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謂經典怕犁,是啟發(fā)思想边篮,引出原理,介紹方法奏甫,實例闡述戈轿,總結回顧,反思本源阵子。如此循環(huán)不斷提升思維能力思杯,《怎樣解題》就屬于這樣一本經典書。
之所以會讀這本書挠进,是覺得數(shù)學是認識這個世界最精確的工具色乾,而作為PM而言,很多時候都是在解決問題领突,因此想針對性地培養(yǎng)解決問題的數(shù)學思維暖璧。
早上恰好看到一段話,“對寫作而言攘须,你往往需要先能讓你的思考和表達變得足夠復雜深入漆撞,才能更輕而易舉地把它描述得簡潔淺顯”殴泰,深以為然,愛因斯坦說過類似一句話浮驳,“如果你無法簡潔地表達你的想法,那只能說明你還不夠了解它”悍汛,波利亞作為一名數(shù)學家,用簡潔的語言描述了解題的方法和思路至会,而我寫下這些文字离咐,是想讓自己更好地理解他。
解題的四個步驟:
第一奉件,理解題目
我們需要知道未知量是什么(明確目標)宵蛀,在什么條件下,有哪些可用的數(shù)據(jù)县貌?最好能將這些羅列出來术陶,然后用符號表示,如果能畫圖表示會更直觀煤痕。對比一下梧宫,自己是不是一道拿到問題,馬上就去思索解決方案的類型摆碉?
第二塘匣,擬定方案
這塊作者提供3個思路:
1、聯(lián)想
以前碰到過這樣的問題嗎巷帝?與它類似的問題也行忌卤,知道一條可能有用的定理嗎?觀察未知量楞泼,盡量想出一道熟悉的具有相同或相似未知量/已知量的題目驰徊,你可以以不同的方式敘述它嗎?很多問題之間存在一定的聯(lián)系现拒,解決方案或許也類似辣垒,適當聯(lián)想一下,答案可能就出現(xiàn)在腦海里了印蔬。
2勋桶、回歸定義
這個技巧本質來說就是重新檢視題目中出現(xiàn)的名詞的概念,從中找到忽略的或理解模糊的性質侥猬。如果順利的話就相當于增加了條件例驹。
3、改變題目
這部分作者做了較為詳細的介紹退唠,并舉了很多例子鹃锈,改變題目有不同的方法:普遍化、特殊化瞧预、類比以及分解和重組屎债。具體的做法是未知條件與已知條件都可以嘗試改變仅政。
第三、執(zhí)行方案
作者舉了一個心理學實驗盆驹,一道籬笆圍成了一個矩形的三邊圆丹,而第四邊是敞開的,如下圖所示躯喇,將一只狗放在籬笆一邊的D點上辫封,把一些食物放在另一邊的F點上。對于狗來說廉丽,狗在嘗試直接撲向食物無效后倦微,很快會選擇繞過籬笆到達F點。但是在有些時候正压,尤其當D點和F點彼此很接近時欣福,要解決這個問題反而沒那么順利,狗會又叫又抓焦履,或者撞籬笆劣欢,然后才會“想到好主意”,即繞過去裁良。然而這到題目對于一只雞來說卻很困難,它會在籬笆的一側激動地奔來奔去校套,但是時間長了之后价脾,也還是有可能偶然取得成功的。其實解題也會面臨這個過程笛匙,我們會嘗試很多種無效的方法侨把,但是不能輕易放棄,不要放棄嘗試妹孙,也許答案就出來秋柄,當然有的時候可以暫停嘗試,把問題置入潛意識中蠢正,潛意識也會進行處理骇笔,這也是靈感的來源之一。
第四嚣崭、檢驗方案
這部分有三個問題:你能檢驗這個結果嗎 笨触;你能以不同的方式推導這個結果嗎 ;你能應用這個結果嗎 雹舀。第一個問題是檢驗解答準確性的芦劣。第二個問題提醒自己,可能存在一個更好的解決方案嗎说榆?第三個問題表明了實踐才是鞏固已學知識的最好方法虚吟,而且在實踐當中可能發(fā)掘到其它相聯(lián)系的新的知識點寸认。
此外,波利亞還提到了探索法串慰。即從結論出發(fā)偏塞,假設未知量已經知道啦,那么需要什么前提條件才能推導出模庐?再尋找這個而前提又需要什么條件才能推導呢烛愧?一步一步推下來,最后遇到了已知條件掂碱,分析階段結束怜姿。然后就是綜合階段,即再順著推導得出答案疼燥。并給出了一道題目:如果你只有兩個分別是4升和9升的容易沧卢,怎樣從一條河中恰好取出6升水。探索法思路:假設可以取出6升水醉者,可以將大桶裝滿9升水但狭,然后到處3升水,為了做到這點撬即,必須要求小桶中正好有1升水……沿著這個思路反推就能得到結果立磁。
當然這本書也有一些不好的地方,比如第后半部分相對散亂剥槐,且有重復的部分唱歧,似乎是作者的隨筆,章節(jié)之間的邏輯性不太強粒竖。
計劃后續(xù)每讀一本好書都寫一遍讀書筆記颅崩。數(shù)學書的讀書筆記著實不太好寫,一位數(shù)學家一生的思想精髓蕊苗,并非一時就能深刻理解沿后,希望這是一個好的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