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沒想過自己會讀這本書。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的作品啊巫财,多么高山仰止盗似。記得以前默默曾經(jīng)借過一本厚厚的諾貝爾文學獎作品集,那個大部頭就把我嚇著了平项。本來就不太讀得慣外國著作赫舒,這種看上去晦澀陰沉的書就更加讓我提不起興趣。
不過闽瓢,莫言對我而言算是個轉(zhuǎn)折點吧接癌。他榮獲諾貝爾獎的消息舉國振奮。就我個人扣讼,更真切的是使我又一度想開始了解究竟是什么樣的作品能獲得諾貝爾獎缺猛。于是,在一個火車行程中我讀完了莫言的《蛙》椭符,接著荔燎,又在另一個旅途中,我開始翻看《百年孤獨》销钝。同行的朋友說看過但是看不懂有咨,說里面透出一種詭異的氣氛。
讀到現(xiàn)在為止蒸健,我已經(jīng)看完一半了座享。之所以現(xiàn)在寫書評而不是等全部看完再寫婉商,其實是想給自己一點鼓勵,因為已經(jīng)有點吃力得看不動了征讲。就像《讓子彈飛》和《少年派》一樣据某,故事里的內(nèi)涵太深,非得有故事外的注解才行诗箍。翻看了豆瓣幾篇熱門書評和最新書評癣籽,我仿佛摸著點門道。
一如讀所有外國的文學作品一樣滤祖,長且復雜的名字耗費了不少腦細胞來記憶筷狼。而《百年孤獨》尤甚。因為里面的人名字太相似了匠童,還經(jīng)常冠之以某某第二之類的稱呼埂材,就如豆瓣書評《那些關(guān)于時間和孤獨故事》里說的那樣,“前50頁--幾乎是在翻來覆去的折騰中讀下來的汤求,布恩迪亞家族那類似得不能再類似得名字折騰得我暈頭轉(zhuǎn)向俏险,50頁幾乎花去我整整一天的時間,很多時候看半頁就得回味一下這個人是誰扬绪,更多時候只得翻看前面才能分辨”竖独。后來我猜想,也許這重復的名字背后本身就是一種暗示挤牛,影射著家族命運的輪回莹痢。
我喜歡豆瓣書評《無孤獨不浪漫》里的建議,把《百年孤獨》改編為《抵抗孤獨的一百種有效辦法》墓赴,再“換上藍色白色的書皮竞膳,寫好書腰,用大號字體和一點五倍行間距印刷诫硕,放在當當或者卓越的首頁進行熱賣推薦”坦辟,那將使這本書變得有趣得多,輕松得多章办。只是长窄,真如此的話,它恐怕也與諾獎無緣了纲菌。這書不是在講一個故事,而是本身就使讀者不得不用一種孤獨的情緒去閱讀疮绷。
以前學語文翰舌,老師喜歡說理解一篇文字需要先理解寫作這篇文字的文化背景。當時不以為然冬骚,現(xiàn)在才體會椅贱,那些看著同樣是在講故事的文字背后所透露出的那種異域風情才是徹底理解這些文字的關(guān)鍵懂算,就像打開寶藏的那句密語“芝麻開門”一樣,就那么簡單庇麦,只是難在不知道计技。比如這個孤獨了百年的家族里,每個人似乎都有點問題山橄,做好些古怪的事情垮媒,除了早逝的蕾梅黛絲之外,唯一比較正常的人就是烏爾蘇拉了航棱。她照顧樹下的丈夫睡雇,撫養(yǎng)著下一代乃至下下代形形色色的人們,她做著小生意支撐著整個家庭饮醇。在豆瓣書評《馬爾克斯妻子寫的<百年孤獨>》里介紹了《百年孤獨》的作者馬爾克斯寫作這部作品時它抱,他的妻子是如何努力維持全家的生計。烏爾蘇拉身上好像也透著他妻子的影子朴艰,不观蓄,這好像是許多拉丁美洲婦女的身影。就像《犯罪心理》里有一集那個墨西哥警官說的墨西哥古老諺語“家庭不是建立在土地之上的祠墅,而是建立在女性之上(The house does not rest upon the ground, but upon a woman)”侮穿。
之所以給這本書打三顆星,純粹出于個人的喜好饵隙。不是說書不好撮珠,只是讀著太累,沒有耐心也沒有勇氣再翻看第二遍金矛。也許就像豆瓣書評《在你覺得閱讀困難的時候千萬不要勉強》里說的那樣芯急,可以在“幾年以后,經(jīng)歷了許多不想經(jīng)歷的事情驶俊,從一個故作孤獨的人變成了一個真正開始明白孤獨的人娶耍,卻沒有了過往的浮躁,在一個清冷的午后重新去閱讀它”饼酿。也許那時榕酒,才是最好的閱讀時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