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歷史上骑脱,中國是從華夏時代往下延伸,由原本的漢族一支變成今天這樣的多民族國家称鳞。其中民族不斷融合的過程中涮较,不管是漢人獨大,還是少數戰(zhàn)勝多數胡岔,都在時間的漫長中不斷趨向融合法希,歷朝歷代莫不如此。就史學家而言靶瘸,除了不斷的遷徙和通婚苫亦,精神層面上的融合顯得更為重要,那就是都無限融入漢文化怨咪,偶爾有不信邪的屋剑,如元朝,也不過“胡虜無百年之運”诗眨,沒來得及搞百年國慶就被趕回草地放羊了唉匾。由此觀之,文化上的融合即使必須,也是必然巍膘。而今時今日在不同的國家厂财,都有唐人的存在,即使國籍改變峡懈,也依然是華夏一脈璃饱,除了血統(tǒng),更多的也是靠著一樣文字肪康,一樣文章的精神維系荚恶,而這其中被譽為“全世界華人的共同語言”的文化,就有金庸的存在磷支。
上一段雖然扯的多了點,但還有跡可循雾狈,引出金庸的名字是其一廓潜,最重要的是,金庸在寫小說的幾十年里也在不斷闡述文化融合的問題箍邮,許多故事都發(fā)生在民族交戰(zhàn)茉帅,民族融合的時代背景下(如倚天屠龍記、鹿鼎記屬于兩種情況的最佳詮釋)锭弊,因此也不是毫無關系。要說金庸擂错,是個太大的話題味滞,從愛好說起,可以抻一個回憶錄钮呀,從文化上說剑鞍,可以編一本百科書。這里隨便說兩句閑白好入正題爽醋,談談金庸作品與香港影視的淵源蚁署。
是為楔子。
眾所周知金庸的成功是發(fā)源于香港蚂四。而香港有電影光戈。時至今日,文化娛樂不斷豐富的我們尚且對金庸小說有著熱愛和推崇遂赠,因此可以想見久妆,在香港電影黃金時代還沒到來的50、60年代跷睦,他每天數千字的豆腐塊連載基本算是無數港人的精神寄托筷弦。
對于金書,全世界的華人都有說不完的話抑诸,能人也多烂琴,這里不能露怯爹殊,所以還是往下延伸主要談關于影像這一塊。
小說和電影,雖然是兩種不同的藝術載體健盒,但在某些方面其實有一脈相承的地方绒瘦。那就是故事性(藝術電影或實驗電影不在討論之列),可以說扣癣,從代代相傳的口述故事惰帽,到落實到筆墨上的鴻篇巨著,再到有了攝制技術后的影像成品父虑,精彩而奇特的故事情節(jié)一直是吸引受眾的重要砝碼该酗。不說西方由電影產業(yè)發(fā)展后對流行小說的改編(福爾摩斯、吸血鬼等神秘故事的電影成品產生時間相當之早)士嚎,就是上世紀二十年代本土電影中也有改編自武俠小說的《火燒紅蓮寺》(一連開了十幾部之多呜魄,直到電影工業(yè)轉戰(zhàn)香港仍有所謂“第十九集 火燒紅蓮寺”出現。因此可以想到莱衩,在電影得到發(fā)展的五六十年代爵嗅,金庸小說的銀幕歷程,既是商業(yè)的需要笨蚁,也是歷史的必然睹晒。畢竟年代太過久遠,由于資源所限括细,筆者手頭得到的有關時代的電影資料并不很多伪很,只能簡單講述,讀者勿怪奋单。
可以有跡可循的第一部金庸電影锉试,應該是峨眉電影公司在1958年所攝制的《射雕英雄傳》上集,是關老爺子那套巨長的《黃飛鴻》系列的導演所執(zhí)導(胡鵬)览濒,主角是之后的幾十年里從未淡出我們視線的影壇鐵漢曹達華呆盖。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匾七,在82版《天龍八部》中飾演慕容公子的石修絮短,第一次觸電影壇也是在八歲時飾演《碧血劍》里的小袁承志,可說是跟金書有緣昨忆《∑担回想起他的慕容公子,雖然不算清秀,但傲氣十足席里,英挺高貴叔磷,十分契合慕容復的神態(tài)及性格。
