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00多年前,六祖惠能說:“本來無一物饭冬,何處惹塵埃使鹅。”
500多年前昌抠,王陽明說:“圣人之道患朱,吾性自足〈渡唬”
14世紀(jì)時裁厅,邏輯學(xué)家Ockham提出了著名的“奧卡姆剃刀原理”:如無必要,勿增實體劝评。
100多年前姐直,英國的精神分析師溫尼科特提出了一個概念,叫:good enough mother蒋畜。
曾奇峰老師給出了絕妙的翻譯:“60分媽媽”声畏。
以上這四個概念,他們的內(nèi)核全都是圍繞著一個真理:自由的本質(zhì),是「放棄控制」插龄。
人作為目前地球上唯一已知的高等智慧生物愿棋,我們一生所做的絕大多數(shù)努力都是為了逃避存在的真相。
我們所建構(gòu)的一切均牢,都是為了壓抑糠雨、隔離、緩解存在本身的「焦慮」徘跪。
「自由」之所以是所有人類潛意識之中最深處甘邀、最終極的追求,其根本的原因就在于:自由代表著沒有了任何的焦慮和不安全感垮庐。
因為「焦慮」這種不舒服的感受的持續(xù)存在松邪,所以我們潛意識之中總是試圖能夠“一勞永逸”的永遠消除這種感受:
比如在原始時期我們可能總會被虎狼等大型動物攻擊,為了徹底的解決這個問題我們發(fā)明了房屋哨查;
比如在現(xiàn)代社會生存需要「金錢」逗抑,為了能夠徹底的不被金錢所累,所以人類才會向往財務(wù)自由寒亥;
很明顯邮府,這種為了緩解「焦慮」所做的努力,有著非常巨大的社會意義上的正面效用:科技在不斷進步溉奕,人類的生活水平在不斷提升褂傀,人類的欲望能夠得到更大的滿足。
但唯一的問題在于:我們所做的這些所有的努力加勤,對于存在本身「焦慮」的緩解紊服,從來沒有起到過任何一絲一毫的作用。
相反胸竞,隨著科技的發(fā)展,生活的便捷参萄,互聯(lián)網(wǎng)的聯(lián)通一切卫枝,消費主義的興起,人類的心靈世界不僅沒有變得更幸福讹挎,反而在越來越痛苦校赤。
互聯(lián)網(wǎng)令我們看到了更大的世界,所以令我們產(chǎn)生了更強烈筒溃、更多的欲望马篮,我們想擁有更多、享受更多怜奖,可是大多數(shù)人的資本和生產(chǎn)力并沒有提升多少浑测,所以更多更強烈的欲望帶來了更多的痛苦。
消費主義無時無刻不在給人們洗腦,要通過各種物品和消費的標(biāo)簽來標(biāo)榜自己迁央、和獲得自我滿足掷匠,可是你一旦陷進這個陷阱里就會淪為資本家眼中待薅的羔羊。
我們總是被自己的短視和一時的欲望左右著岖圈。絕大多數(shù)人都是出生后就被慣性不斷地推著前行讹语,而從沒有人停下來仔細的想一想:我為什么要前行?
