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長時間以來,我都認為,不斷尋找人生價值提升自我是人生中最重要的一件事情疚膊。人只有先愛自己,才能愛別人双妨。所以,每年我都會給自己設置很多目標萧诫,例如學習英語斥难,在職研究生枝嘶,鍛煉身體等等帘饶。用一句雞湯文體就是,要成為更好的自己群扶。
在那段時間及刻,我抱持一種信念,我必須從事自己有興趣的專業(yè)竞阐,這樣我才可以做好缴饭,這樣我才能做好,這樣對我的人生才是有價值的骆莹。無論工作多忙颗搂,看孩子多累,時間少的可憐幕垦,我還是義無反顧地交錢上各種班丢氢。好像交了錢,就緩解了焦慮先改,緩解了對于現狀不滿的不安疚察,因為我的興趣不在那里嘛。
直到有一天仇奶,我看到一本關于提升技能的書貌嫡,我才恍然大悟,并不是我不能在不感興趣的職業(yè)上做好该溯,而是我一直在給自己不努力不精進找借口岛抄。 即使我對于另一個領域有著極大的熱情,也并不代表我一定會在那個領域有所成就狈茉。成就建立在努力之上夫椭,而不是在所謂的興趣之上。興趣的功能是保持繼續(xù)努力论皆,興趣本身是無法直接帶來收獲的益楼。
緊接著猾漫,我對于自己時不時以此為借口疏忽了對于孩子們的照顧而感到不安。如果我繼續(xù)這樣下去感凤,我要錯過兩個孩子最關鍵的3年悯周。既然生下了她們,我就該負起照顧好他們的責任陪竿。人生沒有絕對的對錯禽翼,每個人有自己的活法。但如果要我因為成長自己而放棄對于孩子的培養(yǎng)族跛,從我本心來講闰挡,真的會覺得得不償失。
如果父母沒有在孩子的成長期教會他們人生應有的生活技能和人際交往能力礁哄,那么在她們長大后长酗,我是不是就可以一腳踢開,任由她們自生自滅桐绒?
一個人夺脾,在自我成長和承擔應盡的社會責任之間該如何平衡。公說公有理茉继,婆說婆有理咧叭。這個社會需要自由,也需要有同情心烁竭。我們確實需要抱有更開放更寬容的態(tài)度菲茬,來面對每個人追求自我成長的需求。
我確實不會指責那些因為自己需要成長空間而放松家庭照顧的人派撕,但若明知自己女兒非常需要幫助卻說如果自己每天為了照顧外孫女而放棄自己打拳會友這樣的生活還不如去死婉弹。我也是需要更多的內心能量去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