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從什么時候俗批,“圣母婊”成了一句罵人的臟話痕貌。我也一直不明白,對于具有“圣母情懷”的人湃缎,別人為何常常被人這么罵犀填。
搜索某度百科查詢到這樣的定義:
圣母婊是一個網(wǎng)絡(luò)用語,指那些無原則底線的包容嗓违、原諒他人九巡,對任何人事物都抱有博愛之心,不講求客觀事實蹂季,一切行動準則都只圍繞“愛”冕广、“善”兩字為中心的人。
有時候偿洁,“圣母婊”也指那些“表面善良內(nèi)心陰暗的人撒汉,也就是偽善的人。 簡單的說父能,圣母婊就是那種裝成圣母的女婊子神凑。”(引自互動百科)
一個具有圣母般善心,或是圣人般慈愛的人溉委,為何被眾人唾棄鹃唯?在古代,像是圣人或善人瓣喊,常常是“求之不得”坡慌,孔子就曾說:
聖人,吾不得而見之矣藻三;得見君子者洪橘,斯可矣。
善人棵帽,吾不得而見之矣熄求;得見有恆者,斯可矣逗概。
既然圣人弟晚、善人如此少見,我們?yōu)楹芜€要如此污蔑他們呢逾苫?通常卿城,罵別人“圣母婊”的人,只是罵完了事铅搓,我們這里卻要說出個道理來瑟押。
學(xué)術(shù)一點來說,“圣母婊”也叫做“道德十字軍”星掰,或者是“病態(tài)利他主義”(pathological altruism)多望,奧克利等人[1]編輯出版的一本書中,如此定義(此處為意譯):
病態(tài)利他主義蹋偏,可以說這些人所宣稱的目標或隱含的動機便斥,都在于提高其他人的福利,但具有這種行為或個人傾向的利他主義者威始,并非提高了總體的收益枢纠,卻通常對其他人,甚至他自己黎棠,帶來了非理性的(從外在觀察者看來)晋渺、顯著的負面后果。
這樣以來脓斩,我們把泄憤和罵人的詞匯轉(zhuǎn)變?yōu)橐粋€中立點的學(xué)術(shù)詞匯木西,以表明這的確是個值得研究的課題称簿。
這種病態(tài)利他主義者君珠,通常表現(xiàn)為不顧他人是否需要、不論環(huán)境如何變化袖裕,總是以衛(wèi)道士的形象出現(xiàn)。而之所以冠名“病態(tài)”恋捆,的確是因為這些人會有些病癥存在照皆,例如厭食、情緒沮喪沸停、創(chuàng)傷后應(yīng)激障礙和強迫癥等等膜毁。奧克利甚至認為,種族主義者和自殺性爆炸都與此病有關(guān)愤钾。
這里并不打算討論“圣母婊”或“病態(tài)利他主義”的精神病理學(xué)和腦神經(jīng)回路瘟滨,而是著重于在一個群體里,若是出現(xiàn)這種人的危害以及原因能颁。
可以用給貓咪剪指甲的例子來說明杂瘸。為了防止家養(yǎng)的貓抓家里的東西,可能需要剪掉指甲劲装,但是如果這只被剪掉指甲的貓剛好跑到了街上胧沫,與流浪貓混在一起昌简,沒有了利爪的它占业,恐怕是在那樣的環(huán)境中很難生存,所以剪掉夜貓的指甲相當于讓其他有指甲的貓收益纯赎。
同樣的道理谦疾,一個在惡劣環(huán)境中成長的孩子,在他所處的環(huán)境里犬金,是一個霍布斯的叢林社會念恍,你卻規(guī)勸他做一個好人,遵守較高的道德晚顷,只會讓他變成受害者峰伙。如果你同情他的遭遇,不妨試圖去改變他所處的環(huán)境该默,而不是要求這個人去提高道德素養(yǎng)瞳氓。
圣母婊的道德觀念正好就是不切實際的,希望在所有環(huán)境下栓袖,每個人都能夠保持最為純潔匣摘、高貴的道德素養(yǎng),就會變成病態(tài)的裹刮。
影視作品或是思想家通常就會考慮到這樣的極端情景音榜。一個生活在正常社會,如美國中產(chǎn)階級家庭或是城市文明道德環(huán)境中捧弃,突發(fā)的事件如落難荒島或沙漠赠叼,這樣你還依舊奉行原來的觀念,就顯得格格不入。美國中產(chǎn)階級價值觀念嘴办,在自己的社區(qū)中非常有利于生存霜第,然而一旦生活環(huán)境變化,就會錯的非常嚴重户辞。
利他主義是具有多種層次的泌类,在《利他之心》一書中,戴維·斯隆·威爾遜如是說:
我個人的自私可能對我的家庭是有害的底燎,但是家庭內(nèi)的利他主義可能對整個家族是有害的刃榨,而家族內(nèi)的利他主義可能對整個國家是有害的,國家內(nèi)的利他主義可能對整個地球村是有害的双仍。
古人說枢希,忠孝不能兩全,說的就是對于家庭的利他主義與對于國家(君王)的利他主義是沖突的朱沃,對于父母過分的孝會損害對于君的忠苞轿。例如,在一個人守孝期間逗物,君王卻強迫他出征搬卒,或是和親。
病態(tài)利他主義者就會以一種極端的要求翎卓,強迫一個人盡可能遵從一種利他主義觀念契邀,例如對家庭的孝,或是對于君主的忠失暴。
在這樣一個爾虞我詐坯门、需要保護自我的環(huán)境中,最好的方法并不是像“圣母婊”所宣傳的那樣堅守較高的逗扒、單一的道德底線古戴,而是盡量能夠在各個層次上,調(diào)和不同的道德要求矩肩。
像是《電鋸驚魂》里的變態(tài)者殺手现恼,就是一個徹徹底底的“圣母婊”。這個世界并不是非黑即白蛮拔,有些小過錯的人述暂,也并不一定非死不可。人們犯錯建炫、懺悔畦韭,又繼而糾結(jié)再犯錯,并不是一個人殺死另一個人的理由肛跌,也不是任由一個變態(tài)殺手隨便折磨他人讓其悔過的借口艺配。
-
見Barbara Oakley (5 January 2012). Pathological Altruism.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pp3.另外可參見Oakley的著作《冷血的仁慈》:Cold-Blooded Kindness,Prometheus Books (April 26, 201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