那些在所有人都在依靠慣性前行的歷史上停下來反思的人蜂科,被世人稱作:哲學(xué)家顽决。
但是哲學(xué)家從來都沒有獲得過真正的重視,所有人都在忙著看手里的哪只股票會漲导匣,忙著刷微博看愛豆有了什么新動態(tài)才菠,忙著在王者榮耀里狂罵隊友。
如果我們不停下來思考問題的本質(zhì)所在逐抑,就會必然的被慣性推動著渾渾噩噩的前進鸠儿。
如果我們始終都在為慣性的生存而忙碌著,那么痛苦和慣性將會永恒的并存下去——我們?yōu)榱藢共薨薄⑻颖堋附箲]」所做的努力进每,才是我們生活中大部分痛苦的真正根源。
我們越是試圖“獲得”自由命斧,就會愈發(fā)的不自由田晚;
我們越是試圖“不焦慮”,就只會愈發(fā)的更焦慮国葬;
這一切的根本原因在于:作為人存在的「焦慮」是會永恒存在的贤徒,我們永遠都不可能徹底的消除不安和焦慮。
我們窮其一生都在試圖實現(xiàn)一個根本就無法完成的目標(biāo)汇四,所以在前面我才會說:我們所有的努力都只不過是徒勞接奈。
我們只不過是在追逐掛在腦袋前面的胡蘿卜的驢,窮其一生都在追趕通孽,但窮其一生都不可能追到序宦。
我將人存在本身所不可避免的焦慮稱之為「存在焦慮」(和馬斯洛的“存在焦慮”概念不是一回事),這種存在焦慮是驅(qū)使人類終其一生都在不停地活動的根本驅(qū)力之一背苦。
「存在焦慮」產(chǎn)生的原因是基于四個先天要素:死亡與風(fēng)險互捌,無力感,人生的無意義行剂,孤獨秕噪。和一個后天要素:俄狄浦斯沖突。
對死亡的恐懼厚宰,和生活中無時無刻不在面臨的風(fēng)險腌巾,這是導(dǎo)致我們「存在焦慮」的最基礎(chǔ)、也是最核心的原因。
我們不想死亡壤躲,我們渴望永恒的存活城菊,我們希望可以永遠舒舒服服、沒有任何風(fēng)險的生活下去碉克。
性與暴力是人類歷史中永恒的主題凌唬,性的意義是對抗死亡(通過生產(chǎn)后代來試圖完成精神層面上自身不死的延續(xù)),而暴力則是為了抵御漏麦、或者征服風(fēng)險客税。
「無力感」是建立在死亡與風(fēng)險的基礎(chǔ)上所必然會產(chǎn)生的一種感受,因為我們不可能不死撕贞,我們也不可能沒有任何風(fēng)險的存活更耻。
我們逐漸發(fā)現(xiàn),我們不可能控制一切捏膨,事實上秧均,世界上真正能夠按照我們自身的意愿而達成的事件實在是少之又少。
我們一次次的發(fā)現(xiàn)我們所認為理所當(dāng)然的事情都被現(xiàn)實所拒絕号涯,我們控制不了地球目胡,控制不了別人,控制不了物質(zhì)的屬性链快,甚至都控制不了自己誉己。
這種無力感會令我們陷入極度的沮喪和失望,但無論我們失望了多少次域蜗,我們都始終沒有清醒的意識到:失望是因為我們本來就沒有控制的能力巨双。
所以我們?nèi)耘f在一次次試圖通過去控制那些我們原本就控制不了的東西,來擺脫無力感霉祸。也正因此我們愈發(fā)的焦慮筑累、和體驗到更為強烈的無力感。
人生無意義的本質(zhì)丝蹭,令我們體會到的是對存在本身的否定疼阔。
沒有意義就等同于沒有存在,沒有意義就意味著一無所有的空虛半夷。
這種無意義感會讓人發(fā)瘋,極度的無聊甚至?xí)?dǎo)致自殺迅细。
所以我們會如此強烈的需要“意義”巫橄,只有有了意義我們才有“我是存在著”的感受,我們才能夠安心的奔著目標(biāo)繼續(xù)生活下去茵典。
因此人類通過發(fā)明各種各樣的規(guī)則湘换、儀式、和評判系統(tǒng)來“建構(gòu)”意義。