在六十年代中后期,粵語長片的市場不斷萎縮咖为,粗制濫造加上偶像明星的老套路已經不能滿足于觀眾的口味秕狰,因此隨之而來,金庸電影的改編也告一段落躁染。那些撈一票就走的電影公司漸漸混不下去鸣哀,取而代之的是諸侯混戰(zhàn),國泰電懋等大公司的票房爭霸吞彤,當然生在后世的我們知道我衬,它們雖然也留下不少經典,但最終在這次戰(zhàn)爭中也只能充當炮灰饰恕。因為香港電影史上最霸氣最流氓最闊綽的電影公司已經展露頭角挠羔,金庸電影迎來了下一個新時代,邵氏埋嵌。
生活在今天的我們也許不能理解邵氏公司當初的轟動效果破加,只有當時看慣了粵語長片的渣特效爛布景的香港觀眾,才能感受到從黑白電影一下轉入到彩色闊銀幕的震撼莉恼。而且動輒百萬投資的大手筆拌喉,在當時的七日鮮當道的時代,更是聞所未聞的奇事俐银!曾經有粵語片公司的老板斷言,邵逸夫這么大手大腳的花錢拍電影最終一定慘淡收場端仰,但是最終這句所謂的預言也只成為了邵氏稱霸影壇的一句反諷笑話捶惜。可以毫不夸張的說荔烧,邵氏在六十年代所輸出的這種大制作電影模式吱七,對香港電影的貢獻是無比巨大的,對日后的東方好萊塢之稱起著莫大的前瞻作用鹤竭。
從一份電影票房數據上可以看出邵氏當時的巨大影響:
1969年香港電影前十名票房數字
1 獨臂刀王 28/02/69- 12/03/69 13 $1,295,394.20
2 毒龍?zhí)?27/03/69- 09/04/69 14 $1,200,385.30
3 龍門金劍 15/10/69- 29/10/69 15 $1,183,379.60
4 三笑 24/09/69- 07/10/69 14 $1,106,860.00
5 保鏢 25/12/69- 08/01/70 15 $1,031,768.90
6 虎膽 14/08/69- 26/08/69 13 $1,017,437.60
7 釣金龜 21/05/69- 04/06/69 15 $947,447.50
8 鐵手無情 01/07/69- 11/07/69 11 $843,030.70
9 獵人 10/05/69- 21/05/69 12 $815,662.80
10 飛刀手 18/06/69- 26/06/69 9 $778,288.70
可以說臀稚,這種票房前十都在一家公司出品制作(甚至沒有后期所謂的衛(wèi)星公司)吝岭,不說在香港開埠以來是個奇跡,就算放在世界上也是少之又少的輝煌戰(zhàn)果。在這一點上相信邵氏的老影迷會更有感觸窜管,重溫當時的一些經典散劫,會覺得在有的橋段上依然有著感染后世的神奇作用。而說起跟金庸有關的邵氏電影幕帆,最初也應是這個時代获搏。
