倉央嘉措:謝謝你可以這樣喜歡我
Interview | 蘇纓
他是倉央嘉措命辖,他的情歌被世人一直傳唱至今,遠在藏區(qū)的少男少女們分蓖,總會為這悠揚的情歌尔艇,而陶醉在那美好的愛情中。在那個信仰為天的時代么鹤,他是藏區(qū)人心中的神终娃,他有他的烏托邦,可是他卻深陷權利斗爭的漩渦無法脫離蒸甜。
公元1702年6月棠耕,年滿20歲的倉央嘉措迎來一生中最重要的時刻,也是藏區(qū)人民最重要的時刻柠新。他在浩大的僧團護送下離開拉薩窍荧,前往日喀則的扎什倫布寺。按照計劃恨憎,他將會在扎什倫布寺為全寺僧侶講述經(jīng)文蕊退,然后再由他的師傅羅桑益喜為他授比丘戒。
在這個按部就班的儀式上憔恳,誰也沒有想過意外會發(fā)生瓤荔。這意外還將發(fā)生在最矚目的人身上。在所有人最期待的目光下喇嘱,倉央嘉措先是拒絕講經(jīng)茉贡,隨后又連比丘戒也一并拒絕。
更是意外的是者铜,倉央嘉措不但拒絕比丘戒腔丧,連以前授過的沙彌戒也請師傅羅桑益喜為他收回,他就在扎什倫布寺里作烟,在所有人最矚目的時候愉粤,在藏區(qū)最德高望重的僧侶面前提出來一個更加令人震驚的要求:“我要還俗∧昧茫”
僧人還俗在那個時代本就是一件大事衣厘,更別說是活佛要求還俗,這就更是驚世駭俗了,在整個世界的宗教史上也找不出這樣的例子來影暴。
在公元1702年的扎什倫布寺里错邦,倉央嘉措到底如何提出還俗的要求,而他的師傅與那一群德高望重的僧侶又是怎么樣的反應型宙,至今已經(jīng)沒有了可靠的記載撬呢。
不過正因為這件事太過震驚與駭人,便衍生出各種各樣的傳說妆兑,其中有一種很是流行魂拦,還原了一段倉央嘉措與師傅羅桑益喜之間的對話:
羅桑益喜大師怔怔地看著眼前的弟子,他仿佛不認識這位五年前還誓愿做一位大成就者的孩子了搁嗓,腦子里一片空白芯勘。
半晌,他才回過神來腺逛,輕輕地對倉央嘉措說:“孩子荷愕,不受比丘戒,如何做活佛棍矛,又如何做信眾們的領袖呢路翻?”
倉央嘉措似乎早有準備,他望著師父茄靠,緩緩地說:“師父茂契,難道這樣的領袖一定要讀經(jīng)到白頭嗎?出家之人慨绳,戒體清凈掉冶,不應受俗世五蘊熏染,這樣的人脐雪,又如何治理一方水土呢厌小?”
“可是,孩子战秋,如若不出家璧亚,又哪里有資格做轉世尊者呢?”
“師父脂信,出家之人本不該沾染世俗之事癣蟋,卻要領袖地方、處理俗務狰闪,如若不出家疯搅,卻又做不了尊者,這豈不是矛盾埋泵?”
倉央嘉措略一沉吟幔欧,繼續(xù)說罪治,“師父,難道我們出家人礁蔗,就是為了俗世紛爭而轉世嗎觉义?”
“這……”羅桑益喜大師一時語塞,他心中清楚浴井,弟子說的沒錯谁撼,可是,這確實又是個無法解決的問題滋饲。
“師父,弟子情愿不受戒喊巍,并請將以往所受之戒還回屠缭。戒體在身,實在是本心與行為相違崭参,兩相比較呵曹,弟子覺得暫不受戒,反而能為地方求得福祉何暮⊙傥梗”
源自:《倉央嘉措詩傳》
如此處境,也正是倉央嘉措曾寫下的:
若要隨彼女的心意海洼,今生與佛法的緣分斷絕了跨新;
若要往空寂的山嶺間去云游,就把彼女的心愿違背了坏逢。
而這首詩在被曾緘譯作七絕體的時候更是平添了一層意思域帐,隨之出現(xiàn)的便是如今倉央嘉措情歌中最著名的一首:“曾慮多情損梵行,入山又恐別傾城是整。世間安得雙全法肖揣,不負如來不負卿「∪耄”
至于曾緘龙优,其實他也不懂藏文,只是在讀于譯本的時候嫌其太過直白事秀,缺乏文采彤断,故而以于譯本為母本重新用七絕體把倉央嘉措情歌翻譯了一遍,人們最熟悉的那句“世間安得雙全法易迹,不負如來不負卿”就出自曾緘的譯本瓦糟。
其實嚴格來說,這兩句詩應該算是曾緘的原創(chuàng)赴蝇,因為在于譯本里菩浙,倉央嘉措的原作根本就沒有這層意思。
于譯本的原句是:
若要隨彼女的心意,今生與佛法的緣分斷若要往空寂的山嶺間去云游劲蜻,就把彼女的心愿違背了陆淀。
曾譯本是則是:
曾慮多情損梵行,入山又恐別傾城先嬉。世間安得雙全法轧苫,不負如來不負卿。
兩相比較便容易看出疫蔓,曾緘的詩句其實前兩句就概括了于譯本全部四句的內(nèi)容含懊,而后面兩句則是憑空著力,在毫無原文依據(jù)的情況下自行創(chuàng)作出來的衅胀。
不過事情也就這樣奇怪岔乔,倉央嘉措原汁原味的情歌太過藏化,也太過民歌與質(zhì)樸了滚躯。所以雏门,在我們不懂藏文化時看到倉央嘉措原汁原味的情歌理解起來總會有一定隔膜,因此將它漢化之后我們才會更是歡喜掸掏。
一位宗教老師曾講過一個古代的傳說:一位貴族男子和一名女子雙修茁影,不虞這女子卻愛上了別人……老師沒有接著說下去,讓我們自己去想事情的結果丧凤。他說這是一件真事募闲,見諸史料的記載。
他說如果想通了這個問題愿待,無論是對倉央嘉措的理解蝇更,還是對生活的理解,一定會更深一層呼盆。
很遺憾年扩,時至今日我也沒有想通。所以這個問題還是留給你吧访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