我們通過不停地“做些什么”彩倚,來證明“我活著筹我、我存在著”,以此來抵御「無意義」帆离。
徹底的孤獨本質(zhì)上等同于死亡蔬蕊。
孤獨確實具備可以殺死一個人的能力。因為人唯有在「關(guān)系」中才能夠感知到自己的存在哥谷,只有來自于「客體」的回應(yīng)岸夯,我們才能夠知道自己是作為一個“人”而活著的。
所以尋找關(guān)系们妥,建立關(guān)系猜扮,維護關(guān)系,這是我們每個人一生都要监婶、且都在做的事旅赢。
但盡管我們有語言可以交流,我們也有通過進入同一情境來體驗共同感受的能力惑惶,我們也有親子關(guān)系煮盼、婚戀關(guān)系、朋友關(guān)系集惋、職場關(guān)系等各種各樣的關(guān)系孕似,但事實上誰都無法擺脫人的本質(zhì)上是徹底孤獨的這一事實。
人和人之間永遠不可能達成真正的相互理解刮刑,我們也永遠不可能擁有永恒的喉祭、不存在問題的親密關(guān)系。
人的一生必然會有一些時刻雷绢。不可避免的要面對人存在的最徹底的孤獨泛烙,這種孤獨如同被徹底的沉入黑色的海水之中般絕望。
我們窮其一生都在建立很多看似像模像樣翘紊、但也許實質(zhì)上沒有絲毫意義的人際關(guān)系蔽氨。
「俄狄浦斯沖突」指的不是弗洛伊德的那套“殺父娶母”的理論,俄狄浦斯沖突指的是:「我們渴望成功帆疟,同時又害怕成功后所可能受到的懲罰」鹉究。
這種沖突的原型可能是來自于想要獨占雙親中的某一方、卻又擔(dān)心另一方的毀滅性的報復(fù)踪宠;
也可能是來自于在成長的過程中自赔,當(dāng)兒童的一些釋放欲望、獲得快感的行為總是受到父母的打壓柳琢、斥責(zé)绍妨、甚至是傷害润脸。
比如說:把房間弄的一團糟,用手戳自己的排泄物他去,猛抓妹妹的頭發(fā)等毙驯,這些行為可能會令一個兒童感覺很開心,但是隨之而來的父母的打罵或呵斥卻可能給他建立這樣的一種信念:我如果讓自己太舒服的話灾测,就會受到懲罰爆价。
所以這個人長大后就會不敢讓自己太成功、太舒服行施,甚至他可能會故意的制造失敗允坚、故意令自己變得很無能,以此來避免潛意識之中的懲罰蛾号。
或者是稠项,他在獲得了太大的成功后,會故意讓自己有一些損失鲜结,捐出去一些錢等等展运,從而在心理層面上獲得這樣一種安慰:我已經(jīng)主動受過(我可控的、可預(yù)見的)懲罰了精刷,所以就不會再有別的(不可控拗胜、不可預(yù)見的)懲罰了。
潛意識之中的這種「成功后的懲罰」猶如“達摩克利斯之劍”怒允,高懸于我們每個人的潛意識之上埂软,令我們時刻感到焦慮和恐懼,并終其一生都要自我設(shè)限纫事、以避免想象中的懲罰勘畔。
我們可以看到,在面對以上這些終極痛苦時丽惶,我們所采用的全部手段都是:否認炫七,逃避,壓抑钾唬,隔離万哪。
總而言之,我們試圖去解決根本無解的問題抡秆,控制不可控制之物奕巍。
我們所做的這些努力,都是為了令我們暫時體會不到存在的根本性痛苦儒士,我們通過不停地“做些什么”來麻痹自己的大腦的止,保持頭腦不停息的運轉(zhuǎn),從而不用停下來面對這些終極問題乍桂。
我們采取的是和和尚“神秀”一樣的態(tài)度:“身是菩提樹冲杀,心如明鏡臺。時時勤擦拭睹酌,莫使惹塵埃权谁。”
而沒有意識到憋沿,“時時勤擦拭”是無意義的旺芽、只是用來自我安慰的努力。不論擦拭的多勤辐啄,塵埃恒在采章,也就是存在焦慮和痛苦恒在。
唯有轉(zhuǎn)換到“本來無一物壶辜,何處惹塵懊踔郏”的視角,我們才能夠真正的從焦慮和痛苦中解脫砸民。
何謂“本來無一物抵怎,何處惹塵埃?”