1967年,徐增宏導演了一部武俠片失乾,叫《神劍震江湖》常熙,用的是在《大醉俠》里一戰(zhàn)成名的武俠影后鄭佩佩以及新晉小生張翼(古天樂版《神雕俠侶》里公孫止的扮演者)。貌似和金庸不發(fā)生關系碱茁,實則無論從劇情還是人設裸卫,都十足按照《倚天屠龍記》前十回走,只是視角轉為了殷素素一邊早芭,也側面反映了當時影壇陰盛陽衰彼城,連武俠片也要女俠才賣座的尷尬局面⊥烁觯基本可以算作是邵氏時期與金庸電影的首次觸電募壕。這個局面要到第二年才能打開,而且徹底扭轉语盈,靠的又是一部“山寨金庸”的武俠片舱馅,《獨臂刀》。
從劇情上看,主角被刁蠻師妹暗戀卻冷漠以對缠借,最終被砍斷手臂干毅,苦練武功最終拯救師門,走的就是《神雕俠侶》的路線泼返,只不過把柔情似水都閹掉了硝逢。(里面的愛情實在單薄,甚至不如后來新版里姜大衛(wèi)狄龍的“塞上牛羊空許約”來的浪漫绅喉。)最終該片突破百萬渠鸽,成為首部過百萬票房的國片,也成了武俠片里不世的經典柴罐,但實話實說徽缚,這里面金庸原著的因素并不占多數,只是為劇情做一個簡單的走向革屠,而作為“一言不合凿试,拔刀就殼”的浪漫武俠導演張徹而言排宰,劇情之流只是為了歇會再打的一個鋪墊,片子本身的賣點還是在熱血情懷红省,暴戾新奇以及唐佳劉家良的武術指導上额各。
自此虾啦,武俠片又一次在市場上成了片商不二之選,但奇怪的是痕寓,在武俠片泛濫且古龍電影屢屢賣座的70年代傲醉,金庸電影這一塊卻出奇的平靜,直到電視劇版《射雕英雄傳》(76版呻率,主演為米雪硬毕,白彪)的風靡全港,邵氏公司才拍板金庸電影的改編拍攝礼仗,而這其中第一波當然是正火的射雕吐咳,經手人便是武俠大導張徹。
今天回頭再看該片元践,只能說勉強合格而已韭脊,但依舊有金庸原著難得的氣勢吞吐,畢竟也是三部曲的容量单旁,因此在劇情上沒有讓人難以接受之處沪羔,而一眾演員的演繹也算過關。最終票房排在當年第20位象浑,差強人意蔫饰。但實則已經是金庸邵氏電影里排位相當靠前的一部。同樣是武俠名宿愉豺,同樣是邵氏出品篓吁,為何古龍的片子就屢屢飄紅,而金大俠的原著電影在票房上就差上一截呢蚪拦?從楚原的《倚天屠龍記》里越除,我們就能看出端倪。
楚原是少有的從粵語長片時代紅到邵氏時代的導演之一外盯,靠的是出眾的商業(yè)頭腦和討巧卻不乏文藝的電影風格(王晶曾說楚原是自己沒名分的師傅,但第二條卻沒偷師成功)翼雀,從《流星蝴蝶劍》開了古龍片熱潮后饱苟,一躍成為楚千萬(指在臺灣單部片票房可過千萬臺幣,另一說是每年香港票房總和過千萬狼渊,總之是勁箱熬。)类垦,但一沾上金庸的《倚天屠龍記》,再加上金牌小生爾冬升城须,票房也不過區(qū)區(qū)一百多萬蚤认。原因其實很簡單,金庸的小說氣象宏大糕伐,和古龍精煉懸疑的風格相異砰琢,更適合拍成電視劇,而且金庸的書是越長越紅良瞧,那些適合拍成電影的中短篇又乏人問津陪汽,最終自然是費力不討好。
在《倚》片中,我們可以看出楚原力圖將自己古龍片的成功經驗搬到里面赞庶,連布景也一樣做的美輪美奐训挡,蝴蝶谷一場戲今天再看也毫不寒酸,但仍然顯得如同室內戲劇歧强,無法還原原著神貌澜薄,劇情大段旁白讓人不勝其煩(也是邵氏時期金庸電影的通病。)誊锭,唯獨第三部《魔殿屠龍》有值得一看的地方表悬,還是因為拍的實在太爛太科幻,可以當成cult片來觀賞丧靡。
從77年到邵氏85年結業(yè)蟆沫,邵氏一共翻拍了金庸的十二本書,總計十八部電影温治。只有白馬嘯西風和越女劍沒有涉獵饭庞,在數量上可算是相當驚人栈顷。但由于生不逢時鸠信,趕上的時候正好是邵氏江河日下不斷向影壇輸送負能量的時候,加上原著本身就不適合大刀闊斧的修改谎碍,因此成績并不算突出卤恳,只能算是一般累盗。但是其中仍有幾部可堪一看的精彩作品,在這里進行簡單介紹突琳。
