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發(fā)自簡書App
周日放刨,帶著孩子回我媽家,妹妹也帶著她的孩子相約著一道回去届氢,吃完午飯条摸,我和妹妹上街悦污,媽媽帶著兩個小家伙去了家里的自留地,當我去找他們的時候钉蒲,媽媽告訴我因為開鎖兩人差點打了一架切端,后來我媽媽給每人準備了一把鎖和鑰匙,把矛盾給化解了顷啼,此話說完踏枣,我也就一聽了之。
晚上睡前钙蒙,和兒子討論中午發(fā)生的事兒茵瀑,我問了一下緣由,兒子很平靜的講給我聽躬厌,大概內(nèi)容和我媽媽所說基本一致马昨。因為解決問題的辦法是我媽在中間斡旋調(diào)停,我就以聊天的方式問兒子如果這個事情再次發(fā)生扛施,需要他們自己想解決辦法他會怎么處理鸿捧?兒子說我們可以每人嘗試一把,先后順序我們自己商量疙渣,或者我不開了匙奴,給軒軒開,我一聽這話昌阿,腦子里立馬出現(xiàn)了批判饥脑,就是怎么能隨意放棄自己的主張呢?好在那一刻我突然覺察到懦冰,其實這本身也是一種解決的辦法灶轰,雖然我們都希望孩子去主動為自己爭取,但放棄這也是孩子的一種選擇刷钢,作為一個獨立的生命笋颤,我們在某些時候其實只要對孩子的選擇給予尊重和接納就可以,其實大可不必把自己的恐懼投射在孩子的每一件事情上。其實主動出擊也好伴澄,被動接受也好赋除,都只是在那個當下的選擇而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