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人可以被毀滅搔啊,但不能被打敗”,聽到這句耳熟能詳?shù)脑挶毕罚蛟S大家都知道负芋,這句話出自美國著名作家海明威的代表作《老人與海》嗜愈。這部作品旧蛾,讓海明威在1953年獲得普利策獎,第二年獲得諾貝爾文學獎蠕嫁,可以說是他人生中的巔峰作品锨天。
但是,海明威在寫出這部作品前剃毒,也有過一段人生的低谷期病袄。
海明威最早是一名實習記者,后來隨軍前往歐洲戰(zhàn)場赘阀,但受傷回國陪拘,繼續(xù)記者生涯∠吮冢回國后他接觸到了一位作家安德森左刽,開啟了他的文學創(chuàng)作之路。他先后寫出了《太陽照常升起》酌媒、《乞力馬扎羅的雪》欠痴、《喪鐘為誰鳴》等膾炙人口的作品迄靠,讓他在文壇贏得了很高的聲譽。但是,在接下來近十年的時間,海明威卻把精力都投入在了公共事件上掂器,沒有再寫出任何的作品。
直到1949年吠式,海明威最大的競爭對手福克納抽米,獲得了諾貝爾文學獎特占,這件事或許給了海明威很大的刺激,他在第二年云茸,就寫了一部長篇小說《過河入林》是目。但是很不幸,這部作品遭到評論界的一致惡評标捺,貧乏懊纳、空洞、顧影自憐這些詞被反復用來形容他的這部作品亡容。這一時期嗤疯,海明威身體狀況也持續(xù)下滑,壓力下血壓升高闺兢、體重飆升茂缚,所有的一切似乎都在預(yù)示,海明威難以再現(xiàn)往日的輝煌列敲。
在這種情況下,海明威寫出了《老人與禾》戴而。這部作品在發(fā)表后的短短48小時之內(nèi)就賣出了530萬冊,第二年就獲得了普利策獎翩蘸,第三年獲得了諾貝爾文學獎所意。不僅幫他挽回了受損的聲譽,還讓他的文學生涯走上了新的巔峰催首。
這也讓我想到幾天前看過的一篇文章扶踊,講的是一位54歲失業(yè),58歲發(fā)明鋰電池改變世界郎任,97歲高齡依舊每周上班5天秧耗,不斷有新研究成果問世,最終獲得諾貝爾化學獎的美國科學家—約翰.古迪納夫舶治。
這兩位分井,一位作家车猬,一位科學家,都經(jīng)歷過人生最低谷的時刻尺锚,但他們卻都在50多歲的時候珠闰,再次出發(fā),書寫出人生的奇跡瘫辩。
他們的故事也激勵著我伏嗜,在寫作這件事情上,要持續(xù)的書寫下去伐厌,相信總有一天會迎來自己人生的高光時刻承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