《鹿鼎記》:
華山導演若债。這部戲可說是滄海遺珠,雖然票房不高拆融,但質素上乘蠢琳。不但演員選的到位啊终,而且勝在改編,沒有大段旁白傲须,截取第一本書的故事蓝牲,拍的既有趣又反諷,頗得原著神髓泰讽。其中一個嫖客馬上風的橋段還被王晶用到了他之后的周星馳版《鹿鼎記》里例衍,可見相當好玩。
《楊過與小龍女》:
華山導演肄渗。和傅聲那版“射雕英雄傳加長版”的神雕比起來,這部戲比較貼近原著咬最,雖然礙于篇幅還是有不少改編翎嫡,但演員的選角相當妥帖,張國榮翁靜晶的配搭在我看來也不遜于經典的陳劉永乌,音樂上也有不俗表現惑申,在一眾邵氏金庸電影里尚算佳作。
《神經大俠》(改編自《鴛鴦刀》):
魯俊谷導演翅雏。該書的原著是金庸少有的風趣之作圈驼,而翻拍成電影更是有著難得的喜劇色彩,由于沒有修復版上市望几,所以資源稀缺绩脆,筆者也看的并不完整,期待有機會一窺全貌橄抹。
《連城訣》:
牟敦蒂導演靴迫。作為金庸作品中比較陰暗,反映人性惡劣一面的作品楼誓,連城訣一向不為大多數讀者所喜玉锌,畢竟通篇算計陰謀讓人不寒而栗。但牟敦蒂作為出了名的怪咖導演疟羹,跟這路片子正是天生一對主守,因此將原作發(fā)揚光大,雖然依舊有所改編刪減榄融,但原著氣質已經還原十分到位参淫。
在這近十年間,邵氏的另一戰(zhàn)線tvb攝制了不少金庸劇愧杯,其中許多成了傳世經典黄刚,又一次證明了金庸小說更適合電視劇來發(fā)揮。不過在tvb受盡觀眾好評的同時民效,邵氏電影公司卻因為常年的流水線經營憔维,日益粗制濫造的小片戰(zhàn)略而為影迷所摒棄,終于在85年之后退出電影市場(之后的大都會是又一說了)畏邢。而金庸電影的改編也隨著邵氏的歇業(yè)而暫時停頓.這一時期里业扒,除卻許鞍華頗具古意的《書劍恩仇錄》上下集外,不再有其他相關作品上映舒萎,下一次翻拍的高潮程储,延后到了幾年之后的新武俠時期,而有趣的是臂寝,這一次的浪潮掀起章鲤,所改編的藍本還是來自金庸。
一般來說咆贬,講到這個地方败徊,很多讀者就已經非常熟悉整個走向。因為這時正處于香港電影的黃金時代掏缎,大量的好片都誕生在這十幾年間皱蹦,而武俠片自然也是其中非常重要的一環(huán)。
香港電影市場是相當之慣性且商業(yè)化的眷蜈,一般來說文藝片是登不上票房前位的沪哺,而且對于演員個人風格的喜愛甚至超越電影本身,這樣的商業(yè)規(guī)律為我們奉獻出來槍林彈雨里的周潤發(fā)酌儒,搏命冒險的成龍以及戲謔搞笑的周星馳辜妓,可以說在那個時代,有這樣的卡司保證忌怎,即使你的片子質素奇差無比籍滴,在票房上也會一路飄紅,少有失手呆躲。雖說偶像的力量是強大的异逐,但是這終究是一種弊病,釀成了香港影壇重卡司插掂,愛跟風的習慣灰瞻,而這兩樣東西,完全體現在了新武俠復興的潮流里辅甥。
很難完全說出一個數字來總結新武俠的誕生要销,畢竟這不是一個有獨特紀念符號的風潮,而是逐步發(fā)展慢慢擴散的夏块,但通常我們認為是90年上映的《笑傲江湖》可以作為其發(fā)展的發(fā)軔之作疏咐。
