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詩歌的歷史上,有很多的代表性詩人桨嫁,有“詩仙”李白植兰,“詩圣”杜甫,“詩鬼”李賀璃吧,“詩佛”王維等等楣导。這些人之所以能夠被冠以如此美譽之名,自然和他們的才華橫溢是分不開的畜挨。但要說起真正意義上的學(xué)霸和神童筒繁,可能還要數(shù)這個人:他就是被后人稱之為“詩魔”的白居易彬坏。
以下內(nèi)容為摘要整理,完整內(nèi)容請收聽音頻膝晾。
“別人家的孩子”
白居易從小就是個神童栓始。六個月大的時候,媽媽每天都會抱著他在屏風(fēng)旁玩耍血当,指著上面的字一一告訴他讀音幻赚。誰知有一天,媽媽開玩笑地問他哪個字是“之”臊旭,他居然伸出小手去指屏風(fēng)上的“之”字落恼。媽媽驚呆了,又連忙問他“無”在哪里离熏,他居然又指對了佳谦。
媽媽連著問了他好多回,他居然都能指對滋戳。成語“略識之無”的典故就來源于此钻蔑。雖然,現(xiàn)在這個成語被用于形容能夠指出最簡單的漢字奸鸯,也就是說識字不多的意思咪笑。但究其典故出處而言,六個月的孩子能夠聽音辨字娄涩,這可真是天生的“別人家的孩子”呀窗怒!
白居易五歲便開始寫詩,他寫的“華山詩”中有一句“群山我為大蓄拣,更無白云齊”扬虚,簡直令人驚嘆不已,這樣的詩句怎會出自一個五歲孩童之手球恤。而到了九歲辜昵,在別人家的孩子還在搖頭晃腦的背詩的時候,白居易卻已經(jīng)開始精通詩歌的聲律了碎捺。
此后路鹰,“神童”的稱呼就幾乎代替了他的名字,白居易成了遠近聞名的“小學(xué)霸”收厨。
后來北方發(fā)生叛亂晋柱,居住在河南新鄭的小居易被父親送往江南吳中避難。他十五歲的時候诵叁,給在徐州的哥哥寫了一封信:
江南送北客因憑寄徐州兄弟書
故園望斷欲何如雁竞?楚水吳山萬里余。
今日因君訪兄弟,數(shù)行鄉(xiāng)淚一封書碑诉。
這不是一首詩嗎彪腔,怎么說是信呢?對于一個被稱為“詩魔”的人而言进栽,連日常對話都想用詩來表達德挣,更何況是家書呢!白居易用短短數(shù)句快毛,就把一封家書想傳遞的思家情緒表現(xiàn)得淋漓盡致格嗅,而這首“家書”詩也迅速被廣為傳唱開來。白居易唠帝,真真的成了天下父母眼中的“別人家的孩子”屯掖。
學(xué)霸大神的“高考故事”
唐朝的考試分為兩類,一類是“辰笏ィ科”贴铜、一類是“制科”。 “制科”是皇帝臨時舉行的考試瀑晒。唐朝那時經(jīng)歷了“安史之亂”已經(jīng)由盛轉(zhuǎn)衰绍坝,唐憲宗李純下決心要革新政治,朝廷需要大量人才瑰妄,所以隨時都可能會舉行“制科”考試陷嘴。
制科考試最重要的考試項目是“試策”環(huán)節(jié),就是針對皇帝的提問间坐,做出自己的對策。所有的考生都躍躍欲試邑退,因為這個考試一旦成功竹宋,就可以得到比較高的官職,這可要比正常參加常規(guī)科舉考試的方式少奮斗多少年暗丶肌蜈七!
白居易約好友元稹和他一起準(zhǔn)備這次考試,元稹欣然同意莫矗。他們住進了長安附近的華陽觀中飒硅,開始為考試做準(zhǔn)備。之所以選擇華陽觀作谚,是因為這里環(huán)境清幽三娩,沒有人打擾、又無車馬喧嘩妹懒,自然是復(fù)習(xí)備考的好去處雀监。
在這里,他們每日絞盡腦汁猜測考題,把皇帝有可能問的問題全部列出來会前,然后一一準(zhǔn)備對策好乐。白居易為這些問題準(zhǔn)備了七十五篇策目,把它編成了歷史上非常著名的《策林》瓦宜。
在《策林序》里蔚万,有這樣一句話:“退居于上都華陽觀,閉戶累月临庇,揣摩當(dāng)代之事反璃,構(gòu)成策目七十五門√蓿”
“閉戶累月版扩,揣摩當(dāng)代之事≈对螅”當(dāng)了一年多的宅男礁芦,就是為了猜題。瞧瞧這份用功勁兒悼尾,絕對是當(dāng)之無愧的資深學(xué)霸柿扣。
這本《策林》,不但內(nèi)容全面闺魏,而且文辭華美未状,很快就作為最權(quán)威的教輔讀物流傳開來。
也許有人會說析桥,教輔讀物嘛司草,終究擺脫不了被扔到墻角、然后當(dāng)做垃圾賣掉的命運泡仗÷窈纾可白居易的這本《策林》生命力還挺頑強,因為除了“考試”這個功利性的目的之外娩怎,白居易是認認真真地在表達自己的政治主張搔课,不然他后來怎么會提出振聾發(fā)聵的“文章合為時而著,歌詩合為事而作”的主張截亦?
這本唐代的“高考指南”涉及到了政治爬泥、經(jīng)濟、軍事崩瓤、文化袍啡、外交、刑法谷遂、吏治葬馋、風(fēng)俗、禮樂等方方面面的事情。甚至他還提出怎么對待“養(yǎng)老”問題畴嘶、怎么對待“盜賊”問題蛋逾,還強烈反對“厚葬”。在那樣一個很重視人死后歸宿的封建社會窗悯,提出厚葬是傷財力沛硅、敗禮法的行為馁启,這種思想還挺超前的蚌堵。
當(dāng)然剑肯,經(jīng)過這么充分地準(zhǔn)備,沒道理會在考場中失利欺旧。在白居易三十五歲的那年夏天姑丑,皇帝舉行了一次“制科”考試。白居易又一次中第辞友,這就是他引以為傲的“十年之間栅哀,三登科第”。
白居易在16歲就來到了長安称龙。雖然從小就是遠近聞名的少年神童留拾,但在長安,他還是個不知名的十八線小詩人鲫尊。他“不知天高地厚地”拿著自己的詩稿去拜會名士顧況痴柔,顧況調(diào)侃后生說:“長安米貴,居大不易疫向】任担”可當(dāng)他真的打開白居易的詩稿閱覽后,卻立馬改口:“有句如此搔驼,居天下有甚難屹篓!”
而那篇讓大文豪顧況改口的詩稿,正是我們今天我們要一起走進的這首《賦得古原草送別》匙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