遼寧博物館新館位于沈陽市渾南新區(qū)智慧三街157號坤学,為一座綜合性博物館浮梢。館舍原為奉系軍閥熱河都統(tǒng)湯玉麟官邸握巢,1931年后抹腿,滿洲國政府在此設立國立博物館奉天分館岛请。1948年11月2日,沈陽解放幢踏,經東北人民政府批準髓需,成立了東北博物館,于1949年7月7日開放房蝉,1959年改名為遼寧省博物館僚匆。2005年在市府廣場東側修建新館,僅不到10年時間搭幻,此館就不能滿足相關需要咧擂,于是在渾河南岸又建設了新館。
2015年4月底來沈陽面試前檀蹋,就已經得知位于市府廣場一側的遼寧省博物館已于年前閉館松申,所有的文物搬遷至渾南的新館,目前還沒有對外開放。5月初來沈陽工作后贸桶,也沒有聽說新館何時開館舅逸,5月16日正在和志愿者朋友們參與尋訪老銀行的活動時,才偶然得知這天上午遼寧省博物館新館便對外開放皇筛。
2015年5月30日才抽出空來琉历,一大清早便乘坐地鐵前往渾南,之后又換乘有軌電車水醋,經過1個多小時才抵達博物館門外旗笔。
博物館的外觀較為“低調”,并沒有過分的夸張拄踪,與周圍的檔案館蝇恶、科技館、圖書館等其他建筑風格一致惶桐。四方形的外觀撮弧,灰白色的墻體,就連“遼寧省博物館”幾個大字耀盗,也被隱藏在南邊的房檐下想虎。不需要排隊領票,經過嚴格的安檢后就可以進入大廳叛拷。雖然這里交通不便舌厨,四周一片荒涼,連賣飯的地方都沒有忿薇,但是周末還是吸引來大量的游客裙椭。
繞過圓形的咨詢臺,就是宏偉的序言大廳署浩,四周墻上鑲嵌著銅質浮雕揉燃,概括出發(fā)生在遼沈大地上的重要歷史事件。以主浮雕“文明曙光”為起點筋栋,依次為“北土方國”炊汤、“開疆拓土”、“華夏一統(tǒng)”弊攘、“開發(fā)遼東”抢腐、“儒風北漸”、“隋唐營州”襟交、“契丹肇興”迈倍、“金代東京”、“九邊之首”捣域、“滿族崛起”啼染、“東北易幟”宴合、“國歌序曲”。13塊浮雕以高度概括的藝術形象系統(tǒng)生動地展現(xiàn)遼河文化的發(fā)展史迹鹅,也是遼博新館序廳的特別之處卦洽,值得觀眾細細品味。
博物館上下共有三層徒欣,目前只開放了一層的八個展廳逐样,分為臨時展覽和專題展覽兩類。盡管如此打肝,還是參觀了將近四個小時,才算是走馬觀花般地看完了挪捕,如果所有得展廳都開放粗梭,真不愧是目前全國最大的地方博物館。
1级零、懷袖丹青——中國明清扇面繪畫展
扇面繪畫是我國及朝鮮断医、日本繪畫特有的一種藝術形式,并以我國為盛奏纪。追溯歷史鉴嗤,晉代時人們就注意扇子的裝飾,其中包括扇面書畫序调。至隋唐醉锅,流行紈扇,以竹木為骨架发绢,糊以薄質絲綢的紈扇硬耍,為富門閨閣所喜愛。據記載边酒,自北宋起出現(xiàn)了折扇经柴,主要流行于上流社會,已經有了職業(yè)畫商和字鋪墩朦,玩扇坯认、藏扇漸成風氣。隨著造紙業(yè)的發(fā)展氓涣,至明永樂年牛哺,因皇帝喜扇,“上有所好春哨,下必有甚者焉”荆隘,于是折扇大興。至清代達到全盛赴背。乾隆帝曾命畫師張若靄將宮內所藏元椰拒、明兩代折扇三百把編目作序晶渠。在民間,有了職業(yè)畫商和扇莊燃观,經營書畫扇.并兼營文房四寶褒脯、玩扇、藏扇缆毁、漸成風氣番川。