徐克纤掸,胡金銓,金庸浑塞,許冠杰以及那首滄海一聲笑借跪,共同鑄造了這部新武俠經典。筆者前幾日為做功課酌壕,回顧了該片掏愁,細看之下發(fā)覺妙趣細節(jié)上做的非常到位,而音樂場景也渲染的極好卵牍,演員上除了許冠杰年齡偏大鑄就遺憾之外(但演的仍是不錯)果港,都很契合故事本身。雖說將江湖快意沾染上東廠西廠的政治斗爭糊昙,但細究下來反而更有一種諷刺意味辛掠,左冷禪為東廠所利用一段完全是對舊時武俠的顛覆和解構,雖然不免殘酷溅蛉,倒也添上一些思索及趣味公浪。
作為強勢監(jiān)制,徐克在本片中起著相當關鍵的作用船侧,甚至由此使胡金銓放棄指導地位從而惹了不少閑話欠气,但對于本片而言,雖然東廠模式脫胎于胡金銓式的朝堂江湖之爭镜撩,不過核心上畢竟講求的是快意恩仇策馬追風预柒,還是符合徐克一貫的靈動路線,因此平心而論這樣的專制對于觀眾也算是一種負責袁梗。
影片上映后評價大都正面淋袖,口碑上有十足優(yōu)勢,在商業(yè)上雖然沒能躋身當年票房十大锯梁,但總算有千萬票房即碗,加上賣埠票房勉強算是成功,和當時幾年的粗制濫造的武俠電影完全不同陌凳。90年代的初期剥懒,古裝片本已經是一潭死水,雖然電視劇依然盛行各路英雄打群架合敦,但由于前幾年新藝城初橘、嘉禾以及德寶等公司的口味培養(yǎng),觀眾已經傾向于時裝喜劇或槍戰(zhàn)動作,對于老套的武俠片已經感到厭倦保檐,而這時《笑》片的出現很好的扭轉了這個局面耕蝉,雖然在商業(yè)上并沒有極大的成功,但論及對后世的影響極其開創(chuàng)性展东,還是值得在影史上記上一筆的赔硫。
就在這個局面被打開之后权悟,更多的電影人將觸手轉回已經被摒棄許久的題材當中砸王,而其中最有可挖的自然是金庸古龍。很奇怪的是峦阁,雖然在70年代谦铃,古龍電影曾極度輝煌,威震港臺榔昔,但在新的時代驹闰,卻相當沉寂,雖然有不少改編作品撒会,但無論是質素還是票房都無法與金庸電影相比嘹朗。仔細分析下,估計是由于古龍的片子大多注重懸念诵肛,而懸念是恒定的屹培,拍完一版之后兇手依然是一個人,觀眾自然沒有看的興趣怔檩。即使是將其顛覆惡搞(如笑俠楚留香褪秀,武俠七公主),成績也遠遠不如預期薛训。反而是金庸媒吗,由于作品博大精深,無論什么時候都能從不同角度切入從而搞點新意思乙埃,自然受眾更加廣泛闸英。
這個時期里,改編的金庸作品共有九部(一些衍生電影如東成西就獨孤九劍之類不算在內)膊爪,質素非常難得的都在水平線之上自阱,有幾部還算是武俠界的翹楚或翻拍戲的經典。九部分別是《笑傲江湖1米酬,2》《碧血劍》《東邪西毒》《鹿鼎記1沛豌,2》《天龍八部之天山童姥》(這部算差的)《飛狐外傳》《倚天屠龍記之魔教教主》。雖然水準上不能說是平齊,但總算已經沒有不堪入目的作品加派,即使是完全顛覆以往劇情叫确,也能作為一部好看的商業(yè)電影來欣賞,且大多局限于小說中的一個段落進行改編(如天龍八部)芍锦,和以往邵氏那種話外音五分鐘講兩本書的連環(huán)畫形式相比已經有了突破竹勉,可以看出時代的發(fā)展使創(chuàng)作理念日益靈活,對電影的質量有著關鍵的升華作用娄琉。
