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實的力量

? ? ? ? 世太兄的這本《天命》里的很多文章挺物,以前大都讀過,像《生命中那幾個不能碰觸的琴鍵》《我聽到靈魂撕裂的聲音》《浴火的蓮花》《找一縷光明把人生照亮》等文章至今還留有深刻的印象。記得在一個夜晚忿危,從世太兄的博客上讀到《我的同學徐伯鴻》镊靴,為其文章中展現(xiàn)的同窗真情所打動,禁不住流下傷感的淚水锉桑。而前面提到的幾篇文章也都有這種打動人心的力量排霉。

  著名作家韓石山曾有“青春作賦,中年治學民轴,晚年研究鄉(xiāng)邦文獻”的說法,世太兄的創(chuàng)作經(jīng)歷雖沒照此軌跡,但將近知天命之年的他特別關注留意鄉(xiāng)賢,積極收集鄉(xiāng)邦文獻攻柠。從世太兄的博客上得知,世太兄收集了多種版本的《光山縣志》就是明證后裸。

圖片發(fā)自簡書App

? ? ? ? 說起馮友蘭瑰钮,相信大家不太陌生,而說起馮友蘭的弟子涂又光微驶,也許很多人并不熟悉浪谴。涂又光這個名字,高中時因苹,我是從一本《光山縣志》上知道的苟耻,此后一直銘記于心。對那些有真才實學扶檐,俯仰隨心凶杖,從不曲學阿世的學者,我向來仰慕不已款筑。當?shù)弥捞志褂卸啻吻巴錆h親耳聆聽這位學者兼鄉(xiāng)賢的教誨智蝠,且還邀請過其到洛陽講學的經(jīng)歷,自是艷羨不已奈梳。因此讀世太兄寫的有關涂又光的文章杈湾,別有一番滋味。而去年從網(wǎng)上得知涂又光去世的消息颈嚼,想到自己絕無當面請教之可能毛秘,“但懸劍空垅,有恨如何”,讓我痛心良久叫挟。世太兄的這篇《天行有道尚正氣? 學界憾失涂又光》自有一番史料價值艰匙,給那些想走進這位真正的學者的人們,也給那些想進一步了解涂又光這位鄉(xiāng)賢的故鄉(xiāng)人抹恳,提供了難得的第一手資料员凝。這種文章自有存世之價值。

  世太兄的文學作品最突出的特點就是“真”,事真文真情更真奋献。為了學習寫作健霹,我也多少看過一些文章,讀過一些書籍瓶蚂,但很多文章糖埋,你讀后,發(fā)現(xiàn)很難從中看清作者真實的面目窃这,即使抒情瞳别,也往往過濫而矯。而讀世太兄的文章杭攻,卻恰恰相反祟敛,“文如其人”在世太兄身上得到最好的體現(xiàn)。甚至兆解,《天命》里的一些直面人生真實馆铁,絕不虛飾,更不有意向自己臉上貼金的篇章锅睛,相信不少讀到的人都能感受到世太發(fā)自內(nèi)心的真誠和難得的勇氣埠巨。

圖片發(fā)自簡書App

圖片發(fā)自簡書App

圖片發(fā)自簡書App

圖片發(fā)自簡書App

? ? ? 毋庸置疑,文學創(chuàng)作的手法有很多種衣撬,我們無意要求大家只用一種寫法乖订,那只會造成千篇一律,千人一面具练。而我自己的寫作也確與世太兄有些不同乍构,但世太兄這種絕不向壁虛構(gòu),始終堅持真實寫作扛点,真情為文的寫法哥遮,無疑是我最鐘意的,雖然我至今還學不來陵究。

  正如世太兄在《從良知出發(fā)》里所寫的那樣:“我可以用最樸實的文字眠饮,把自己看到聽到想到的,以及內(nèi)心深處最真實的感受铜邮,忠實地記錄下來仪召≌#”我仔細思量過,世太兄的文章為何具有打動人心的力量扔茅,我想已旧,這句話也許就是答案。

  在這個大家說假話臉不紅召娜,心不跳运褪,早已習以為常,造假花樣不斷翻新玖瘸,假物品層出不窮的時代秸讹,在這個處處流行戴著假面具,以使盡渾身手段雅倒,善于逢場作戲的人為世間高人的時代璃诀,在這個售假可以取榮,以假偏能立身屯断,而一個人若保持了太多的真反而處處寸步難行文虏,時時受到嘲弄甚或打壓的時代,真誠殖演、真情、真實無疑具有最強大的力量年鸳,在某個時刻趴久,總會打動你內(nèi)心深處最柔軟的地方。

  當今世人搔确,以假取榮彼棍,視真為丑,迷途而未返膳算,癲狂而不悟座硕,豈不痛哉!

