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士一年級,從大陸到香港愚屁,焦慮的是每周老師布置的論文看不完济竹,報告寫不完。免不了的熬夜和通宵霎槐,往往熬到四五點送浊,睡一會兒,早上爬起來去上課栽燕。
但這樣的煎熬是身體上的罕袋,雖然睡眠不足,雖然眼袋像肉球碍岔,但交完功課上完課后長舒一口氣浴讯,所有的不快都九霄云外去了。
二年級的焦慮是開題答辯蔼啦,要有合適的選題榆纽,通過文獻綜述,問出合理的問題捏肢。我從政治傳播的選題轉換到關系傳播奈籽,看了半年的文獻依然覺得自己在門外轉,不得其法鸵赫。也總覺得自己的文章像拼接衣屏,東家借一塊,西家拼一點辩棒。對自己的開題論文狼忱,都不忍心回頭再看。
這樣的焦慮也還好一睁,它有出口钻弄。出口是看更多的書,找專業(yè)的人討論者吁,學更多的知識窘俺。知識焦慮本身能成為學習的動力,有利于學術成長复凳。
三年級的焦慮是發(fā)表的壓力瘤泪,還有一年就要工作,我能拿出什么成果來證明我是有研究能力的染坯,用人單位選我是正確的均芽。據(jù)說現(xiàn)在高校招聘都是拿著簡歷數(shù)論文發(fā)表數(shù)量。雖然覺得發(fā)表決定了自己的主體性单鹿,但最起碼努努力掀宋,加上一點運氣,也是能夠夠著的仲锄。
最致命的是第四年劲妙。是因為博士論文和找工作嗎?這樣具體的事物當然會有壓力儒喊,會焦慮镣奋,會擔心自己的專業(yè)性不被認可。但更致命的是喪失動力怀愧。除了專業(yè)瓶頸侨颈,比如寫論文的瓶頸余赢,發(fā)表的瓶頸,最致命的是不知道自己為什么要這么做哈垢。為什么要寫這些文章妻柒?為什么要做這些研究?在做這些事情的時候耘分,找不到任何的樂趣举塔。于是自我懷疑,自我掙扎求泰。坐在電腦前一天央渣,也不能下手寫一個字。一句話渴频,i can't feel you.?
在無盡的拖延中產(chǎn)生無盡的焦慮芽丹,會出現(xiàn)連鎖反應。失眠枉氮,困頓志衍、無力,甚至腰酸背痛×奶妫現(xiàn)在這個狀態(tài)下去看醫(yī)生楼肪,百分之九十會判斷為焦慮癥或者抑郁癥。最難受的時候惹悄,真有拿刀片割腕的沖動春叫。那個畫面清晰地浮在腦海里,有一種自我懲罰的快感泣港。
但所幸我讀書到現(xiàn)在暂殖,還能有一點點的理智,告訴自己這是階段性的当纱。目標的要依靠自己尋找的呛每,價值是自我判斷的,動力也是自己努力生成的坡氯。外界并沒有虧欠我晨横,我也不應該去虧欠別人,更不該虧欠父母箫柳。抱著這樣的念想手形,一步步,一點點往前挪悯恍, 最后能夠活下來库糠。
Keep moving, you will surviv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