其中屬于佳作的有《笑傲江湖1孽水,2》《鹿鼎記1票腰,2》《東邪西毒》《倚天屠龍記之魔教教主》,雖然風格各異女气,但彼時這些片子的導演都處在自己創(chuàng)作上的巔峰時期杏慰,如徐克的天馬行空還沒走火入魔到難以控制(如《蜀山》),王晶的搞笑鬼馬也沒走進隔靴搔癢的死胡同炼鞠,王家衛(wèi)雖說不能以水平下降來形容缘滥,但無論是拍片速度還是近年作品的質量,都和90年代有了一定差距谒主。這個問題跟大環(huán)境有關朝扼,且水平高低仁者見仁,這里就不討論瘩将。只能說當時的武俠電影吟税,尤其是金庸電影這一塊,跟以往的比姿现,無論是技術還是可看度都有了顯著的提高肠仪,有的甚至可以作為新武俠的扛旗之作。
熟悉自然規(guī)律的人自然明白,月滿則虧提佣,到了一個位置一個高度總會走拋物線定理吮蛹,尤其是在香港這一塊無比快速運轉的市場下,隨著香港電影市場的萎縮拌屏,武俠電影也受到了很大影響潮针。雖然嚴峻的形勢是一大難關,但更多的原因在于太過模式化的商業(yè)操作很容易讓觀眾覺得疲憊倚喂∶颗瘢縱觀幾部金庸電影,雖然故事各異,但都有很大的共同點焦读,高來高走飛檐走壁自然是定式子库,而眾多明星的扎堆也算是一大特色,不論和角色本身契合與否矗晃,只要是有叫座能力能多賺一筆仑嗅,就硬是塞進去這個人物,這樣的做法在時裝片里穿插不算什么张症,但作為故事本就超現實的武俠片來說就顯得突兀了仓技,其中的代表算是王晶的《武俠七公主》以及麥當杰的《新流星蝴蝶劍》,前者為了賣片花到東南亞各地俗他,請了雖說是一線但價錢相對便宜的幾位女星合作浑彰,圍著當時尚未成為電視皇帝的張衛(wèi)健轉,完全是先有卡司再有故事拯辙,雖然金錢味重,但笑料密集明星眾多颜价,倒也不怕無人受落涯保。
而《新流星蝴蝶劍》中穿插林志穎的演出,則是赤裸裸的偶像營銷周伦,為的就是討好成千上萬的女學生夕春,對電影沒有任何幫助,更別說添加趣味专挪,何況也本來就不是一部喜劇片及志。同時,一個片段幾部電影多次利用的事件在古裝片里也屢見不鮮寨腔,《神經刀與飛天貓》《劍奴》等都是將相同的大戰(zhàn)剪接到不同的電影里速侈,擺明了是撈你一票就走,就而就之迫卢,自然是觀眾摒棄倚搬,片商灰心,武俠電影隨著這次市場嚴冬再次受創(chuàng)乾蛤,而金庸電影更是從此消失在銀幕之上每界。
自此,雖然之后仍然有武俠片的變種出現在票房榜上(如中華英雄上荡,風云都是高科技漫畫武俠趴樱,還是對傳統(tǒng)武俠的繼承創(chuàng)新),但難以力挽狂瀾,古裝片越來越不受觀眾歡迎伊佃,且一蹶不振窜司,近乎絕種。直到李安的《臥虎藏龍》揚威奧斯卡航揉,武俠片才又有了重生的機會塞祈,但由于之后一些所謂武俠大片的口碑奇差,因此不能斷定這次風潮是好是壞帅涂,畢竟繁榮的前提是有好作品议薪,不然再多的數碼特效也喚不回觀眾的心。但這媳友,就不是我們今天討論的話題了斯议。
金庸小說博大精深,電視劇電玩都層出不窮焊唬,由于載體不同恋昼,這里不再介紹,雖然這些方面有的成就其實蓋過了金庸電影赶促。
如果說電影是夢工廠婿滓,那么武俠電影就是我們馳騁江湖的一臺造夢機老速,而金庸就是其中不可或缺的幕后推手。我相信今后的幾十年幾百年空幻,仍然會有人閱讀金庸的作品烁峭,因為無論時代如何變遷,有些東西有些價值觀是會永遠閃爍的秕铛。
【全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