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尖碑? ?影像記錄76
2023年7月10日,在羅馬游覽吞瞪,來到了議會廣場(Piazza del Parlamento)馁启,廣場正面是雄偉的蒙泰奇托里奧宮(Palazzo Montecitorio)。
“蒙泰奇托里奧”在意大利文中意為“百人團投票山”芍秆,蒙泰奇托里奧宮為意大利眾議院宮惯疙。
這里最突出的建筑裝飾物是廣場正中的那個高高的埃及方尖碑。這座方尖碑高達22米妖啥,加上下面的基座和上面的銅球共達30米霉颠。上面的銅球并非只是裝飾物,而是一個日晷荆虱,它的中間有一個孔蒿偎,陽光穿過這個小孔照到地面廣場上,標明時刻怀读。
據(jù)說诉位,這一方尖碑是古羅馬皇帝奧古斯都(屋大維)于公元前10年從埃及掠奪來的,是公元前6世紀的珍貴古物菜枷。古羅馬時代苍糠,統(tǒng)治者們常從被征服的地方掠奪各種文物,運到羅馬啤誊,裝飾羅馬的廣場和建筑物岳瞭。
這是羅馬市內第四大方尖碑。它被運到羅馬后蚊锹,立在古羅馬的軍事操練場作為日晷瞳筏,1792年才最終立在現(xiàn)在的位置。不過牡昆,方尖碑的整個豎立姚炕、裝修工程一直到1964年才最終完工。一二百噸重的整塊條石迁杨,當時是怎么運過來的钻心?不得而知凄硼。
其實我們這次在羅馬一共看到了5座方尖碑铅协,包括這座。另外4座羅列于后摊沉。
一狐史、蒙泰奇托里奧宮
蒙泰奇托里奧宮由建筑藝術大師吉安·洛倫佐·貝爾尼尼(Gian Lorenzo Bernini)設計,始建于公元1650年,中間經(jīng)過長期停工, 直到1694年才由卡洛·豐塔納 (Carlo Fontana) 建成,并作為當時教皇的法庭骏全。自公元1871年起苍柏,這里一直是意大利眾議院大廳。
蒙泰奇托里奧宮為巴洛克式建筑姜贡,立面頂端粗獷的石墻鐘樓试吁,展示著典型的貝爾尼尼建筑風格。
蒙泰奇托里奧宮最初由吉安·洛倫佐·貝爾尼尼為年輕的紅衣主教盧多維科·盧多維西(教皇格里高利十五世的侄子)設計楼咳。然而熄捍,隨著格里高利十五世于1623年去世,工程停止母怜,直到教皇英諾森十二世(安東尼奧·皮格納泰利)在位時才重新開始余耽,當時建筑師卡洛·豐塔納完成了這座宮殿,他修改了貝爾尼尼的計劃苹熏,在正門上方增加了一個鐘形山墻碟贾。
1696年,教皇法庭在此設立轨域。后來袱耽,這里成為羅馬總督(教皇時期的城市行政機構)和警察總部的所在地。1789年疙挺,庇護六世在宮前豎立了發(fā)掘出的奧古斯都日光浴室方尖碑扛邑,現(xiàn)稱蒙泰奇托里奧方尖碑。
1861年意大利統(tǒng)一铐然,1870 年遷都羅馬蔬崩,蒙泰奇托里奧被選為眾議院所在地。但原來的宮殿并不十分適合其新角色搀暑,因此于20世紀初重建沥阳,僅保留了完整的正面。建筑師埃內斯托·巴西萊是新藝術運動的代表自点,他增建了所謂的 Transatlantico桐罕,即環(huán)繞辯論室的長而令人印象深刻的沙龍矢棚,現(xiàn)在它是意大利政治的非正式中心酣胀。
二、方尖碑
方尖碑(Obelisk)是古代埃及和西亞常見的一種紀念碑肋演,形狀狹長术唬,碑體四方薪伏,外形呈尖頂方柱狀,由下而上逐漸縮小粗仓,頂部呈金字塔形嫁怀。方尖碑一般以整塊的花崗巖雕成打造设捐,有的碑四面均刻有象形文字,說明這種石碑具有宗教性塘淑、紀念性和裝飾性意義萝招。同時,方尖碑也是埃及帝國權威的強有力的象征存捺。
方尖碑(obelisk)是古埃及的杰作之一槐沼,是古埃及崇拜太陽的紀念碑,也是除金字塔以外捌治,古埃及文明最富有特色的象征母赵。塔尖常以金、銅或金銀合金包裹具滴,當旭日東升照到碑尖時凹嘲,它象耀眼的太陽一樣閃閃發(fā)光。碑高度不等构韵,一般修長比為9-10:1周蹭,用整塊花崗巖制成。碑身刻有象形文字的陰刻圖案疲恢。古埃及的方尖碑后被大量搬運到西方國家凶朗。
方尖碑可作為一種計時工具,即日晷显拳。全世界現(xiàn)有源自古埃及的方尖碑29座棚愤,其中埃及本土現(xiàn)有9塊(一說5塊)。意大利則擁有11座(一說13座)杂数,是全球最多的宛畦,意大利的方尖碑多是古羅馬時期被從埃及運往羅馬的。其它有:法國1座揍移、以色列1座次和、土耳其1座、波蘭1座那伐、英國4座踏施、美國1座。
