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引力波被NASA(美國航天局)正式捕捉到付翁,在中國則有一段“民間科學家談論引力波”的視頻被翻出來简肴,網上甚至因此掀起了罵戰(zhàn)。關于是否支持民間科學家胆敞,社會上存在兩種截然不同的態(tài)度:一種觀念認為民間科學家理論基礎不扎實着帽,大多缺乏可信的數據及推導杂伟,基本上就是忽悠人移层;另一種觀念則認為民間科學家值得尊重,因為他們有熱情赫粥、有想法观话,并且能在一個領域中研究十幾年甚至幾十年,有一些研究成果也是很正常的越平。而最近則有官員表示:民間科學家精神難得频蛔,但是也非常可憐秦叛。這恰恰反映了所謂“民間科學家”在中國社會中尷尬的現狀晦溪。
民間科學家現象反映出來的現狀之一,就是在中國研究自然科學是少數人的事情挣跋。大多數國人的科學素養(yǎng)仍處在較低水平三圆,自然科學得不到大眾重視。也許有人會說:在今天官本位、金本位橫行舟肉,炒一下房地產就可以賺一個科學家一輩子的薪水修噪,沒人愿意費盡心力卻清貧一生。這確實有一定的道理路媚,但是從歷史的視角去觀察黄琼,我們會發(fā)現,古代中國和現代中國在自然科學發(fā)展研究方面有著某些相似——只有少數人達到高度成就整慎,大眾的科技參與度極低脏款。如何從歷史中分析原因,汲取經驗教訓裤园,對我們中國以后的科技發(fā)展大有裨益弛矛。
比如南北朝時期的祖沖之(429-500)可以把圓周率精確到到小數點后第七位,領先世界1000多年比然,然而可悲的是祖沖之寫過《綴術》五卷(被收入著名的《算經十書》中)丈氓,《隋書》評論“學官莫能究其深奧,故廢而不理”强法,時人認為《綴術》理論過于深奧万俗,計算太過精密,難以理解饮怯,所以祖沖之的學術成就沒有后人可以繼承闰歪。
再如唐玄宗年間的一行和尚(僧一行,俗名張遂蓖墅,683-727)库倘,是世界上首次測量本初子午線長度的人,其改良的渾天儀可反應日月星辰的運行軌道论矾,從這個角度我們甚至可以認為中國人首次證明地球是圓的教翩。其修訂的《大衍歷》把一年分為24個節(jié)氣,對指導中國農業(yè)生產產生了深遠的影響贪壳, 還被當時的遣唐使帶到日本使用饱亿。但是一行和尚由于勞累英年早逝,其生前所著也散失殆盡闰靴,無從稽考彪笼。
這樣的例子還有東漢發(fā)明地動儀的張衡、北宋大科學家沈括蚂且、元朝著名科學家郭守敬配猫、明末清初著有《天工開物》的宋應星等等,他們無不創(chuàng)造了當時的科技奇跡杏死。試想泵肄,如果古代也有諾貝爾獎佳遣,估計相當一部分獲得者應該都是中國人了。
然而可惜凡伊,中國古代這些偉大科學家的成就基本上在其本人死后就不再得到繼承和發(fā)揚零渐,普通民眾甚至對科技的神奇披上神話的外衣,好像這些人能通神鬼系忙,可呼風雨诵盼。典型的例子就是唐朝天文學家、數學家李淳風银还,普通民眾最津津樂道的是他傳頌千年的《推背圖》风宁,這些晦澀模糊的詞句里面似乎可以看透未來。他在天文蛹疯、數學戒财、歷法方面的成就更只是被當成神話而已,人們狀其多智而近妖捺弦,好似三國時期的諸葛亮(諸葛亮的木牛流馬饮寞、諸葛連弩等科技發(fā)明在當時人心中只是妖法一般的存在)。
縱觀整個中國古代科技史列吼,我們不難發(fā)現筆者開始提出的觀點基本無誤:自然科學在中國歷史中幽崩,一直是少數人的領域,人民大眾很少實際重視和參與寞钥。這里所說的重視慌申,不是當今網民大罵戲子收入過高要求給科學家加工資,而是作為普通人關心科技發(fā)展理郑、學習科學基礎知識蹄溉、參與自然科學活動。在中國歷史中您炉,全民重視并積極參與的恐怕只有做官發(fā)財了柒爵。
