現(xiàn)了跨越時間的較好穩(wěn)定性。
二卖毁、對“大五”模型的批評及局限性
對五個因素的含義存在爭議:這些因素也許只代表我們語言中形成的五個維度坪哄。就是說人格其實具有非常不同的結構,但我們表述人格的能力卻受制于我們語言中現(xiàn)有的势篡,可以進入這五個基本類別的形容詞翩肌。(筆者:如同自然科學的理論有時候會受制于數(shù)學的發(fā)展,社會科學的一些研究最終受制于人類的語言禁悠∧罴溃考慮到大五是一個在各種理論出發(fā)、各種資料和研究方法下都發(fā)現(xiàn)的驚人的一致碍侦,每個研究本應有自己的概念上下文粱坤,那么最終發(fā)現(xiàn)的五個維度確實也應難以用一組詞語定義隶糕。)還有一種可能是在組織關于我們自己和他人的信息方面,我們的認知能力局限于這五個維度站玄,因此雖然人們可以在表述人格時把所有的特質納入這五個因素枚驻,但這一模型卻未必能夠準確地涵蓋人格的復雜和微妙,(筆者:因為我們所有的研究只能獲取到五個維度的資料株旷,所以當然只能得出五個維度的結論)
關于五因素的結構依然存在不同意見(筆者:也就是說可能不是五個而是更多或更少再登,或者不是當前的這五個詞對應的概念):第九章將有一些介紹,這些結果令人困惑晾剖,心理學家將其稱為“大五加減二”(筆者:有不同的學者提出了從三到七種不同的劃分方法)
五因素模型的非理論性锉矢。也就是說研究者并不是事先假定他們的因素分析研究將會產(chǎn)生幾個因素,分別是什么齿尽,然后再進行研究沽损。(筆者:在實驗之前提出預測,隨后再證實循头,而不是從結果中做推測绵估,這是我們在第二章中指出的科學研究方法。缺乏事先預測會導致對研究結果做多種解釋卡骂。)有些人格理論學家推論壹士,人格大五維度的發(fā)展也許具有某些進化論的原因。也有人猜測偿警,五因素可能與神經(jīng)結構有聯(lián)系躏救。但是由于這些假設都是在看到研究結果之后才提出的,所以研究者沒有證據(jù)來解釋螟蒸,為什么在我們的研究中總是出現(xiàn)這幾個特殊的因素盒使。
情境論與特質論之爭
特質理論如今被接受,對應的特質測試被廣泛的使用七嫌,包括人格理論工作者少办、心理衛(wèi)生機構、教育工作者诵原、公司雇傭員工英妓。
一、對特質學說的批評
批評者指出人格特質測試有被濫用的危險绍赛。
特質測量不能準確預測行為:如同我們在第一章什么是人格里一開始先講述的蔓纠,多數(shù)心理學家都同意人與情景的相互作用決定行為。一些研究者進行了特質吗蚌、情景和行為之間的關系的研究腿倚,被稱為個人--情景法。(筆者:但是特質測試只是關注了人的部分蚯妇,而它已經(jīng)被廣泛得用于進行預測的目的行動中敷燎。如下面就要談到的工作中的大五暂筝,對應此研究的在商業(yè)活動雇傭過程中已經(jīng)進行的特質測驗,這種測驗上是關注的是預測行為以達到商業(yè)目的硬贯。)
沒有證據(jù)支持跨情景的一致性:曾經(jīng)有一項持續(xù)數(shù)年的對8000名小學生做的關于誠實的研究焕襟,從23個方面(筆者:理解為23個情景)進行了測量,研究假定了人格會表現(xiàn)出跨情景的一致性饭豹,結果相關性只有0.23鸵赖。比如:我們知道一個孩子在某些情況下能跟家長說實話,但未必由此肯定這個孩子在運動場上不會有欺騙行為墨状,或者在教室里不會偷其他同學課桌里的東西卫漫。除了實驗證據(jù)支持的缺乏菲饼,心理學家沃爾特·米歇爾也對特質的跨情景一致性的普遍現(xiàn)象觀察結論進行了質疑:雖然人們的行為在不同情景中表現(xiàn)出相當明顯的一致性肾砂,但米歇爾卻認為,這是因為它“比真實情況更明顯”宏悦。由于諸多原因镐确,我們容易看到一致性的行為,但若深入考察饼煞,它并不真的一致源葫。例如人們看到的往往是他們希望看到的東西。假如你覺得某人是個不友好的人砖瞧,就會留意他對別人的冒犯息堂,忽視他對別人的稱贊。其次块促,我們在日常人際關系中往往只能看到處在一個情境中或者充當一個角色的人荣堰,而不能充分認識到情景(而不是其本人)對其行為的影響程度。還有竭翠,如果人假定某人是一種特質的人振坚,就會用對應的方式與其打交道,這一過程強化了觀察斋扰。