也有一些比較近代的方尖碑罕邀,比如美國的華盛頓紀念碑(Washington Monument)畅形,建造于1883-1884年。
1.最古老的方尖碑
方尖碑一般以整塊的花崗巖雕成诉探,重達幾百噸日熬,它的四面均刻有象形文字,說明這種石碑的三種不同目的:宗教性(常用以奉獻太陽神阿蒙)阵具、紀念性(常用以紀念法老在位若干年)和裝飾性碍遍。同時,方尖碑也是埃及帝國權威的強有力的象征阳液。從中王國時代(約公元前2133—前1786年)起怕敬,法老們在大赦之年或炫耀勝利之時豎立方尖碑,而且通常成對的豎立在神廟塔門前的兩旁×泵螅現(xiàn)雖已知早在古埃及第四王朝即有方尖碑东跪,但當時遺物無存,僅知道碑不超過3米鹰溜,也不優(yōu)美∷涮睿現(xiàn)存最古老完整的方尖碑屬于古埃及第十二王朝(約前1991—前1786年)法老辛努塞爾特一世(約前1971—前1928年)在位時所建,豎立在開羅東北郊原希利奧坡里太陽城神廟遺址前曹动。這塊方尖碑高20.7米斋日,重121噸,是辛努塞爾特一世為慶祝國王加冕而建的墓陈。
開鑿和豎立方尖碑是一項艱巨工程恶守。據(jù)記錄,在石礦開鑿出這種獨塊石料贡必,從阿斯旺運到底比斯兔港,費時7個月。在阿斯旺的海特西樸蘇女皇陵中就有描繪從尼羅河上用駁船運送方尖碑的圖畫仔拟,到達目的地后衫樊,人們將方尖碑抬上一個用土堆成的斜坡,然后將它豎直立于基座上利花。
2.羅馬的方尖碑
奧古斯都命令將13座方尖碑自羅馬帝國的行政省埃及運至羅馬科侈,以襯托羅馬的尊嚴和偉大。文藝復興后重新復蘇的歐洲人炒事,對古代文明許多奇跡和難以忘懷的故事產(chǎn)生了濃厚的興趣兑徘,因而萌發(fā)了搜尋古物的強烈欲望,這些方尖碑被重新安置羡洛。19世紀開始挂脑,古埃及方尖碑作為外交禮品,聳立在巴黎欲侮、倫敦和紐約崭闲。
我們這次在羅馬見到的5座方尖碑,除了蒙泰奇托里奧宮前那座外威蕉,另4座分別是:
(1)圣彼得大教堂前的方尖碑
梵蒂岡的方尖碑不同于尋常的地方是它沒有刻上象形文字刁俭,甚至于有沒有繪畫圖案也很難判斷。圣彼得大教堂前的方尖碑落成時間可以追索到法老阿美濃哈特二世統(tǒng)治時期的海里奧波利司韧涨、奧古斯都征服埃及后將它從亞歷山大帶回來牍戚。這個石碑比在波波羅廣場上的更大侮繁,有82英尺高,320噸重如孝。公元37年從卡利亞里運到羅馬宪哩。它被樹立在卡利古拉廣場。(也就是后來的梵蒂岡廣場)作為重新建筑教堂和廣場的部分工作第晰,教皇西克圖斯五世1586年給石碑重新選址锁孟,而這塊特別的石碑從來沒有傾倒過。
埃及學者拉比比·哈巴齊為此在他的書《埃及方尖碑》中提供解釋:在梵蒂岡廣場有無數(shù)殉難的圣徒茁瘦,包括被處死的圣彼得品抽,這座方尖碑從來沒有倒塌過,因為它是這里關于彼得遇難的最后見證甜熔。
(2)納沃納廣場四河噴泉方尖碑
納沃納廣場有三座噴泉圆恤,正中間的是四河噴泉。四河噴泉中央是埃及方尖碑腔稀,頂端有一只鴿子口銜橄欖枝哑了,寓意全世界和平。圍繞方尖碑是假山巨石烧颖,噴泉從中流出弱左,周圍還有棕櫚樹、獅子和馬作為裝飾物炕淮。
噴泉的主題是圍繞方尖碑的四個巨人雕塑拆火,分別代表四條偉大的河流:歐洲的多瑙河、非洲的尼羅河涂圆、拉丁美洲的拉普拉塔河和亞洲的恒河们镜。四個巨人雕塑形態(tài)各異,呈現(xiàn)的力與美充分展現(xiàn)了設計者润歉,吉安·洛倫佐·貝爾尼尼(Gian Lorenzo Bernini)的設計風格模狭。
(3)萬神殿前的方尖碑
在羅馬的萬神殿前的德拉·羅騰達廣場上的那座方尖碑,本來是有一對的踩衩,都豎立在海里奧波利司的拉神廟前嚼鹉。當被帶到羅馬時,它先是被放在依希斯神殿前驱富,到14世紀時锚赤,被挪到主神山。1711年教皇克萊芒十一世命人把它搬到了現(xiàn)在的位置褐鸥,并在其基座旁加了一座噴泉线脚。
(4)西班牙廣場圣三一教堂前的方尖碑
圣三一教堂方尖碑,位于意大利羅馬的西班牙廣場上的圣三一教堂正前方,前面是西班牙臺階浑侥,與教堂之間形成一個完整的建筑姊舵。它是埃及方尖碑的復制品,早在羅馬征服埃及之前曾擺放在薩盧斯特的私人花園中寓落,300多年前移至此地括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