答案無非兩個字:接受岭参。
接受生存焦慮存在的事實反惕,接受人孤獨的本質(zhì),接受人生無意義的本質(zhì)演侯,接受死亡和風(fēng)險不可抗拒的永恒存在姿染,接受我們本來就沒有可以改變和控制一切的能力。
接受了痛苦秒际,痛苦就不存在了悬赏。因為痛苦就成為了存在本身。
我們不再試圖消除痛苦程癌,不再試圖解決痛苦舷嗡,而是學(xué)會,直面痛苦嵌莉、接受痛苦进萄、帶著痛苦去生活。
就像那個追著掛在腦袋前的胡蘿卜的驢子停了下來锐峭,它承認眼前的這個胡蘿卜這輩子都不可能追到了中鼠。
直白的說就是它放棄了。
放棄沿癞,對很多人來說援雇,在他們的潛意識里是不可想象的,因為他們堅定的認為放棄就意味著失去了一切椎扬。
但事實上絕非如此惫搏。對于那只驢來說具温,放棄追求不可得到的胡蘿卜才意味著它開始真實的存在著。不再將生命浪費于一個無意義的幻想筐赔,所以它才能看到和享受更多:也許它發(fā)現(xiàn)不遠處有一只可愛的小母驢铣猩,也許低頭一看發(fā)現(xiàn)滿地都是伸嘴可及的胡蘿卜,也許在前方有一個好大的坑應(yīng)該繞過去……
總之茴丰,我們從生存本身的陷阱中解脫出來达皿,才能夠更充實的存在。
對生存焦慮的接受態(tài)度贿肩,如果用最通俗的話來講就是:你他媽有種弄死我奥鸵?
當(dāng)你挑釁的對生存焦慮說讓它弄死你的時候汰规,你會發(fā)現(xiàn)它并不能汤功。甚至你會發(fā)現(xiàn),它真的好垃圾控轿!
它不過就是裝出一副很牛逼的樣子冤竹,但其實它什么都做不了。
它會傷害你的唯一方式就是嚇唬你茬射,你受到了恐嚇鹦蠕,趕緊拿出刀來耍了一套,但我們的刀藝并不精湛在抛,總會在和想象中的敵人戰(zhàn)斗時弄傷自己钟病。
但如果你不怕他,你就冷漠的看著它刚梭,你就會發(fā)現(xiàn)生存焦慮除了一直在那虛張聲勢的嚇唬你之外它什么都不會肠阱。
有人可能會問:“接受”你說起來輕松,可到底要怎樣才是接受朴读?接受了又能怎樣屹徘?感覺接不接受根本沒有什么區(qū)別,生活還是和從前一樣衅金,并沒有絲毫變化噪伊。
接受就是「放棄控制」。放棄控制就意味著「自在」氮唯。
放棄控制的意思是:我選擇接受人的孤獨本質(zhì)鉴吹,所以我不再試圖控制我的伴侶扮演我心中的完美對象來填補幻想;
我接受風(fēng)險的永恒存在惩琉,所以我選擇直面生活的種種危機豆励,并承擔(dān)自己的責(zé)任;
我承認人生的無意義瞒渠,所以我不再刻意的追求和制造意義良蒸,而是更清晰的遵從自己的內(nèi)心技扼。
「放棄控制」不是我們常規(guī)所認為的消極的逃避,相反嫩痰,這是一種更成熟淮摔、更積極的處世的態(tài)度。
那種自欺欺人始赎、用假象和虛構(gòu)來自我麻痹以制造“我的生活很積極”的表象的人才是真正的消極。
這不僅是消極仔燕,更是懦弱造垛,他們沒有直面真相的勇氣,只能躲在一群人類中的“老鼠”所共同構(gòu)建的「焦慮避難所」里枉活一生晰搀。
但是我們對焦慮的懦弱也是有原因五辽,原因是我們對「失控感」的強烈恐懼。
我們在這里說的是對“失控感”的恐懼而非是對“失控”的恐懼外恕。
“失控”本身并不可怕杆逗,可怕的是失控帶給我們的那種感覺——對自己即將消失、周圍全是危險和混亂鳞疲、一切都將毀滅的恐懼罪郊。