把目光投降遠在西方的歐洲,則情況大不一樣邻吭,歐洲文明的起源古希臘文明從一開始就非常重視哲學與自然科學餐弱,我們熟知的畢達哥拉斯(約公元前580~約前500)宴霸、亞里士多德(公元前384-前322)囱晴、歐幾里得(公元前325-前265)、阿基米德(公元前287-前212)就是活躍在那個時期的偉大科學家(數學家)瓢谢,關于他們的事跡一般人也都耳熟能詳畸写,這里就不一一贅述。而隨著歐洲歷史的發(fā)展氓扛,人們對于自然科學的熱情與重視幾乎從未斷絕枯芬,即便經歷黑暗骯臟的歐洲中世紀论笔,即便有很多人為了自然科學真理獻出生命,自然科學之火都從未熄滅千所,一直與神學狂魔、文學、藝術等一起流淌在歐洲人的血液里淫痰。到了文藝復興時期更是爆發(fā)式發(fā)展最楷,一下子讓整個歐洲的科技水平趕超東方的中國。
那么待错,為什么會說中國大眾不如西方重視自然科學是由地理因素決定的呢籽孙?筆者不直接用地理因素回答這個問題,而是用文字火俄、政治、生活三個因素分別回答:
文字因素:經過現代科學教育的我們基本上都能理解辟躏,對于數學奸鬓、物理學等自然科學的學習理解,字母對漢字有著先天性的優(yōu)勢谱仪。試想我們把所有數學犹菇、物理公式都轉化成漢字表達,恐怕每個人都會看的頭大芽卿。從而也不難理解揭芍,為什么祖沖之用漢字撰寫的科學著作難以得以流傳,因為太不直觀卸例。漢字是感性的表意象形文字称杨,而科學則是必須依靠嚴謹的邏輯公式,在表意象形和清晰邏輯之間切換筷转,確實太費腦力(所以說現代中國人普遍學數學困難是有歷史和文化原因的)姑原。而用字母和符號表達的科學公式,則相對簡單易懂很多呜舒。
那么文字因素則與地理因素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锭汛,象形文字的產生和發(fā)展有賴于一個長期穩(wěn)定的社會,如果這個社會人口流動性差則更好了袭蝗,因為象形文字學習起來較為困難唤殴,要學習成百上千個文字必須耗費比較久的時間。而字母文字的產生和發(fā)展對社會穩(wěn)定性的要求則沒有那么高到腥,即使有較大的人口流動朵逝,學習幾十個簡單易寫的字母還是非常容易的。
而中國自確立農耕為主體后乡范,整個社會就趨于穩(wěn)定且容易做到自給自足配名,所以智者們有時間造出上千個象形文字來一一對應生活中遇到的事物啤咽,同樣也有時間把這些繁復的文字教授給下一代。以農耕為主體則完全由中國的地理環(huán)境決定渠脉,溫暖的氣候宇整、廣袤的平原和肥沃的土壤讓華夏兒女可以定居在一個地方依靠種植農作物就能活下來。
但是歐洲沒有中國古代那么好的地理環(huán)境芋膘,歐洲氣候較寒冷没陡,土壤肥厚的地方并不多,很難依靠一片土地就能自給自足的古歐洲人索赏,必須經常遷徙或者從事貿易獲取生活必需品才能活下來盼玄。而這就造成了歐洲社會人口流動性較大。如此潜腻,古代歐洲人創(chuàng)造的文字無法像中國那樣繁多復雜埃儿,能代表簡單音節(jié)的字母就成了他們最好的選擇。值得對比和注意的是融涣,古埃及(北非)童番、古巴比倫文明(西亞)都是使用象形文字的,但是由于土地有限威鹿、戰(zhàn)亂等原因人口流動性較大剃斧,都沒有存活下來,只有相對簡單的字母得以生存并在歐洲流傳開來忽你,所以我們現在看歐洲各國使用的字母基本大同小異幼东。
小結一下,文字是影響科技發(fā)展的重要因素科雳,而地理環(huán)境則決定了文字的產生及發(fā)展根蟹。
生活因素:科技、哲學和藝術都是源自生活并高于生活糟秘,并且最終服務于生活简逮。古代文明中的大部分科技發(fā)明都是在日常生活中創(chuàng)造發(fā)現的。但是中歐在科技發(fā)展方面有一個很大的區(qū)別就是:中國更偏于具體實用尿赚,歐洲更偏于抽象邏輯散庶。
