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句話你認同嗎?“清官難斷家務事”芋齿。如果你認同,我認為那就意味著你的家庭與家族是混沌共生的成翩。
我想從一個故事給你講起。一個女孩麻敌,她是我的一位來訪者,有一天她聽說前男友訂婚了赢赊。剛聽到這個消息時级历,她有些難過,但是鱼喉,當在朋友圈看到訂婚現場的一張照片時,她突然覺得自己可以祝福前男友和那個女孩了锋边。
這樣聽來编曼,她真是善良,對嗎掐场?但我和她深聊下去后才發(fā)現贩猎,她是在祝福自己吭服。準確地說蝗罗,她是在慶幸,幸虧訂婚的那個人不是自己串塑。因為,她在朋友圈看到的那這張照片讓她有些懼怕桩匪。
懼怕什么呢?照片上雙方重要家人都參加了闺骚,這讓她想屋匕,從此以后借杰,再沒有什么事是兩個年輕人自己的事了。他們所有重大的事情蔗衡,如結婚、生子和買房等逼纸,都需要雙方家屬济蝉,特別是雙方父母一致同意才行,否則不得安寧王滤。
之所以這樣想,是因為她自己家就是這樣的第喳。她父母的事踱稍,從來都不是他們父母和她這個核心小家庭單獨的事悠抹,而是兩個家庭的事扩淀,雙方家族都會參與。即便是很小的矛盾也很容易鬧得不可開交驻谆,就算是和睦相處時,彼此之間也像是一鍋濃得化不開的粥氛谜。
她從這樣的家庭中還得到兩個結論区端,第一個是她的外婆想控制每一個和她相處的人;第二個結論是杨何,奶奶比外婆更進一步,不僅想控制和她直接相處的人危虱,還想控制每一個關系唐全,別人怎么相處,奶奶也要管弥雹。
這個女孩所恐懼的延届,就是在家庭中很容易看到的漿糊邏輯。
我從自己多年做心理咨詢的經驗出發(fā)方庭,總結了六條漿糊邏輯:
漿糊邏輯1:
我的事也是你的事,你的事也是我的事械念;
我的事是所有人的事,所有人的事都是我的事髓窜。
假設你是A,家里還有BCDE四個人寄纵,按照這條漿糊邏輯,你會去干涉BCDE四個人的事程拭,反過來他們也會操心你的事定踱。
你還深深知道崖媚,改變自己有多難恤浪,但你卻會抱著這樣一種想法:改變別人會很容易。于是水由,你在操心別人并想讓對方改變這一點上,會特別有動力泥张。
漿糊邏輯2:
所有關系鞠值,都是我的事。
這一條邏輯讓事情變得更加復雜彤恶,本來,你可以有簡單的活法粤剧,只去處理和你直接相關的關系AB挥唠、AC、AD和AE弧关,至于BCDE間的關系唤锉,你盡量不干預。
漿糊邏輯則是窿祥,BCDE他們怎么相處,也是我的事嗤瞎。并且,我和誰相處贝奇,也是每個人的事。
持有這一條漿糊邏輯時毕源,人就沒有了隱私感,也必然會陷入口舌中霎褐,因為希望所有人能看見自己在所有關系中都是好的该镣,我的好、我的冤屈俱饿,你們都該知道塌忽,都該為我說話。
我可以拿我的親身經歷來說說這種邏輯土居。我的老家在河北,回老家的時候棉圈,我習慣了和村里人聊天的眷蜓,聊聊家長里短。但慢慢的德召,我總結出一點,所有人談的就是一件事:我對B很好上岗,可B對C竟然比對我好蕴坪,你說說這對嗎?