但我們必須要意識到,失控本質(zhì)上和焦慮是一樣的尚洽,它們都是只會虛張聲勢的貨悔橄,對待他們最好的態(tài)度都是:不鳥他們。
讓我用我的焦慮癥為例:
焦慮癥的病理機制是這樣的:因精神緊張或生理問題腺毫,會導(dǎo)致焦慮癥發(fā)作時表現(xiàn)出呼吸困難癣疟,心跳加速,頭暈?zāi)垦3本疲幕乓鈦y睛挚,一些軀體層面上會體驗到疼痛或灼燒等;
情緒層面上會感受到恐懼和焦慮急黎。
如果一個人在他的焦慮癥發(fā)作時放棄控制扎狱,那么這種癥狀很快就會消退,病癥也會很快消失叁熔。
但很多焦慮癥長期存在的人委乌,他們的問題根本不在于癥狀本身,而是在于他們對癥狀的“抗拒”荣回。
他們想趕快從焦慮癥的癥狀中走出來遭贸,他們想不要再體驗到這些糟糕的情緒。正是他們對焦慮癥的阻抗心软,令我們對“焦慮癥”產(chǎn)生了比癥狀本身更強烈數(shù)倍的恐懼和焦慮壕吹。
當(dāng)焦慮癥發(fā)作時著蛙,他們一方面會想:天啊耳贬!癥狀又發(fā)作了踏堡!我該怎么辦!我要趕緊讓這該死的癥狀消失咒劲!
但是癥狀本身不受我們控制顷蟆,癥狀并沒有很快消失,于是我們非常的恐懼——恐懼癥狀永遠不會消失腐魂;
我們非常的焦慮——焦慮癥狀可能帶來的那些糟糕的后果帐偎。
于是對于癥狀的焦慮和恐懼會直接令癥狀本身變得更為強烈,于是這又會加劇當(dāng)事人對于病癥的擔(dān)憂蛔屹。
他可能無時無刻都會擔(dān)心自己焦慮癥發(fā)作——但是這種長時間的“擔(dān)心”削樊,本身就是容易令焦慮癥發(fā)作的“誘發(fā)因素”。
但如果一個人不試圖控制癥狀兔毒,那么本身只是很輕微——或者即便不是特別的輕微漫贞,但不管有什么樣的癥狀表現(xiàn),焦慮癥本身都不會直接對人造成傷害和影響——的焦慮癥很快就會平息育叁,也不會有那些對于癥狀本身的焦慮和恐懼導(dǎo)致的癥狀加重迅脐。
最關(guān)鍵的是,那些焦慮癥很快就能康復(fù)的人他們秉持了這樣一種信念:焦慮和恐懼本身只不過是我的一種感受豪嗽,我可以選擇理會仪际、也可以選擇不理會他們。
雖然這些糟糕感受的存在令我暫時的會覺得很不舒服昵骤,但我對它們也是毫無辦法的呀树碱。
所以我就不浪費時間去理會他們。
我不需要處理恐懼和焦慮变秦,我可以不用管它們繼續(xù)正常的生活成榜。
所以放棄控制的本意是:我們不需要去管“孤獨、無意義蹦玫、無力赎婚、死亡與風(fēng)險”等這些東西。當(dāng)我們?nèi)ァ肮堋彼麄兊臅r候才會制造更多的問題樱溉。
我們是把精力放在其他我們更想做的事情上挣输,而不是浪費時間去和那些“虛幻”的東西做對抗。
一旦我們能夠?qū)W會接受存在本質(zhì)上的痛苦福贞,我們承認對種種終結(jié)問題我們其實無能為力撩嚼,帶著這樣一種「接受」的痛苦面對生活,「存在焦慮」就會變成「自在喜樂」。
「存在」剝離了種種意義和束縛變成了「自在」完丽;
我們感受「焦慮」的同時也能充分的感受「喜樂」恋技。
「快樂」和「沒有痛苦」從來都不意味著幸福。
真實才是逻族。
作者風(fēng)墟蜻底,心理咨詢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