  總有一天涕蜂,那些習慣了造假用假的人們會發(fā)現(xiàn)华匾,真實不僅僅是善的,也是美的,更具有穿越時空而強大的力量。返樸歸真當為越來越多有足夠內(nèi)省的人自覺的選擇机隙。

  “無論外部環(huán)境多么喧囂蜘拉,我曾經(jīng)以一種真實的方式存在過∮新梗”

  僅此旭旭,也就足夠!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zhuǎn)載或內(nèi)容合作請聯(lián)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葱跋,一起剝皮案震驚了整個濱河市持寄,隨后出現(xiàn)的幾起案子源梭,更是在濱河造成了極大的恐慌,老刑警劉巖稍味,帶你破解...
    沈念sama閱讀 217,542評論 6 504
  • 序言:濱河連續(xù)發(fā)生了三起死亡事件咸产,死亡現(xiàn)場離奇詭異,居然都是意外死亡仲闽,警方通過查閱死者的電腦和手機脑溢,發(fā)現(xiàn)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閱讀 92,822評論 3 394
  • 文/潘曉璐 我一進店門,熙熙樓的掌柜王于貴愁眉苦臉地迎上來赖欣,“玉大人屑彻,你說我怎么就攤上這事《ニ保” “怎么了社牲?”我有些...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163,912評論 0 354
  • 文/不壞的土叔 我叫張陵,是天一觀的道長悴了。 經(jīng)常有香客問我搏恤,道長,這世上最難降的妖魔是什么湃交? 我笑而不...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58,449評論 1 293
  • 正文 為了忘掉前任熟空,我火速辦了婚禮,結(jié)果婚禮上搞莺,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還像新娘息罗。我一直安慰自己,他們只是感情好才沧,可當我...
    茶點故事閱讀 67,500評論 6 392
  • 文/花漫 我一把揭開白布迈喉。 她就那樣靜靜地躺著,像睡著了一般温圆。 火紅的嫁衣襯著肌膚如雪挨摸。 梳的紋絲不亂的頭發(fā)上,一...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51,370評論 1 302
  • 那天岁歉,我揣著相機與錄音得运,去河邊找鬼。 笑死刨裆,一個胖子當著我的面吹牛澈圈,可吹牛的內(nèi)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帆啃,決...
    沈念sama閱讀 40,193評論 3 418
  • 文/蒼蘭香墨 我猛地睜開眼瞬女,長吁一口氣:“原來是場噩夢啊……” “哼!你這毒婦竟也來了努潘?” 一聲冷哼從身側(cè)響起诽偷,我...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39,074評論 0 276
  • 序言:老撾萬榮一對情侶失蹤坤学,失蹤者是張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劉穎,沒想到半個月后报慕,有當?shù)厝嗽跇淞掷锇l(fā)現(xiàn)了一具尸體深浮,經(jīng)...
    沈念sama閱讀 45,505評論 1 314
  • 正文 獨居荒郊野嶺守林人離奇死亡,尸身上長有42處帶血的膿包…… 初始之章·張勛 以下內(nèi)容為張勛視角 年9月15日...
    茶點故事閱讀 37,722評論 3 335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戀三年眠冈,在試婚紗的時候發(fā)現(xiàn)自己被綠了飞苇。 大學時的朋友給我發(fā)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飯的照片。...
    茶點故事閱讀 39,841評論 1 348
  • 序言:一個原本活蹦亂跳的男人離奇死亡蜗顽,死狀恐怖布卡,靈堂內(nèi)的尸體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詐尸還是另有隱情雇盖,我是刑警寧澤忿等,帶...
    沈念sama閱讀 35,569評論 5 345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島的核電站崔挖,受9級特大地震影響贸街,放射性物質(zhì)發(fā)生泄漏。R本人自食惡果不足惜狸相,卻給世界環(huán)境...
    茶點故事閱讀 41,168評論 3 328
  • 文/蒙蒙 一薛匪、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處隱蔽的房頂上張望。 院中可真熱鬧卷哩,春花似錦蛋辈、人聲如沸。這莊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31,783評論 0 22
  • 文/蒼蘭香墨 我抬頭看了看天上的太陽渐白。三九已至尊浓,卻和暖如春,著一層夾襖步出監(jiān)牢的瞬間纯衍,已是汗流浹背栋齿。 一陣腳步聲響...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32,918評論 1 269
  • 我被黑心中介騙來泰國打工, 沒想到剛下飛機就差點兒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襟诸,地道東北人瓦堵。 一個月前我還...
    沈念sama閱讀 47,962評論 2 370
  • 正文 我出身青樓,卻偏偏與公主長得像歌亲,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敵國和親菇用。 傳聞我的和親對象是個殘疾皇子,可洞房花燭夜當晚...
    茶點故事閱讀 44,781評論 2 354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nèi)容

  • -1- 有一天早晨上班杂穷,經(jīng)過一條小巷的時候,我突然發(fā)現(xiàn)前面行駛著的一輛黑色的車突然停了下來卦绣,車門打開耐量,下來一個黑社...
    鹿君閱讀 603評論 1 5
  • ——《親愛的,不要跨過那條江》后感 文/cat 每個人生命中滤港,都有一條江廊蜒,叫生死,無法繞開溅漾; 每個人山叮,都敬畏那條叫...
    Miss貓閱讀 229評論 0 0
  • 昨天在簡書發(fā)表了一篇文章。有幾個人喜歡樟凄,幾個人關注我聘芜,還被一個專題收錄。只是自己一個心情的寫照缝龄,自認為算不上邏輯嚴...
    開心小米粥閱讀 246評論 0 0
  • 1 一個男人跪在一座新墳前叔壤,紅著雙眼瞎饲,新墳前插了一把鐵鍬,上面寫著墳里人的名字炼绘,鐵鍬便是墳的墓碑嗅战,另一個男的,走近...
    正陽明媚閱讀 805評論 0 5
  • 活動運營牢記這7步 正確的活動開展步驟: 1.確定活動目標 2.活動方案策劃 3.活動資源準備 4.活動風險控制 ...
    大風704閱讀 642評論 3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