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希望有個如你一般的人 如山間清爽的風 如古城溫暖的光 從清晨到夜晚 從山野到書房 只要最后是你 就好"
爛熟于心的一段話.
去年夏天算是因為跟風,買了這本用亮黃色書皮包裹著的《從你的全世界路過》.起初以為這只是一本普通的睡前故事,但當我用這樣一顆并不炙熱的心去讀它時,發(fā)覺其實并非如此.即使是最直白的話語,即使有些文字沒有華麗的詞藻,但每段文字的背后卻都閃爍著熠熠的光亮,觸動你細小的神經末梢.
書中的很多故事我讀了不下三次,很多語錄也總是銘記于心.我喜歡故事里那些從絕望中生長出的希望,也喜歡那些堅持而不放棄溫暖的主人公,每一個小小人物的身上都釋放著無盡的力量,無時無刻不在感染著我們.就像是永不停歇的浪潮,在不經意的一天,把你推上了豁然開朗的海闊天空;又像是淺淺初夏中盛放的向日葵,美好卻又倔強,始終溫暖向陽.
然后我開始試著了解這本書的作者 張嘉佳.他是個有些fat的大叔,留著有些長的頭發(fā),他喜煙喜酒,每天睡得很晚.一開始詫異于他的形象與他的文字跨度如此之大,但是他卻很溫暖,他有一條叫做梅茜的狗,他把它當作自己的女兒,他很愛它;他會看書迷的艾特,甚至點贊轉發(fā);他喜歡在深夜在微博發(fā)一些慰藉心靈的文字,讓人們忘記塵寰的喧囂 忘記城市的燈紅酒綠 忘記那些哀傷惆悵.
和很多書迷一樣,我喜歡和她們一樣在他微博底下學著他的筆調,試著寫出那些文藝的句子,或是用鍵盤敲出一些感受.
因為熱愛 因為感動.
后來我聽說張嘉佳這本書中的很多文章將被搬到熒幕上,興奮之余也會想 那些溫柔細膩的文字,那些細碎的故事,那些振奮人心的形象,將會被怎樣演繹.
所以在十月一日那天,我走進了電影院.
看見張嘉佳的名字出現在熒幕上時,不知為何,有些激動.
與小說同樣的吸引人的是那些感動,茅十八為了荔枝做了只屬于他們的導航儀,陳末讓幺雞明白了自己的重要,豬頭在所有人都懷疑燕子時選擇相信她并且一直都等待著她.
不同的是,電影中的豬頭與燕子最終沒能后走到一起,陳末與幺雞發(fā)生了更多的故事,茅十八最終因為荔枝而死去.
"故事的開頭總是這樣,適逢其會,猝不及防.故事的結局總是這樣,花開兩朵,天各一方"
當陳末和小容最終沒有重新走到一起,當陳末和幺雞在如詩畫般美好的稻城重新相遇時,他們的故事結局是等待.
當燕子忍淚對豬頭說出分手,當放棄追逐的豬頭跪倒在地上朝著燕子遠去的汽車吶喊,所有的等待都隨之化為泡影,他們的故事結局是追尋.
當茅十八挨刀后倒在荔枝的懷中,當為絕望的對方指引方向的導航儀響起"荔枝我愛你我愛你我愛你我愛你"時,荔枝與茅十八的愛情終究成為"人機之戀",他們的故事結局是指引.
他們就這樣成為彼此生命里一道路過的風景.
但是他們都曾經相愛
就像書中那句讓我至今都熱血沸騰的話那樣
"因為 那是我們光芒萬丈的青春"
他們沒有辜負那段屬于他們的韶光年華.
張嘉佳在書的結尾說過 陳末就是他自己
因為沉默
感謝這本書與這部電影
感謝陳末
日夜交替 永遠有光
永遠照亮前進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