中國的文人畫家們素愛在扇面上作書寫畫,是中國藝術的一個獨特的現(xiàn)象脊框“涠剑《晉書》中記載書圣王羲之見一位賣六角竹扇的老婦,頓生義懷浇雹,就在每個竹扇上各寫五字沉御,老婦不悅。王羲之說:“但言是王右軍書昭灵,以求百錢可也吠裆。”老婦拿出去叫賣烂完,果然人們爭相購買试疙。文人與扇子就是這樣結下了不解之緣,而扇子因為有了書畫則成了“懷袖雅物”抠蚣。明清以來祝旷,書畫名家大都留下了扇面之作,而這一獨特的形式柱徙,也成為與卷軸相應的最為重要的書畫藝術形式之一缓屠。文人借扇面優(yōu)游酬酢,亦是交往的一種常見誼禮护侮。及至近代敌完,1924年始創(chuàng)于京城的楊仁雅集時賢書畫扇面會,曾多次在中山公園水榭舉辦扇展羊初,梁任公滨溉、溥心畬、齊白石长赞、陳半丁等一代名流均有作品參展晦攒,開啟了扇面藝術面向公眾展覽的歷史。
“遼博”以收藏書畫聞名得哆,其中不乏大量明清時期的扇面繪畫脯颜,這個展覽遴選了七十余件精品扇面,其中不乏名家名作贩据。
谷燕
惠山石井
斗雞
王羲之愛鵝
攜友泛舟
2栋操、中國古代碑志展
碑志是指鐫題文字的刻石闸餐,是中國古代文化的重要載體。先秦已出現(xiàn)刻石紀事的實例矾芙,兩漢時期樹碑立傳的風氣盛行舍沙,魏晉則開啟了后世墓志之端,北魏以后剔宪,方形墓志漸成定制拂铡。碑志是集多種文化元素于一體的藝術品,蘊含社會歷史葱绒、書法感帅、雕刻、人物傳記哈街、喪葬禮俗等信息留瞳,是學術研究的寶貴資料。
展覽中共展出200多件/組展品骚秦,時代跨度大,上自漢魏璧微,下迄明清作箍。具地方特點,數(shù)量眾多前硫,以北魏墓志胞得、遼代墓志中的帝后哀冊最具特色。
一方碑志一段歷史屹电。本次展覽陳列的碑志是我們解讀歷史阶剑,感受文明,欣賞藝術危号,陶冶性情的珍貴文物牧愁,也是中國東北古代各民族文化融合、建設家園歷史進程的真實寫照外莲。
熹平石經
遼代墓志
遼代帝后哀冊
遼代墓志
介紹墓志的觸摸屏
3猪半、明清瓷器精品展
瓷器是中國人民的偉大發(fā)明,千百年來一直濃縮和傳承著中華民族的杰出智慧和創(chuàng)新精神偷线。
瓷器濫觴于東漢時期磨确,歷經魏晉、隋唐声邦、宋元瓷業(yè)的發(fā)展后乏奥,于明清時期達到鼎盛。明代起亥曹,江西景德鎮(zhèn)躍升為“天下窯器所集”之瓷都邓了,所燒瓷器的品種恨诱、產量、銷路均超過以往任何一個時期驶悟。青花瓷器經元代短暫的繁榮后胡野,在明代得以創(chuàng)新和推廣,成為全國瓷器生產的主流痕鳍;以成化斗彩為代表的彩瓷硫豆、永樂宣德時期的銅紅釉和其他顏色釉瓷器,技術高妙笼呆、氣韻雅靜熊响,是我國制瓷史上的空前杰作。清代诗赌,特別是康熙汗茄、雍正、乾隆三朝铭若,制瓷業(yè)達到了歷史最高峰洪碳,所制瓷器以精妙嚴謹著稱,且“行于九域叼屠,施及外洋”瞳腌。除沿襲前代的制瓷工藝外,新創(chuàng)的琺瑯彩镜雨、粉彩等瓷器嫂侍,美輪美奐,為中國瓷器藝術增添了異彩荚坞。
