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初年树绩,隨著唐王朝的不斷西擴萨脑,為了維護絲綢之路安全,加強唐朝對西域的統(tǒng)治葱峡,唐太宗于貞觀十四年(640年)設立安西都護府砚哗。然而,吐蕃崛起之后砰奕,便開始與唐朝爭奪西域歸屬權蛛芥,再加上后突厥叛唐占據漠北,武則天又于長安二年(702年)另設北庭都護府军援。
“安史之亂”中仅淑,由于唐朝從隴右、河西抽調大量精兵回師平叛胸哥,導致隴右涯竟、河西防御空虛,吐蕃趁機攻占隴右、進兵河西庐船,導致唐朝與西域聯系徹底被切斷银酬。正如《大唐漠北的最后一次轉賬》中所言,“出時鐵軍少年郎筐钟,戰(zhàn)死已是白頭翁揩瞪。四十二載守西域,何日再見長安城”篓冲,西域唐軍苦苦堅守長達近半個世紀李破,最終還是被吐蕃攻陷。
唐朝西擴設安西大都護府壹将,吐蕃崛起后開始與唐爭奪西域
回顧大唐歷史嗤攻,從唐高祖李淵于武德元年(618年)開創(chuàng)大唐基業(yè)開始,唐朝初期對外始終呈現征戰(zhàn)擴充態(tài)勢诽俯,尤其是唐太宗李世民和唐高宗李治在位期間妇菱,大唐鐵蹄沖出西域、直抵中亞惊畏,重開絲綢之路恶耽,而為了統(tǒng)治西域地區(qū),確保絲綢之路安全颜启,唐朝先后于西域地區(qū)設立安西都護府和北庭都護府偷俭。
唐太宗貞觀十四年(640年),因高昌王麹文泰斷絕西域與中原的商業(yè)往來缰盏,唐太宗派侯君集涌萤、薛萬徹率領大軍攻打高昌,麴文泰病死后其子麴智盛投降口猜,唐朝遂于其地設西州都護府负溪。同年九月,又于高昌交河城設安西都護府济炎, 用以針對西突厥川抡。
貞觀二十二年(648年),安西都護府第二任都護郭孝阈肷小(前任為喬師望)奉命率軍攻破龜茲崖堤,之后安西都護府治所便多次在龜茲與高昌之間來回遷徙,最終于唐高宗顯慶三年(658年)定于龜茲耐床,升格為安西大都護府密幔,并于屬地分設州府,加強對西域地區(qū)的管理撩轰。
隨著唐朝于唐高宗顯慶二年(657年)攻滅西突厥胯甩,以及唐朝的不斷詳細擴張昧廷,到唐高宗龍朔元年(661年)時,安西大都護府的管轄區(qū)域已經極為龐大偎箫,其轄地不僅包含了今天的新疆地區(qū)木柬,甚至還包括了中亞五國和阿富汗地區(qū)。
就在唐朝不斷向西擴張之際镜廉,青藏高原地區(qū)的吐蕃也已經悄然崛起弄诲,漸漸與唐朝開始產生摩擦。早在唐太宗貞觀十二年(638年)娇唯,“松州之戰(zhàn)”爆發(fā),松贊干布便借口吐谷渾阻撓自己向大唐求親寂玲,出兵二十萬入侵吐谷渾塔插,唐朝則派侯君集、牛進達率軍五萬幫助吐谷渾擊退吐蕃拓哟。此戰(zhàn)后想许,松贊干布終于見識到了唐朝的強大,而唐太宗也意識到了吐蕃已經崛起断序,于是唐太宗將遠房侄女文成公主嫁給了松贊干布流纹,雙方和親修好,此后數十年內相安無事违诗。
隨著唐朝和吐蕃關系的日益緩和漱凝,雙方來往日益密切,漢文化開始不斷輸入吐蕃诸迟,這使得吐蕃實力愈發(fā)壯大茸炒。松贊干布去世之后,掌握了吐蕃大權的大論祿東贊阵苇,開始再度推行擴張政策壁公,吐蕃與唐朝圍繞吐谷渾和西域歸屬問題沖突再起。
從唐高宗顯慶元年(656年)起绅项,吐蕃便已經開始頻繁攻擊吐谷渾紊册,并最終于唐高宗龍朔三年(663年)攻占吐谷渾,吐蕃北境開始直接與河西快耿、隴右相接囊陡,直接威脅了唐朝河西、隴右和西域安全润努,唐朝因此開始積極謀劃幫助吐谷渾復國关斜。
