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我從舊書店買回來后看完的第一本小說,買回的時間經歷了幾個月永淌,由于自己的懶惰崎场,拖沓到現在才看完。
本人看書有一個習慣遂蛀,在小說看到一兩章后就會先去看看結局怎樣谭跨。名著類的書籍從開始就已帶上了悲劇色彩,現實主義的文學沒有那么多歡樂李滴。我不得不承認螃宙,這類小說并不是自己的閱讀偏好,這些也都是逼迫自己看下去悬嗓,淺淺帶過污呼,囫圇吞棗般。閑暇之余更愿意看些沒有營養(yǎng)的快閱讀文章和狗血小說包竹。
聽到路遙這個名字燕酷,首先想到的是《平凡的世界》籍凝,之前在學校圖書管看到過這部小說,無論精裝苗缩、平裝還是怎么樣的印刷饵蒂,都是三冊,怎樣都改變不了的厚度酱讶。對于強迫自己閱讀的人來說退盯,這并不是一個理想的閱讀長度,之后畢業(yè)了在舊書店再看見路遙泻肯,便是這本《人生》渊迁。
從市面上的通俗小說的角度來看,這并不是一個好結局灶挟。巧珍應該會等著高加林琉朽,在高加林再次被下放到農村時,重新與他復合稚铣∠淙或者高加林從此走出縣城,與黃亞萍就此落地大城市惕医,巧珍成為他過去的一筆耕漱。小說從高加林的角度出發(fā),那么理應考慮高加林作為“主角”的下場抬伺,可這畢竟不是市面上的通俗小說螟够。
如果從旁觀者的角度來看,高加林為了前途與巧珍分手沛简,和黃亞萍在一起并沒有什么錯齐鲤。從他讀書認字的那一刻起,他與巧珍的精神世界就已經不再同一個階層椒楣,他對文學侃侃而談,但巧珍只知家長里短牡肉,在高加林進入縣城當上記者的那一刻起捧灰,與巧珍之間的距離便已加寬。即使他內心對巧珍還依然存在著豐沛的情感统锤,但這些情感反而更讓他煎熬毛俏。如果他是一個足夠自私的人,那在黃亞萍提出邀請讓他去南京時就不會如此備受良心上的折磨饲窿,跑到橋洞下痛哭煌寇。橋洞下的痛哭,與黃亞萍相處時內心不時出現的停頓逾雄,更加體現了他是一個矛盾的人阀溶,但前途與情感的選擇腻脏,他最終還是牽起了黃亞萍的手。
被下放到農村后银锻,巧珍這時已經成為別人的妻子永品,但巧珍還是去請求高明樓讓給高加林繼續(xù)擔任教學老師。這更體現了巧珍的善良與真誠击纬,與高加林形成明顯對比鼎姐,就像順德老漢說的那樣:“你丟失了一個金子”。
印象最深刻的話是:“不要抱怨生活更振,生活是公平的炕桨,你應該抱怨自己”是啊,每個人都處在相似的環(huán)境里肯腕,有些人成為了自己夢寐以求的樣子谋作,而有些人一直這般碌碌無為。抱怨環(huán)境嗎乎芳?那為何同樣的環(huán)境遵蚜,人卻百態(tài)?終究生活著的是自己奈惑。
我們都不是什么高尚的人吭净,很難在前途與愛情里做出最好的選擇,如果是身邊的人肴甸,在面臨選擇時寂殉,我們也很難勸解他,不要放棄那個赤忱的心原在,對你赤城的人友扰。
人生往往有許多選擇路口,并不能保證每一次選擇都是正確的庶柿,錯過的村怪、未踏出那一步的、漸行漸遠的浮庐,最終是否會后悔甚负?停留在原地也是一種選擇。在沒有做出那一步之前审残,一切都是空白梭域。伸手觸碰得到的只管向前走就是了,而碰不到的搅轿,那是虛妄病涨。
小說最終章上看寫著并非結局,那最終的結局該是怎樣璧坟,想要繼續(xù)看下去既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