明白這一點后呆瞻,我就開始回避這類聊天了。
這種漿糊邏輯栋烤,是家庭關系總是一團漿糊的關鍵所在,誰想管事誰就會被累死买窟。那個最想管事的人薯定,常常正是各種沖突的根源,因為他攪進了所有關系亏推,因此制造了大量的問題年堆。
漿糊邏輯3:
你們=你,我們=我变丧。
這種邏輯就是你家任何一個人讓我不快,你都要負責童擎;你讓我不快攻晒,我找你全家麻煩。
例如鲁捏,媳婦和婆婆起沖突,要找老公麻煩乙嘀;老公和媳婦發(fā)生沖突破喻,也要找父母盟榴。總是在“告狀”中,事情因此很容易鬧大几莽。
這種簡單思維宅静,其實是沒有分化出“我”和“你”,更沒有分化出“我”和“我們”姨夹、“你”和“你們”的區(qū)別。
我認識一位法官峭沦,他對我說逃糟,他認為九成離婚案是父母逼孩子離的。我也知道很多類似的事件菇肃,根源就是鬧事的父母,沒有將小兩口的家庭視為一個獨立的家庭巷送,而仍然將自己與孩子視為“我們”笑跛,將孩子的伴侶和父母視為“你們”聊品。
我的一位男性來訪者,想和妻子離婚時翻屈,有了巨大的擔心。他告訴我說惊窖,他和妻子是同一個地方的人厘贼,他們雙方的家族在當地很有影響,整體上兩家關系不錯毁欣。當地是非常重傳統(tǒng)的,如果他們倆離婚凭疮,只怕會導致兩個家族成為仇敵,甚至會走到斷絕關系的份上寞肖∷ル纾可以說,他們小兩口不能處理“我”和“你”的事栅葡,而是得先去思考雙方家族構成的“我們”和“你們”尤泽。
這條漿糊邏輯,會嚴重影響核心家庭的幸福熊咽。
核心家庭闹丐,也叫再生家庭(family of procreation),相對于原生家庭(family of origin)這個概念卿拴,是指我們成年后所成立的家庭,原生家庭會影響或決定核心家庭文狱。
太多家庭中缘挽,雖然兩個人結婚了,但仍然將“我”視為“我們”壕曼,也就是原生家庭的一員腮郊,而將伴侶視為“我們”之外的外人。
例如兩口子因為家人吵架纹蝴,即便是家人做錯了踪少,我們也常會聽到這樣的辯護:他們是我的家人疤涟病兼犯!可見這里的意思就是說集漾,他們和我構成了“我們”,我們是一體的纬霞,其他人都是“你們”驱显。而這樣的辯護,是將自己的伴侶推向了對立面伏恐。
這一點上會有性別差異栓霜。男人容易將母親與家人視為自己人胳蛮,而將妻子視為外人。但是在傳統(tǒng)文化影響下仅炊,女人沒有可以后退的娘家,所以難以和自己原生家庭還保持著“我們”的感知孟岛。直到生了孩子渠羞,才與自己孩子構成了“我們”。
漿糊邏輯4:
把二元關系中的問題歸咎于對方智哀,也就是“你”次询。
最常見的一種形式就是:我過得不好,是因為“你”瓷叫。
例如屯吊,太多人面臨離婚時送巡,會說因為對方不夠好,沒有給自己帶來想要的生活或者幸福盒卸。
事實上骗爆,以我的了解,這常常都是歸咎而已蔽介。很多時候摘投,即使換一個他們理想中的完美伴侶,他們仍然感受不到幸福和滿足虹蓄。
漿糊邏輯5:
把二元關系里的問題犀呼,歸咎于“他”外臂。
這個很容易理解宋光,A和B之間出了問題跃须,歸咎到C身上菇民。這是為了捍衛(wèi)自己和重要客體第练,于是要把“我”和“你”的關系中的問題,都歸咎給“他”這個第三者婴梧。
這種情況在三角戀中很常見塞蹭,我們常會看到有女性遇到丈夫出軌番电,首先想到的不是攻擊丈夫这刷,而是把怒火傾倒給插足他們關系的第三者暇屋。
漿糊邏輯6:繞彎溝通
A對B不滿率碾,不和B直接說,而是說給C聽畜挥,讓C告訴B蟹但。
北大學者吳飛,在他的社會學經典著作《浮生取義》中客叉,寫過多個這類故事兼搏。其中一個故事是這樣的:一位父親想讓兒子給他修房子佛呻,但不和孩子直說,而是在另一個人面前怪孩子不給自己修房子绑莺。以這種方式紊撕,他想讓這個人去跟孩子說对扶,你爸想讓你給他修房子浪南。但兒子對父親這種方式很厭煩络凿,沒理會摔踱,結果這位父親就鬧起了自殺派敷。
吳飛喜歡使用“道德資本”這個術語來解釋這些現象,意思是试躏,如果這位父親主動去和孩子說颠蕴,希望孩子為自己修房子,那就消耗了自己的道德資本弱判,這樣和孩子的關系昌腰,就會失去一些道德優(yōu)越感。
從心理學看劫流,這位父親這樣做的主要原因有三個:
在二元關系中表達渴望或者不滿仍秤,張力太大诗力,而且個性不成熟的人,通常要表達的會是有些不切實際的想法和要求瓣窄;
A直接找B談康栈,容易有無能感和羞恥感;
因為不是“我”直接說給“你”的,所以我不用為這件事負責疙剑。這樣一來言缤,不管你是拒絕還是答應,我的情緒體驗都會弱很多僻孝。
*
以上就是我對于家庭關系中常見的漿糊邏輯做的不完全總結。家人之間的漿糊邏輯荞雏,想必除了這些還有很多羡疗。
我們可以看到,這些漿糊邏輯整體上會有這樣的作用:把事情的焦點痒钝,從個體身上拿開,也不聚焦在我和你的二元關系中栋荸,而是編織進復雜的關系中,把事情弄得越來越復雜匆背,以至于真像是“清官難斷家務事”。但是珍促,當我們把事情的焦點再還原到二元關系隙咸,甚至聚焦在個體身上時藏否,你會發(fā)現,事情會變得清晰簡單很多冠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