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我誤打誤闖進入了一個圈子逗概。
從媽媽幫育兒看到一位寶媽介紹“一直特立獨行的貓”于是搜索公眾賬號,被她的文字感染逾苫,再到她推薦的“入江之鯨”,再到“慓悍一只貓”瑟押,再到“阿何有話說”星掰,再到“咪蒙”再到“遇見小mi",再到后面知道了好報與簡書蹋偏。
再到報名好報的寫作課威始,加入了寫作群,下載簡書自己也開始寫文章晋渺,認識了很多朋友,這樣感覺進入了一個美好的世界木西。
但是我發(fā)現(xiàn)也進入了一個誤區(qū),每天追隨著牛人八千,仿佛自己也牛了一般。
常常跟著他們的思維走沸停,要讀書瘟滨,要學(xué)習(xí)伙菊,要進步,要增值,要提高情商,要提升魅力峰伙,要創(chuàng)業(yè)栓袖,要變排尤常……想的非常好,每天沉浸在這種編織的美好中。
但是,我真的牛了嗎?沒有枢希。只是我想要牛而已逗物。那么真正的變牛要靠什么呢,要靠做坯门,要靠日積月累的苦練功夫+打磨现恼。
當(dāng)然,想要進步這也是一種很大的進步疼蛾,起碼是有了心理動力转唉,但是只有想是遠遠不夠的,因為我并不是我想的款侵,而是我做的眶熬。
記得初中課本上就有一篇文章叫做《想與做》贸弥。文中是這樣說的:“一事不做切省,憑空設(shè)想,那是“空想”脸秽。不動腦筋薇正,埋頭苦干,那是“死做”审轮。無論什么事情稳衬,工作也好街夭,學(xué)習(xí)也好,“空想”和“死做”都不會得到進步。想和做是分不開的,一定要聯(lián)結(jié)起來辛萍》繁希”“一面想,一面做,做要靠想來指導(dǎo),想要靠做來證明按摘,兩者緊密結(jié)合”纫谅。
想兰珍,是足夠了猛计,因為它是一個快速的過程,不需要花費太多時間;但做就不一樣了斧蜕,做要靠腳踏實地一步一個腳印地慢慢積累與打磨风钻。像個匠人一樣羞反,沉下心來安安靜靜專心做一件事情。當(dāng)今社會的通病是想的多做的少,在急躁的情緒下難有匠人的精神。
因此看了那么多牛人的文章后領(lǐng)悟出那么多的道理,思維活動了那么多,如果沒有行動還是沒用的。面對誰都懂的道理嘲恍,能不能成為想成為的那個人就要看做了。
恰巧今天的英語麥克風(fēng)出現(xiàn)的一段語錄是:We see ourselves by things that we will do,Other see us by things that we have done. 我們總是用未兌現(xiàn)的事來看自己惫东,但其他人只會用已獲得的成就來衡量我們叁幢。
如果想要成長样悟,只靠想是不夠的趴腋,想不會改變什么雅宾,你還是原來的你宣决,所以別想那么多了孵构,把更多的精力與時間用于做上。
一點想的下面要有更多的做來做根基林说,做就不是一點做了,而是需要持續(xù)不斷地堅持,甚至一些埋頭苦干的精神酪刀,這樣才有可能結(jié)出果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