唐高宗咸亨元年(670年)四月,吐蕃大舉入侵西域铺浇,攻陷西域白州等十八個羈縻州痢畜,又合于闐聯手陷龜茲撥換城,導致唐朝被迫罷安西四鎮(zhèn)(碎葉、龜茲丁稀、于闐吼拥、疏勒)。事已至此线衫,唐朝不出兵已不可能凿可,唐高宗于是派薛仁貴、阿史那道真等率軍五萬出擊吐蕃授账,然而卻在“大非川之戰(zhàn)”中慘敗枯跑。
“大非川之戰(zhàn)”后,吐谷渾復國計劃徹底泡湯白热,從此散居于青海敛助、甘肅、陜西屋确、寧夏等地纳击,分屬吐蕃、唐朝統(tǒng)治攻臀,而吐蕃則就此一躍成為與大唐分庭抗禮的西部豪強焕数。此后,雙方圍繞西域歸屬多次交戰(zhàn)刨啸,雙方各有勝負堡赔。
武則天長壽元年(692年),王孝杰重新收復安西四鎮(zhèn)呜投,安西都護府重新移至龜茲加匈。而由于后突厥叛唐攻陷漠北,從東北部威脅西域安全仑荐,為了加強對西域的統(tǒng)治雕拼,武則天又于長安二年(702年)設北庭都護府,負責管轄天山北路粘招、熱海以西西突厥故地啥寇,安西都護府則只負責管轄天山南路、蔥嶺以東地區(qū)洒扎。
“安史之亂”后西域防御空虛辑甜,吐蕃切斷唐朝與西域聯系
由于唐朝與吐蕃關于西域的長期爭奪,唐朝對于吐蕃的進攻也是做了充足的準備袍冷,唐玄宗時僅在河西和隴右便駐扎了14.8萬精兵磷醋,同時于開元年間設立河西、隴右胡诗、劍南三個節(jié)度使邓线,全面防止吐蕃的進攻淌友。
然而,“安史之亂”的爆發(fā)卻全面打破了唐朝的部署骇陈,由于中央朝廷的節(jié)節(jié)敗退震庭,導致不得不從河西、隴右抽調兵力回師平叛你雌,結果導致河西器联、隴右兵力空虛。與此同時婿崭,吐蕃赤松德贊不僅解決了內亂拨拓,而且兼并了劍南道管轄的諸羌羈糜州,可以集中兵力與唐朝爭奪西域歸屬氓栈。
對于奪取西域千元,吐蕃的戰(zhàn)略意圖也很有針對性,重點針對的就是作為唐朝聯系西域的咽喉地區(qū)颤绕,所采取的方式便是蠶食邊境軍事據點,然后重點破隴右祟身,遮斷河西奥务、孤立西域的戰(zhàn)略方針。此時唐王朝由于正值內亂袜硫,根本無法顧及西北防御氯葬,結果導致吐蕃接連攻破隴右諸州。
唐肅宗至德元年(756年)婉陷,吐蕃先后攻破威戎軍帚称、神威軍、定戎軍秽澳、宣威軍闯睹、制勝軍、金天軍担神、天成軍等軍楼吃,又于次年攻取廊、霸妄讯、岷等州及河源軍孩锡、莫門軍等軍。寶應元年(762年)亥贸,“陷臨洮躬窜,取秦、成炕置、渭等州”荣挨,到唐代宗廣德元年(763年)男韧,吐蕃又攻入大震關,攻取蘭垦沉、河煌抒、鄯、洮等州厕倍,結果唐朝“隴右地盡亡”寡壮,并于同年10月進逼長安,唐代宗倉皇逃往陜州讹弯。
雖然這次吐蕃進入長安况既,最終被郭子儀所逼退,但隴右被吐蕃占據后组民,唐王朝與西域的聯系徹底中斷棒仍,由于無法得知西域的具體情況,唐廷甚至一度認為西域已經淪陷臭胜。直到“安史之亂”結束后的第五年莫其,即唐代宗大歷三年(768年),才有一支西域唐軍沖破重圍耸三,來到長安向唐代宗稟報了西域的情況乱陡。
至此,唐廷才知道仪壮,原來北庭節(jié)度留后曹令忠(后賜名李元忠)和安西四鎮(zhèn)留后郭昕(郭子儀之侄)仍然在率領僅剩的唐軍憨颠,與沙陀、回鶻軍隊聯手堅守北庭和安西积锅。對此爽彤,唐代宗下詔褒獎他們,“不動中國缚陷,不勞濟師适篙,橫制數千里,有輔車首尾之應蹬跃。以威以懷匙瘪,張我右掖,凌振于絕域蝶缀,烈切于昔賢丹喻。”
殘余唐軍堅守長達幾十年翁都,最終仍然被吐蕃所攻陷
攻占隴右之后碍论,吐蕃自隴右繼續(xù)向西用兵,開始逐步吞并河西地區(qū)柄慰,當時河西下轄涼鳍悠、甘税娜、肅、瓜藏研、沙唆涝、伊叶摄、西等七州,其中伊州(762年)、涼州(764年)和肅州(766年)已被吐蕃攻占戒职,而瓜州(776年)交排、沙州(781年)盛撑、甘州(781年)也隨后陷落植阴,只剩西州還在苦苦支撐。
