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以來,我都有夜跑的習慣梭冠。前段時間由于帶著家人一直在旅行辕狰。所以,中斷了我持久堅持的夜跑鍛煉控漠。每次我叫兒子陪我一起去跑步蔓倍,他都覺得累拒絕我的邀約。但是盐捷,我跟妻子都希望他能多運動偶翅,而不是成天待在家里。下個月就要放暑假了碉渡,我們也估摸著想給他報個游泳班聚谁。
01 旅行
上周日我們?nèi)医Y(jié)束了為時九天的旅行,途徑四個城市滞诺。從長沙到桂林形导,從桂林到陽朔,從陽朔再到北海习霹。旅行前朵耕,妻子想去泰國,不帶兒子去淋叶。第一憔披,覺得兒子現(xiàn)在對旅游不是很感興趣。第二爸吮,如果是去國外覺得帶孩子去不安全芬膝。但是,這次旅行我堅持要帶兒子出去形娇。因為這次旅行是他上小學前锰霜,最后一次可以玩的無拘無束的旅行了。讀書后寒暑假仍然能帶他出去旅游桐早,但那時可能需要考慮的事情會比較多癣缅。比如:學習成績啊厨剪,寒暑假的作業(yè)啊等等。
最后友存,我和妻子的意見達成一致祷膳。帶兒子一起去,但在國內(nèi)游屡立,于是便規(guī)劃出了廣西這條路線直晨。這次出去兒子玩的很開心,在遇龍河上他坐著竹筏領(lǐng)略了山清水秀膨俐。在五彩沙灘上他拾撿了很多貝殼勇皇。在大海里他玩水玩的都不想回家。覺得九天的時間太短了焚刺,他都沒玩過癮敛摘。不知道是不是玩累了的原因,兒子在外面的胃口也特別好乳愉。沒到飯點就說餓兄淫,吃飯的時候主動說自己今天要吃兩大碗米飯。
昨天在看劉潤·著的《5分鐘商學院·個人篇》蔓姚,其中有句話說的特別棒捕虽!
思維轉(zhuǎn)換,就是改變?nèi)藗兝斫馐澜绲姆绞剑?/b>
怎樣才能打開思維轉(zhuǎn)換的開關(guān)赂乐?
多讀書薯鳍,多交友咖气,多旅行挨措;
這句話同樣適用于對孩子的教育。增加孩子們的閱讀量崩溪,不一定立刻能提升他們的學習成績浅役。但是可以轉(zhuǎn)換他們的邏輯思維,可以讓他們從不同的角度去思考問題伶唯。帶著孩子們多旅行觉既,不一定能豐富他們的知識量。但是可以增加他們認知這個大千世界的能力乳幸,可以增加孩子們的歡笑與快樂瞪讼。
02 鍛煉
回到家后我立馬投入到了恢復訓練中。我也想拉著兒子跟我一起運動粹断。此前符欠,他已經(jīng)學會了騎單車。今天瓶埋,我把他的單車搬到新家希柿,叫上兒子陪我一起鍛煉诊沪。他騎單車,我跑步曾撤。
現(xiàn)在兒子早已過了剛學會騎單車的激動端姚。我叫他陪我一起鍛煉,懶癌瞬間在他身上爆發(fā)挤悉,又一次拒絕了我的邀請渐裸。當然,我也沒給他好果子吃尖啡,立刻祭出了我的殺手锏橄仆。
我對他說“今天,你不陪爸爸去鍛煉衅斩,那待會我也不帶你吃雞(手游-絕地求生)”盆顾。
“那好吧!我只陪你騎兩圈畏梆∧埽”兒子妥協(xié)道。
“好奠涌,可以”
雖然宪巨,我知道這是在強求他跟我一起鍛煉,但只要他答應溜畅,無所謂騎幾圈捏卓,出來運動總比待著家里看電視強。
也許慈格,兒子想盡快結(jié)束這次鍛煉怠晴,一直催著我下樓。
“爸爸浴捆,你快點蒜田!你的鞋我已經(jīng)幫你拿好了”。
沒想到今天我還能有這待遇选泻!心里美滋滋了一下冲粤。
來到小區(qū)樓下,我做完跑前拉升運動页眯,便開始了我們父子倆的夜間鍛煉了梯捕。
我跟他說“嘟嘟,你騎車在前面給爸爸領(lǐng)路窝撵。我在后面跟著你跑傀顾。”
“好唻忿族!”兒子一溜煙就騎到我前面去了锣笨。
“爸爸蝌矛,你快點,我都騎的最慢的速度了”兒子嫌棄我道错英。
“爸爸是跑步入撒,你是騎單車,我怎么跟得上你的速度椭岩,況且爸爸是要跑十圈的茅逮。”我有點喘氣的說判哥。
“爸爸献雅,要不今天我陪你騎三圈吧∷疲”兒子突然對我道挺身。
“可以啊,只要你愿意”我回復兒子锌仅。
“爸爸章钾,你說為什么我用兩天就學會騎車。你和媽媽要七天才學會叭惹邸贱傀?”兒子又重提這個老問題。
“因為你厲害唄伊脓,比爸爸媽媽都聰明”我夸贊他府寒。
“爸爸,你說我能陪你騎到十圈不报腔?”兒子問我株搔。
“肯定能,但是今天你陪爸爸騎三圈就可以了榄笙,后面我們再慢慢增加訓練”我不想立刻讓兒子過大的運動量邪狞,鍛煉也需要循序漸進祷蝌。
兒子陪我騎完三圈后就上樓去了茅撞,臨走的時候跟我說
“爸爸,你也快點跑完就上來巨朦,小心不要中暑了”這個話兒子叮囑了我兩遍米丘。
“好的,爸爸知道了”心里暖暖的糊啡,沒想到現(xiàn)在兒子說的話也跟大人似的拄查。
兒子今天說的話讓我感動了兩次,平時跑五公里總覺得很漫長棚蓄,但是今天有兒子的參與后堕扶,跑步不再覺得那么枯燥碍脏,不知不覺中已經(jīng)完成了今天的跑步任務。
結(jié)束完鍛煉稍算,回到家后典尾,兒子第一件事就是說
“爸爸,明天 我還要陪你一起跑步”糊探,我開心的點點頭钾埂。
讓孩子們參與到我們平時生活中的鍛煉、旅行科平、家務褥紫、閱讀......也許會起到不一樣的效果。既增加了我們與孩子相處的歡樂時光瞪慧,又增加了孩子對生活的體驗髓考、對事物的認知。
讓我們一起來保持孩子們的“參與感”弃酌。這樣绳军,我們的生活也不會再覺得枯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