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聽老師講“存在就是被感知”時趁曼,曾經(jīng)想到過王陽明的“心外無物”颂碘。
這兩者還是有區(qū)別的。貝克萊的“存在就是被感知”返敬,是要解決認(rèn)識論問題遂庄。王陽明的“心外無物”說的是意義問題,也就是說劲赠,“心外無物”涛目,是指“心”乃生發(fā)意義的源泉秸谢,不“致良知”,外在世界盡管繽紛霹肝,也對我毫無意義可言估蹄。這和維特根斯坦的“世界的意義在世界之外”近似。
王陽明《傳習(xí)錄》中記載了一段非常有名的公案沫换,叫“巖中花樹”臭蚁。
王陽明有一次和學(xué)生、朋友一起去游南鎮(zhèn)讯赏。學(xué)生看到南鎮(zhèn)山巖中有一棵樹垮兑,一棵開花的樹,就很感動漱挎,覺得很美系枪。學(xué)生就問王陽明,先生你說心外無物识樱,但你看這棵樹嗤无,如果我們沒有到這個地方來,這棵樹它就不開花嗎怜庸?它就不美麗嗎当犯?它就沒有它自己的存在價值嗎?我們現(xiàn)在是見到了割疾,我們要沒見到嚎卫,不知道這棵樹呢?它在我心之外宏榕,我不知道原來有這棵樹拓诸,它就沒有美麗和價值了嗎?
王陽明接下來說了一段話麻昼,這段話就成為五百年來哲學(xué)史上最讓人費(fèi)解奠支、屢屢爭議的一段話:
汝未來看此花時,此花與汝心同歸于寂抚芦。汝來看此花時倍谜,此花顏色一時明白起來,便知此花不在汝心之外叉抡。
這段話就是王陽明對心外無物的解答尔崔。
先看“寂”字。寂從寶蓋頭褥民,最早是房子的意思季春。郭沫若考證說,最早的房子不是給人住的消返,是部落祭祀的場所和開部落會議的場所载弄。寂的下面是“叔”字耘拇。甲骨文中“叔”的愿意是手去撿一個豆器,也有一種說法是手去撿一根木杖侦锯。豆器是祭祀中很重要的一種禮器驼鞭。木杖,祭祀中常用的法杖尺碰。
“寂”和“寞”經(jīng)常放在一起∫氚“寞”也是寶蓋頭亲桥,底下這個“莫”的甲骨文的原意,上下四個草叢中間有個太陽固耘。太陽落山了题篷,落到草堆里去了。所以厅目,“寞”是薄暮的暮的本字番枚,指太陽落下去了,傍晚的意思损敷。最早期的人類崇拜大多是光明崇拜葫笼,太陽落下去說明祭祀完成。祭祀完成拗馒,神靈退去路星,然后要收拾祭祀的器物。這種狀態(tài)叫做寂寞诱桂。
古人認(rèn)為洋丐,失去了心中的價值歸屬、核心價值崇拜挥等,人的精神沒有了依托友绝,這才叫做“寂寞”。所以肝劲,“汝未來看此花時迁客,此花與汝心同歸于寂”。
那花有顏色嗎涡相?花沒有顏色哲泊。是在你眼中有顏色。在狗眼中催蝗,花只有灰色或黑色切威,因為它只能看到兩種顏色,要么是灰色丙号,要么是黑色先朦$衷花的顏色是那個花在我們眼中形成的光譜反應(yīng),而不是花本身有這個顏色喳魏∶藿花是在你眼中變成了這個顏色,在狗眼中就不是這個顏色刺彩。
所以迷郑,“此花顏色一時明白起來”。什么叫“明白”创倔?明嗡害,日月合并之后為“明”。而最早“白”這個字的意思在甲骨文中是一口多舌的意思畦攘,是一張口里有很多舌頭霸妹,形容一個人在極盡表達(dá),反復(fù)陳說知押。我們說一個人很能說的時候叹螟,就說他很能“白話”√ǘⅲ“白”就是說的意思罢绽。但是為什么要極盡闡釋呢?巫者爷恳,理解了神的意志有缆,要告訴部落的部眾,要把神的意志告訴大家温亲,要把那份價值告訴大家棚壁。這叫“白”。在光明崇拜中栈虚,把神的意志袖外,把部落的精神歸屬、把這種價值宣示給大眾魂务,讓大眾明白起來曼验。
所以王陽明說“心外無物”,說的是一種價值存在粘姜。所以它不是貝克萊的“存在就是被感知”鬓照,而是多少類似于維特根斯坦的“世界的意義在世界之外”。
那個花存不存在是一種純客觀的存在孤紧,學(xué)生問的是一種物理存在豺裆,但王陽明回答的卻是一種價值存在,萬事萬物只有人類意識參與時才能明白号显。
“心外無物”的最大本質(zhì)就是人的一種價值存在臭猜。獲得了這種價值存在之后躺酒,人生就有了一個價值支撐,就有了一個價值出發(fā)點(diǎn)蔑歌。其實羹应,這種價值存在也正是儒家一直所提倡的。
屈原說:“路漫漫其修遠(yuǎn)兮次屠,吾將上下而求索园匹。”“亦余心之所善兮劫灶,雖九死其猶未悔偎肃。”
孟子說:“雖千萬人浑此,吾往矣≈拖辏”
莊子說:“舉世譽(yù)之而不加勸凛俱,舉世非之而不加沮×霞ⅲ”
之所以如此蒲犬,是因為他們有價值的支撐,他們明白生命的價值存在岸啡。人類的終極問題是不朽原叮。怎么追求不朽?每個人的生命就象一滴水一樣巡蘸,再飽滿奋隶,放在陽光下也很快就會被蒸發(fā)掉。只有匯入大江大河悦荒,匯入汪洋大海唯欣,才不會被蒸發(fā)掉。你把你的這滴水放進(jìn)大江大河搬味,就獲得了一種價值存在境氢。這就是王陽明所說的心外無物士聪。
這是酈波教授在《五百年來王陽明》中對“心外無物”的解釋惶岭。
但還是覺得對“心外無物”不能有很透徹的理解。好像他的邏輯上有點(diǎn)問題翼岁,有點(diǎn)偷換概念的嫌疑悦析。姑妄聽之寿桨。還是需要更進(jìn)一步地了解,思考她按。
不過牛隅,“心外無物”炕柔,從字面意思上來講,倒是符合“心理是腦的機(jī)能”媒佣。人們所感覺到的的外部世界匕累,是由感官和大腦創(chuàng)造出來的一個由電化學(xué)演繹的世界。
一則古老的西班牙諺語這樣說:
在這變化莫測的世界中默伍,
既沒有真理也沒有謊言欢嘿;
所有的一切都取決于
我們看世界時所用鏡片的色彩。
最后也糊,附上王陽明的《詠良知四首》:
個個人心有仲尼炼蹦,自將聞見苦遮迷。而今指與真頭面狸剃,只是良知更莫疑掐隐。
問君何事日憧憧? 煩惱場中錯用功。莫道圣門無口訣钞馁,良知兩字是參同虑省。
人人自有定盤針,萬化根源總在心僧凰。卻笑從前顛倒見探颈,枝枝葉葉外頭尋。
無聲無臭獨(dú)知時训措,此是乾坤萬有基伪节。拋卻自家無盡藏,沿門持缽效貧兒绩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