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夏之交老家門口的老榆樹掛著一串一串的榆錢屡谐,微風吹過樹枝搖擺著仿佛是對美好的春光點頭致意民珍。
這幾天下了幾場雨觅捆,天氣晴朗之后那一串串的榆錢在陽光的照射下愈發(fā)青翠欲滴温圆,順手擼下一串,揪幾片榆錢放嘴里嚼有一種淡淡的清甜味诲宇,我突然想起在前段時間網(wǎng)上看到大家做的青團际歼,那是清明節(jié)前后青團用艾葉制作,雖然我沒吃過姑蓝,但是看照片上哪一個個可愛的翠綠的團子讓人口水直流鹅心,于是乎我也腦洞大開想做一次榆錢團團吃。
榆錢團團我其實壓根沒做過纺荧,突然想要嘗試是因為觸景生情旭愧,想起小時候奶奶說過六零年饑荒年代,地上的草根樹皮都被人們用來充饑宙暇,那時候人們最怕過冬因為冰天雪地的實在找不到吃的输枯,很多人就是在饑寒交迫中再也看不到來年的春天了,只要能熬過冬天基本上就能熬過下一年占贫,因為只要春回大地桃熄,大自然就會用它神奇的力量讓世界充滿生機,把讓瀕臨死亡的人又拉回來靶剑。
其中榆錢就是最好的救命飯蜻拨,奶奶說楊柳和白楊的葉子苦澀難忍無法下咽,榆錢樹的葉子沒有苦澀感反而嚼著有粘勁兒在當時幾乎是葉子剛發(fā)芽就被人們擼走填肚子了桩引,榆錢更是好吃的不得了缎讼,那會兒都是直接擼下來吃,哪有面和著做團團坑匠,吃飯湯清得能數(shù)房頂?shù)拇?/p>
作為現(xiàn)代人我們也許很難體會奶奶那一輩人曾經(jīng)承受過的極度的饑餓血崭,但是卻有機會品嘗這種特殊年代下產(chǎn)生的食物,我覺得在當時它不僅僅是用來充饑的食物更是人們向貧窮挑戰(zhàn)的勇氣,是普通老百姓因時制宜被迫創(chuàng)造的無奈夹纫,也是不管何時人們對生存的永恒追求咽瓷。
今天做榆錢團團完全是心血來潮,憑著奶奶講過的故事舰讹,加上自己的創(chuàng)造而成茅姜,一開始婆婆非常反對,怕做不好白搭功夫月匣,但也不好阻止我钻洒,沒想到做的還非常成功,村里知道我拿榆錢做團團的嬸嬸锄开、嫂子都來好奇的嘗了一下素标,贊不絕口,婆婆也說看著還挺好看的萍悴。
那就來了解一下做法吧:
1.榆錢采摘洗凈瀝干備用
2.把面粉和在榆錢里拿手搓头遭,這樣做是為了讓榆錢和面更有粘度
2.加適當?shù)柠},花椒粉癣诱,姜粉计维,植物油拌勻
3.上鍋蒸10到15分鐘左右即可
可以出鍋即食,也可以在回鍋加少許植物油炒一遍更好吃狡刘。
另外在榆錢中也可以加入擦的土豆絲享潜,胡蘿卜絲一起蒸,這樣就可以稱得上是色香味俱全了嗅蔬。今天我就做了兩樣,一樣是純榆錢團團疾就,一樣是加了土豆絲的澜术,也許是自己喜歡吃土豆的原因感覺加了土豆絲的味道更好。
曾經(jīng)人們饑不擇食的擼下一串榆錢就急著往嘴里送猬腰,但是現(xiàn)在人吃那么一片兩片的完全是覺得好玩鸟废,能用心做這些完全是出于一種情懷,是一種對往日生活的追憶以及對現(xiàn)代生活的感恩姑荷,在城市恐怕人們無法有這樣的機會可以親自采摘制作這樣一頓飯食盒延,感受一下我們父輩們過過的生活。
我也許是那個年代的故事聽多了鼠冕,自己在節(jié)約資源與愛惜糧食上一點都不含乎添寺,并且非常討厭鋪張浪費的行為,我記得小時候奶奶吃饅頭都會拿一個小手帕鋪在腿上掉下的饃渣會用指頭蘸點唾沫然后按壓饃渣在放到嘴里懈费,這種行為恐怕在很多現(xiàn)在人眼里是極其不文明的甚至有些惡心计露,因為我們這些人沒經(jīng)過那段歲月,不懂的那種刻骨銘心的饑餓,就像爺爺今晚吃飯時說的票罐,“吃這種飯對于我來說吃的是一種回憶”叉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