二渡八、對人格特質的辯護
對米歇爾批評的回應主要圍繞行為與特質如何測量,特質所解釋的變異大小等問題的質疑传货。
行為測量:
辯護者稱屎鳍,從表面上否定人格特質的存在是荒謬的。如果特質不存在问裕,我們如何決定與誰結婚或者雇傭誰呢哥艇?因為企業(yè)運行和婚姻生活將會日復一日的變化不同的情景,我們就像隨機的和某人在一起僻澎,因為他們的行為將會日復一日的隨著情景變化貌踏。(筆者:(⊙o⊙)…雖然教材上是這樣寫十饥,但是我也覺得這個邏輯有點說不通,興許我們人類幾千年一直都在這樣隨機的飄蕩而不自知祖乳,為什么因為人想要和人做過和人在做逗堵,就得事實是這樣。似乎這進入了一些哲學問題的范疇眷昆。蜒秤。。)
之所以發(fā)現(xiàn)不了人格特質與行為的相關性亚斋,可能是因為單一的題目或測試所獲得的行為分數(shù)信度非常低作媚,以至于它與其他任何分數(shù)的相關都幾乎不可能高于從0.30到0.40的“人格系數(shù)”。要改進單一項目測量帅刊,研究者可以使用數(shù)據(jù)累計纸泡。例如,有一項研究讓大學生記錄他們的社會交往次數(shù)赖瞒,在任意一天的相關系數(shù)非常低女揭,但持續(xù)兩周的記錄的相關系數(shù)達到了0.51。
三栏饮、查明相關特質
人格特質測量通常無法突破0.30-0.40的界限吧兔,另一個原因是,研究者也許考察了錯誤的特質袍嬉【嘲回顧一下奧爾波特對核心特質和次級特質的區(qū)分,如果一個人特質對某人是最重要的伺通、核心的箍土,這個特質就能更好的預測他的行為。
10%變異的重要性:
為人格特質辯護的另一個問題涉及從0.30到0.40的相關系數(shù)的意義泵殴。相關系數(shù)需要多高才有“意義”涮帘?把人格研究中所能解釋的變異數(shù)大小和其他一些領域對比,一些醫(yī)學研究者從某些研究中獲得的相關只有0.03左右笑诅,對變異的解釋不到1%调缨。這種重要性是一個主觀判斷。在醫(yī)療上能夠有效的拯救很少人的生命都是重要的吆你,當我們考慮影響行為的所有復雜因素時弦叶,人格心理學家即使只能對其作出10%的解釋,都足以給我們留下深刻印象妇多。## 應用:工作崗位上的“大五”
應用:工作崗位上的“大五”
大五人格因素中伤哺,盡責性是工作績效的最佳預測指標。但并不意味著盡責性是“大五”中唯一與工作績效相關的維度×⒗颍“親和性”上得分高的員工也很有實力绢彤。
評價:自陳式調查表
自陳式量表的表面效度高于其他量表。比如說:我們看到一個自尊測驗題目時候蜓耻,我們能有把握的保證這個就是測量自尊的茫舶。(見第二章)
- 明尼蘇達多相人格調查表(MMPI):MMPI-2包含557道是否題。
- 自陳式量表存在的問題:1.偽裝 2.敷衍和搗亂 3.反應傾向(例如變現(xiàn)出自己令人贊許刹淌,注意并不同于故意的偽裝)
特質流派的優(yōu)勢與批評
優(yōu)勢:
- (筆者:在歷史上)與佛洛依德和新精神分析主義者憑直覺和主觀判斷的方法不同饶氏。特質理論家運用客觀測量的方法來檢驗自己的理論構建。
- 特質流派的另一優(yōu)勢是其在許多方面的有效應用性有勾。
批評:
- 對特質的批評往往針對它遺漏了什么:描述而不解釋疹启、無法指導如何改變人格等。
- 特質學說缺乏一個公認的框架蔼卡。雖然所有的特質理論都使用實證方法喊崖,但是卻沒有一個理論或一個基本結構把所有的理論統(tǒng)一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