唐德宗建中二年(781年)勤家,郭昕與李元忠一起派使者腹尖,借道回鶻趕赴朝廷上奏情況,唐德宗對于他們予以了嘉獎伐脖,并任命李元忠為北庭大都護兼伊西热幔、北庭節(jié)度使,賜姓名李元忠讼庇;郭昕為安西大都護断凶、四鎮(zhèn)節(jié)度觀察使,并且詔令四鎮(zhèn)將士均按等級破格提拔七級巫俺。
而直到此時,唐軍在西北的艱苦抵抗情形肿男,才被朝廷所得知介汹,例如根據《舊唐書》記載,伊州刺史袁光庭堅守伊州多年舶沛,直到士兵全部戰(zhàn)死嘹承、糧食全部吃光,袁光庭無奈之下先殺妻子如庭,然后自焚而亡叹卷,唐德宗得知后,追贈其為工部尚書坪它。
由于隴右和河西的全面喪失骤竹,唐王朝與西域的聯系已經徹底斷絕,再加上“安史之亂”后唐朝全面衰微往毡,因此蒙揣,雖然此時西域的抵抗形勢已經岌岌可危,但唐王朝對于這些留守的大唐將士开瞭,已經無法給予實際性的幫助懒震,這些名義上的嘉獎罩息,也僅僅只能支撐一下士氣罷了。
唐德宗建中四年(783年)个扰,“涇原兵變”爆發(fā)瓷炮,唐德宗無奈之下向吐蕃請求援兵,吐蕃則借機要求唐朝割讓今甘肅递宅、寧夏一帶的徑娘香、靈等四州,并要求唐朝正式割讓安西都護府和北庭都護府的西域轄地恐锣。唐德宗無奈茅主,只得予以應允,并詔令西域唐軍“遞相慰勉土榴,葉力同心诀姚,互相提摘,速圖近路玷禽,復歸鄉(xiāng)井赫段,重見鄉(xiāng)親……如有資產已成,不愿歸此(內地)矢赁,亦任便住糯笙,各進所安”。
不過撩银,由于吐蕃軍隊出兵后并不積極進軍给涕,反而趁機劫掠今陜西武功一帶,因此唐德宗最終拒絕履行約定额获。
唐德宗貞元五年(789年)够庙,吐蕃軍隊以在怛邏斯之戰(zhàn)中背叛唐軍的葛羅祿部,以及白服突厥作為向導抄邀,大舉進攻孤軍堅守的北庭都護府耘眨,雖然與唐朝交好的回鶻率軍救援,但卻被吐蕃擊敗境肾。孤立無援的北庭都護府剔难,最終于貞元六年(790年)陷落,北庭節(jié)度使楊襲古(李元忠已于786年去世)率領兩千多殘兵退入西州奥喻,但次年西州也被吐蕃攻陷偶宫,楊襲古則被盟友頡干迦斯誘騙至牙帳殺害。
由于北庭陷落后环鲤,唐朝與安西的聯系徹底斷絕读宙,因此關于安西都護府的失陷時間,史料并無明確記載楔绞。有學者推論结闸,安西最后的陷落時間是唐憲宗元和三年(808年)冬唇兑,另有說法認為直到唐文宗開成五年(840年)隨著回鶻分裂、龜茲獨立建國桦锄,安西都護府才算徹底失陷扎附。
從天寶十四年(755年)“安史之亂”爆發(fā),唐朝再也無力支援西域结耀,駐守于安西和北庭的唐軍留夜,獨自堅守西域地區(qū)長達四十年,正如“滿城盡白發(fā)图甜,死不丟陌刀碍粥。獨抗五十載,怎敢忘大唐”所言黑毅,曾經風華正茂的大唐官兵嚼摩,在北庭和安西陷落之時,已經是滿頭白發(fā)矿瘦。
不過枕面,在西域陷落半個世紀以后,歸義軍張義潮于唐宣宗大中二年(848年)在沙州發(fā)動起義缚去,歷經十三年苦戰(zhàn)潮秘,先后收復瓜州、沙州易结、伊州枕荞、西州、甘州搞动、肅州买猖、蘭州、鄯州滋尉、河州、岷州飞主、廓州狮惜、涼州等河西、隴右十二州碌识,并重新與大唐建立聯系碾篡。然而,由于歸義軍孤懸在外筏餐,唐王朝對于這支軍隊卻是充滿了猜忌开泽,非但未予以支持,反而試圖削弱歸義軍勢力魁瞪,結果導致歸義軍最終陷入分裂穆律,唐朝也就此徹底喪失了收復河西惠呼、隴右和西域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