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鸞英
最近高曉松創(chuàng)作的一首歌曲中的歌詞:“生活不止眼前的茍且总寻,還有詩和遠方器罐。”風靡了各大網站渐行。而與此同時技矮,楊瀾寫了一本書《世界很大,幸好有你》殊轴,似乎回應了生活不僅有眼前的茍且還有身旁的愛人衰倦。
楊瀾,很多人眼中的女神旁理,我也不例外樊零。第一次聽說她的名字還是在大一的時候,記得當時老師問最喜歡的名人是誰孽文,很多人都說的是影視明星驻襟,只有一個女孩大聲的說:楊瀾!從此我就開始看她的訪談錄芋哭,看她寫的書沉衣。知性、優(yōu)雅减牺、才華豌习,是她一直以來給我的印象存谎。
楊瀾寫過三本書,每一本我都看過肥隆。從封面上看既荚。《一問一世界》手拿話筒栋艳,簡潔白色恰聘,精干而專業(yè),突出了楊瀾作為專業(yè)的嚴肅的傳媒人吸占;《幸福要回答》晴叨,藍色露肩禮服,嘴角微微上揚矾屯,眼神專注篙螟,體現了內容上的理性和感性的結合;而《世界很大问拘,幸好有你》的封面,一眼望去就是她的微笑惧所,迷人而甜蜜骤坐,拿近細看,她的眼角有一絲皺紋下愈,是歲月走過的痕跡纽绍,所以在書的開篇就寫到:“謹以此書獻給我的丈夫吳征,紀念結婚20年一起看世界的日子”势似,所以封面的微笑和皺紋就有跡可尋了拌夏。
看完全書,就像蔣昌建先生說的履因,獻給丈夫吳征的書障簿,本以為可以看作是在先生面前的一種不帶半點嬌羞的炫耀,但是他錯了栅迄。所以站故,在看書的過程中,丈夫吳征出現的次數不多毅舆,看不到這是一種獻給彼此陪伴20年的那個人西篓。但是細想就知道此時無聲勝有聲,因為在陽光集團下的很多事情都是兩人合作而完成的憋活。一個成功男人的身后要有一個女人岂津,一位成功女人的身后何嘗不需要一個男人呢?這種關系可能就像舒婷在《致橡樹》中寫的那樣:我必須是你近旁的一株木棉,作為樹的形象和你站在一起悦即。根吮成,緊握在地下橱乱;葉,相觸在云里赁豆。每一陣風過仅醇,我們都相互致意,但沒有人魔种,聽懂我們的言語析二。
在《幸福要回答》這本書中,楊瀾這樣寫兩性關系:評價一種關系的品質节预,要看關系中的兩個人是否因為在一起而成為更好的自己叶摄。美好的關系應該是相互滋養(yǎng)相互成全。而在這本書中安拟,她引用了馬克·吐溫的話:愛情快速奔跑蛤吓,婚姻慢慢生長。愛情可以在一瞬間發(fā)生糠赦,而婚姻的維持卻不是一瞬間就可以天長地老会傲。它需要慢慢的來應對生活中的分歧、爭吵拙泽、冷戰(zhàn)淌山、歡喜、挑戰(zhàn)顾瞻、責任等泼疑,一年365天,這些感受確實是生活一日又一日讓我們體驗的荷荤,急不得慢不得退渗。所以楊瀾寫到:我們本是獨立自由的個體,如果不是因為相愛蕴纳,就不會也不必在一起……婚姻教給我們最重要的一課会油,就是:沒有人是“注定”在一起的……幸福不是一蹴而就、一勞永逸的事情古毛,它是一個動態(tài)的過程钞啸,也是一個學習的過程。幸福不是沒有痛苦喇潘,而是學會和痛苦相識体斩、相處,不斷的平衡颖低、不斷的發(fā)展絮吵。
如果說前兩本書還保留著她訪談時的一貫追求的品質、理性忱屑,那這本書則多了很多實際教程蹬敲,比如采訪前的準備暇昂、著裝的注意事項、肢體語言的解讀伴嗡、人際關系的tips等等急波。而最貼合我需要的就是在第三章里所寫的語言的邊界,世界的邊界瘪校。她說澄暮,語言的交流并不神秘,除了一些技巧阱扬,更重要的是一顆好奇心泣懊、同理心。所以她從設置第一問麻惶、交談馍刮、化解尷尬、培養(yǎng)口頭表達能力窃蹋、贊美卡啰、玩笑等方面步步為營介紹了交流的方式方法,而我覺得既實用又有高度警没。身為一直采訪高端人士的主持人看到了我們平時交流中所看不到的一些點匈辱,而這些點卻是直中要害的。
同時惠奸,楊瀾也全然展開自己身為母親這一角色,對自己和兒女的相處進行反思恰梢。比如女兒的“獨立宣言”佛南、強迫兒子學鋼琴、兒子外出求學的不舍等等嵌言,從書中可以看到嗅回,不論是名人還是普通人,母親的本質都是一致的摧茴,在孩子面前所犯的錯誤有時也是如此一致绵载。但是她比普通人更快的認識到孩子也是一個獨立的個體,沒有執(zhí)意要求孩子屈從于自己苛白。就像序中蔣先生寫的:一個善于捕捉這個時代的定義者靈魂世界的訪問者娃豹,絕對也是孩子的心靈捕手。所以她的兩個孩子和她親近购裙,平穩(wěn)的度過青春期懂版。
在書中,她還寫到了女權主義躏率、申辦冬奧會躯畴、創(chuàng)辦lan珠寶民鼓、慈善活動等,印象最深的是一段對她的采訪蓬抄。2008年奧運會前夕CNN Talk Asia 問她:“奧運會是不是只于中國人的民族自豪感有關丰嘉?”楊瀾的回答是:“民族自豪感是一方面,另一方面,也代表了中國對世界的態(tài)度……全方位地以一種更加真實的姿態(tài)面對世界撤摸,代表著中國的開放與進步慨绳。”所以克滴,我想這就是楊瀾重在格局的“物”并且能很好的與之心相印。
如果說這本書必須要有一個遺憾的話优床,那就是呈現的語言方式劝赔。可能已經習慣看她的理性語言胆敞,當三四章以一種非理性的語言呈現時着帽,突然有一種“這是她寫的嗎”的錯覺。但是瑕不掩瑜移层,依然是一本熠熠生輝的書仍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