以差不多同時期的春秋戰(zhàn)國和古希臘舉例,春秋戰(zhàn)國時期科技主要體現在當時的戰(zhàn)爭工具上凌净,如攻守城器械(墨家為典型)悲龟、青銅兵器(后期有鐵質兵器)及弓弩箭等等,非軍事用途的科技發(fā)展則以水利泻蚊、天文躲舌、生活用具等攸關生活的方面為主。在哲學方面如儒家性雄、法家没卸、兵家、墨家秒旋、縱橫家等也多以富兵強國為最終目的(道家是例外约计,但是發(fā)展的更接近玄學)。而古希臘則在幾何學迁筛、代數學煤蚌、物理學等方面有著卓越的發(fā)展,與日常生活可以有較大的脫離细卧,哲學也多為研究人類和自然本質的類型尉桩,與當時的政治軍事生活有一定的脫離。
從地理環(huán)境的角度看贪庙,春秋戰(zhàn)國時期的中原地區(qū)蜘犁,地形廣袤平坦,產生的農耕文明由于較高的單位生產面積可以養(yǎng)活更多的人口——據推算當時東周分封的各諸侯國總人口約為2500萬~3000萬之間止邮。而歐洲由于自然環(huán)境的影響只能更多發(fā)展畜牧捕撈業(yè)这橙,單位面積產能較低,以雅典城邦為例导披,鼎盛時期公民人口約為10萬屈扎,非公民人口約為40萬,合計不過50萬撩匕。當時整個歐洲的總人口不過百萬級別鹰晨。造成的區(qū)別是中國人口相對稠密,歐洲則地廣人稀止毕。稠密的人口要想生存的后果:一是不斷改進生產工具提高生產力并村,二是消滅別國人口占領別人的土地和資源。地廣人稀的歐洲則可以一定程度上脫離這種情況滓技,人們有更多時間思考人與自然的本質哩牍,從而可以更好地發(fā)展自然科學與哲學藝術。
政治因素:通過歷史我們不難看出令漂,中國古代的大科學家在科技領域做出的成就主要是為了服務統治階級膝昆,而歐洲古代的大科學家們做出的成就跟統治階級的關系就不大。古代中國中央集權的政治情況讓普通人上升的道路基本上只剩下做官一條路叠必,而古歐洲權力分散的整治情況則更有利于普通人在自然科學荚孵、哲學、宗教纬朝、藝術和文化等多領域發(fā)展收叶。同樣是“智者”的概念,在古代中國和古代歐洲的差別就十分明顯共苛。
還是以相同時期的春秋戰(zhàn)國與古希臘名人舉例:春秋戰(zhàn)國時期的鬼谷子以培養(yǎng)人才為名判没,是中國人千年崇拜的智者蜓萄。孫臏、龐涓澄峰、蘇秦嫉沽、張儀、商鞅等都是他的門生俏竞,這些徒弟各有特色绸硕,但有一個共同特點——學以致用于服務統治者。而古希臘的蘇格拉底徒子徒孫里也是名人輩出魂毁,他和他的徒弟柏拉圖玻佩、徒孫亞里士多德并稱為“希臘三賢”,除此之外還有畢達哥拉斯席楚、歐幾里得咬崔、阿基米德等大科學家,他們不需或不屑為統治階級折腰酣胀,阿基米德死在羅馬士兵的劍下的時候還在畫幾何圖形刁赦,似乎耿直得有些愚昧,但并不妨礙歐洲人把自然科學領域的偉人當成智者繼續(xù)崇拜闻镶。
中國歐洲兩地的政治形態(tài)為何如此不同甚脉?這和地理環(huán)境有著密切的關系。在中國铆农,東面有渤海牺氨、黃海、東海墩剖,南面是南海和東南亞熱帶雨林猴凹,西面是各種高聳的山脈和大片的沙漠,北面則是寒冷的戈壁和草原岭皂,只有中間這一塊郊霎,地形平坦、土地肥沃爷绘、風調雨順书劝、不太冷也不太熱。這一大片好地方無論分裂成多少國家土至,最后總會被統一购对,就是因為中華民族發(fā)源于這一塊寶地之中,人口擴張迅速陶因,周邊的東夷骡苞、南蠻、西戎、北胡都被迫遷徙到自然環(huán)境較為惡劣的地方去解幽,或者直接被炎黃子孫融合贴见。