明清瓷器挑宠,集中國古代工藝之大成,忠實地記錄了瓷工們的不朽功績颓影,也折射出了創(chuàng)造它們的時代的特有光輝各淀。
“轅門射戟”青花瓷尊
黃底粉彩餐具
粉彩嬰戲瓶
粉彩鹿鶴同春壺
礬紅高足杯
各類粉彩瓷器
志愿者熱情講解
介紹瓷器知識的觸摸屏
“制作”瓷器的游戲
4、明清玉器展
中國古代玉器藝術發(fā)軔于新石器時代瞭空,歷經商周揪阿、兩漢、唐宋等幾個發(fā)展高潮咆畏,至明清時期達到鼎盛南捂。明清時期玉器沿襲唐宋以來世俗化、生活化的風格并加以發(fā)揚旧找,尤其是乾隆時期溺健,因玉料資源充足,玉材質地精良,玉器造型規(guī)矩鞭缭,琢磨精致痰洒,集歷代之大成膨处,達到了玉器史的巔峰。由于歷史的原因,遼寧省博物館收藏的明清玉器數(shù)量多跺撼,質量佳仙辟,品種全境蜕,比較全面地反映了明清時期玉器的基本面貌撑教。本次展覽從玉材種類、器型種類偷遗、裝飾技法墩瞳、使用功能、以及仿古與偽古等多角度對明清玉器進行詮釋氏豌,希望能夠幫助廣大觀眾更好地認識和欣賞明清時期的玉器藝術喉酌。
本次展覽引導觀眾從“讀玉器”的思路出發(fā),以文物說話泵喘,發(fā)揮館藏文物優(yōu)勢泪电,使其各顯其能,各施其職纪铺,選擇典型玉器展品來體現(xiàn)明清時期玉材歪架、器型、做工以及使用種類等各個方面的特點霹陡,讓觀眾觀后的收獲猶如在讀一部明清玉器鑒賞的圖書。
同時止状,由于遼寧省博物館的玉器藏品來源不同烹棉,既有宮廷玉作的作品,也有民間玉作的作品怯疤,將宮廷作品與民間作品結合使用浆洗,這是本次展覽的特色之一。另外集峦,將偽古玉作為一個重點單元伏社,盡可能地展現(xiàn)各種做偽方法,還采用真?zhèn)螌Ρ鹊姆绞剿伲層^眾有更直觀的認識摘昌。
5、夢里家山——旅美遼寧籍畫家侯北人捐贈作品展
自從2010年起高蜂,侯北人張韻琴夫婦陸續(xù)向“遼博”捐贈繪畫和書法作品聪黎,共計一百五十多件。這些作品代表了侯先生融匯古今备恤,和諧中西的藝術成就稿饰,圓了他海外游子七十年的歸家之夢锦秒。
侯北人先生從事中國畫創(chuàng)作已達七十余載。早年隨李仲常習畫喉镰,在國民政府任職期間旅择,曾求教于黃賓虹、傅抱石侣姆、鄭石橋等前輩生真。旅居海外后,與張大千铺敌、朱屺瞻汇歹、馮其庸等過往甚密,并留下了許多畫作及珍貴的書信資料偿凭。侯北人的早期作品采用中國傳統(tǒng)繪畫技法产弹,中后期作品中出現(xiàn)了潑墨及大氣磅礴的大面積色塊對比,尤其是二十世紀六十年代與張大千先生交往后受其陶染弯囊,兼受美國抽象主義的影響痰哨,畫風驟變,為中國繪畫賦予了新的內涵和形式匾嘱。
他的繪畫中反復出現(xiàn)長白山斤斧、千山和家鄉(xiāng)荷塘,誠如先生所言:“則我所追求者霎烙,不外是力求家山無比的輝煌燦爛撬讽,以響告世人而已”。
6悬垃、指點江山——“毛澤東詩詞”名家書畫展