占有絕對優(yōu)勢的單一民族及文化造成的結果就是無論哪朝哪代,都以統一中國為基本任務亚铁。而歐洲地理環(huán)境相對較差蝇刀,歐洲較多的半島螟加、島嶼及多山的地形導致各國之間有著巨大的天然屏障徘溢,是冷兵器時代很難逾越克服的統一困難。從歐洲地形圖上我們可以看到比利牛斯山脈隔開了法國和西班牙捆探,阿爾卑斯山脈隔開了意大利和法國然爆、德國,英吉利海峽則讓英國獨善其身……加上古代歐洲種植業(yè)不發(fā)達造成的人口總數較少黍图,使得各國都缺乏統一歐洲大陸的野心曾雕。中國統一的民族和國家非常容易形成
中央集權的政治制度,而歐洲因自然條件造成了相對均衡的民族分布助被,權力就較為分散剖张。
通過以上從文字、生活揩环。政治三方面的分析我們不難看出搔弄,中國不重視自然科學的傳統,根源和地理環(huán)境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丰滑。地理環(huán)境深刻影響了一個地方的文字類型顾犹、生活方式和政治狀態(tài),而文字褒墨、生活和政治則深入影響著一個民族對自然科學的態(tài)度炫刷。
很多人或許對此觀點不以為然,認為地理決定論只是巧合而已郁妈,或許他們會舉出個別例子反駁這個論點浑玛。筆者也承認地理決定論只是分析問題多種方法中的其中一種,但是筆者在前文(參見拙作《冷歷史系列:淺談地理決定論之從中國和歐洲對比說起》)中就提到的:地理決定論衡量的時間尺度越長噩咪,這種理論就越準確顾彰。而且筆者也堅持地理決定論是非常根本的分析方法,是決定論中的決定論剧腻。
回到本文開頭提到的民間科學家的問題拘央,很多國人認為“民間科學家”與“正牌科學家”之間的最重要的區(qū)別是數學基礎的差別。筆者認為這是一種謬誤书在,以牛頓發(fā)現并證明萬有引力為例灰伟,假如牛頓沒有數學基礎,只是發(fā)現了萬有引力的存在,而沒有證明并計算出萬有引力公式栏账,在現在的中國則多半會被當成“民間科學家”對待帖族。而這種發(fā)現式的科技創(chuàng)新也是自然科學領域不可分割的重要部分。我們舉幾個例子:
提出生物進化論的達爾文缺乏數學基礎挡爵,主要依據對各地的地理和生物的觀察總結規(guī)律得出來生物進化論竖般;
現代遺傳學之父孟德爾的工作是神父,同樣沒有多高深數學基礎的他在“不務正業(yè)”的時候通過種豌豆發(fā)現了孟德爾第一茶鹃、第二遺傳定律涣雕,成為遺傳學領域的奠基人。在他的論文中闭翩,用到的數學理論非痴豕基礎,初中生完全可以駕馭疗韵。
其實兑障,“只有少數幾門科研領域對數學能力有嚴格要求,比如粒子物理蕉汪,天文物理和信息理論流译。在其他科學領域中,提煉出新概念的能力才是最為重要的——一個合格的科研工作者應該具有豐富的想象力和敏銳的直覺者疤「T瑁”“對于許多有志于成為科學家的年輕人來說,數學是一大難題宛渐。不懂高等數學怎么去鉆研科學呢竞漾?告訴大家一個職業(yè)秘密。當今世界上許多最有成就的科學家在數學上堪稱半文盲窥翩∫邓辏”——哈佛大學榮譽退休教授E·O·威爾遜(他本人數學就不好)
所以筆者對民間科學家是持堅定支持態(tài)度的,即便他們數學不好寇蚊,即便他們學歷不高笔时,但是他們依然可以發(fā)現科技領域的新概念。更何況很多“正牌科學家”一門心思研究怎么做官去了仗岸,不見得比民間科學家在具體領域更優(yōu)秀允耿。只是筆者希望以“民間科學家”為名招搖撞騙的人能少些。
大家對哪些歷史或當今的各類現象感興趣可以留言扒怖,筆者會盡量用地理決定論的角度給各位留言者解釋较锡。
——作者倉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