毛澤東游昼,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締造者,偉大的無產階級革命家尝蠕、政治家烘豌、軍事家,同時又是一位杰出的詩人看彼。毛澤東的詩詞廊佩,大氣磅礴,內涵深刻靖榕,韻味雋永标锄,以波瀾壯闊的社會革命和歷史斗爭場面為創(chuàng)作題材,以革命家和藝術家的獨特感受序矩,史詩般地再現(xiàn)了中國革命風起云涌的歷史畫卷鸯绿,展示了一代偉人卓然于世的個性情懷,體現(xiàn)了世紀奇峰的孤絕特征。
偉人與詩人雙兼身份的毛澤東瓶蝴,使中國任何一個當代詩人都無法與他的詩詞盛譽相埒毒返。毛澤東的詩詞深深感染著這個時代的廣大藝術家們,加之他所倡導的革命現(xiàn)實主義和革命浪漫主義相結合的創(chuàng)作方法舷手,極大激發(fā)了書畫家們的創(chuàng)作熱情拧簸。在二十世紀60年代以來,“拜讀”男窟、“書繪”毛澤東詩詞蔚然成風盆赤,以毛澤東詩詞為內容的社會名家書畫作品,在諸多文藝創(chuàng)作中脫穎而出歉眷,獨樹一幟牺六。政治家、社會活動家汗捡、書畫家淑际、專家學者,有感于詩詞中所展現(xiàn)的卓越才思和雄大氣魄扇住,創(chuàng)作出一幅幅具有鮮明時代風格的作品春缕,同時也為今人記錄了一段歲月,一種激情艘蹋。
遼寧省博物館有幸庋藏五百余件以表現(xiàn)毛澤東詩詞為內容的書畫作品锄贼,其名家之廣,數(shù)量之多女阀,品質之精宅荤,在全國各博物館中首屈一指。在遼寧省博物館新館開館之際浸策,我們遴選出120件名家力作進行展出的榛,和廣大觀眾一同領略毛澤東詩詞永恒的藝術魅力和名家書畫璀璨的藝術風采。
“看萬山紅遍層林盡染晓淀,漫江碧透百舸爭流”
“無限風光在險峰”
“山 快馬加鞭未下鞍 驚回首 離天三尺三”
“雨后復斜陽,關山陣陣蒼”
“一橋飛架南北,天塹變通途”
7港华、情滿遼河——遼寧民間繡品展
刺繡的歷史由來已久立宜,作為高檔手工藝品,長久以來主要流行于上流社會灯帮,對大多數(shù)民眾來說施流,是可見不可得的奢侈品。
清代中晚期開始各個手工行業(yè)發(fā)展迅速银受,商品經濟空前繁榮宾巍,刺繡也逐漸進入普通百姓的家庭。與中原和江南相比选浑,東北地區(qū)的民間刺繡起步較晚,清代晚期到民國時期基本成熟隧膘,種類齊全疹吃、花樣繁多互墓,格調鮮明判莉。遼寧是滿族文化的中心券盅,民間刺繡根植于滿族歷史文化的肥沃土壤锰镀,散發(fā)著濃郁的地域特色,形成了淳厚花鹅、直白刨肃、簡略的藝術風格。
遼寧民間刺繡源于百姓現(xiàn)實生活盔然,出自市井鄉(xiāng)村女兒之手轻纪。雖不及王公貴族的奢華精致潦嘶,但集實用與裝飾為一體航厚,質樸幔睬、風趣的表現(xiàn)手法赦抖,極富感染力。
繡花鞋
披肩
服飾
另外新娜,這里還正在舉行“一個意大利記者鏡頭中的中國”攝影作品展还惠,由于3月份在北京魯迅紀念館看過這個展覽吸重,所以這次只是瞥了一眼。原來這位攝影師不僅游覽了大江南北嫉晶,而且還來過沈陽,留下了眾多珍貴照片。
本人自拍照
參觀所獲的宣傳冊
2015年5月3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