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課堂的上課鈴聲再一次在太空敲響跑杭!
自從2021年10月16日,神州十三號載人飛船成功發(fā)射咆耿,太空三人組就一直牽動著全中國人民的心德谅!
看著他們成功出艙,看著葉光富和翟志剛給王亞平設計發(fā)型萨螺、剪頭發(fā)...
這一次窄做,他們又有了新任務!開直播課慰技!
為了將綜合效益發(fā)揮到極致椭盏,中國空間站推出了首個太空科普教育品牌“天宮課堂”!
首次授課活動吻商,將于近日面向全球進行直播掏颊!大家又可以再一次見到親切的王亞平老師巴刻!
激動的心贱田,顫抖的手揽咕!
要知道距離上次太空授課谤民,已經有8年之久了淮野!
2013年6月20日上午10點崎坊,航天員王亞平在聶海勝碌补、張曉光協(xié)助下帶來了一堂別開生面的太空課堂斤寇。
當時捎稚,全國有6000余萬中小學生觀看授課直播乐横。
“我是王亞平,本次授課由我來主講阳藻∥保”
2013年,王亞平是主講老師腥泥,聶海勝助講匾南,張曉光攝影。
當時蛔外,王亞平為學生們展示了五個基礎物理實驗:質量測量蛆楞、單擺運動溯乒、陀螺實驗、水膜實驗和水球實驗豹爹。
眾所周知裆悄,太空是一個失重的環(huán)境。
那么臂聋,物體的運動軌跡還會和平時在地球上看到的一樣嗎光稼?
為了讓所有的同學,能最直觀的了解「失重」的概念孩等,聶海勝老師還表演了一幕“中華神功”艾君。
看著盤起雙腿,在實驗艙里懸浮著的聶海勝肄方,王亞平輕輕地一推冰垄,聶海勝就在艙內慢慢地飄了起來,還翻了個跟頭权她。
原來虹茶,這就是失重啊隅要!
還在驚嘆著“神功”的小朋友們蝴罪,馬上就迎來了王亞平老師的第二個問題:太空中,怎么稱體重步清?
原來洲炊,太空有專門的質量測試儀。
聶海勝還親自展示了操作方法尼啡。
牛頓第二定律、圓周運動询微、定軸特性等抽象的物理知識崖瞭,通過這些宇航員老師的演示和講解,被直觀地呈現在了大家的眼前撑毛。
飛天夢永不失重书聚,科學夢張力無限!
每一個孩子藻雌,都曾幻想過成為一名航天員雌续,都曾夢想要飛上藍天。
雖然胯杭,這節(jié)課只有短短的五十分鐘驯杜,但是,它在孩子們的心里埋下了科學的種子做个。
同時鸽心,也點燃了很多學生的航天夢想滚局。
成為一個宇航員,難嗎顽频?
很多孩子在看完直播后藤肢,都問出了這個問題。
這個答案顯而易見:難糯景。
神州十三上的航天員有三個嘁圈,60后的翟志剛、80后的王亞平和80后的葉光富蟀淮。
他們每個人的故事都不簡單最住。
“我已出艙,感覺良好灭贷!”
「太空漫步第一人」翟志剛在廣闊無垠的太空中温学,揮舞著鮮紅的五星紅旗的樣子,讓所有中國人都格外的驕傲甚疟!
但是仗岖,我們不知道的是,他曾面對過多大的困難览妖,熬過多少枯燥反復的時光轧拄。
翟志剛說:“最難的不是訓練有多難,工作有多難讽膏,學習有多難檩电,最難的是如何能夠把一件簡單的事,用最高的標準和熱情十遍百遍地做好府树±”
從神州7號到神州13號,就已經有13年了奄侠。
在翟志剛看來卓箫,這十三年才是對他真正的考驗,他每天都要重復最基礎的訓練垄潮。
但是烹卒,他做到了。55歲的翟志剛依舊保持著優(yōu)良的成績和良好的身體素質弯洗。
和翟志剛一樣旅急,王亞平也是第二次踏足太空。
作為首個出艙的中國女航天員牡整,她需要比別人花費更多的時間和精力藐吮。
由于出艙對身體負荷有更大的要求,王亞平在體質鍛煉上默默地對自己提高了要求。
超重耐力訓練中炎码,她要承受8個G的重力加速度盟迟;體能強化訓練中,她的成績比滿分要求的還要好潦闲;體質器械訓練中攒菠,她在規(guī)定課時外加練一小時...
王亞平說:“成為航天員后,我發(fā)現自己做了很多以為自己做不到的事歉闰,這種成就感是無與倫比的辖众。”
和兩位“老資格”相比和敬,葉光富是第一次執(zhí)行太空任務凹炸。
在別人眼中 ,葉光富是一個“永遠都不知道疲倦的人昼弟∑∷”
在航天員的洞穴訓練中,陰冷潮濕舱痘、險象環(huán)生的環(huán)境讓這6天6夜的探險格外漫長和險峻变骡。
但是,葉光富不僅順利地完成了任務芭逝,還是第一個走出洞穴的航天員塌碌。
葉光富認為人生之所以精彩,就是因為有這些漫長而又艱辛的奮斗過程旬盯。
他說:“我們每一個航天員不是在飛天就是在為了飛而奮斗的路上台妆,我也是如此∨趾玻”
神箭沖碧宇接剩,天和傲蒼穹。
在他們身上萨咳,我們看到了中國人的韌性和堅強搂漠。
這種精神必將感染所有的孩子,激發(fā)他們對科學某弦、對航天、對未知的未來的夢想和探索精神而克。
神州十三號發(fā)射成功后靶壮,有一位96年出生的小伙子悄悄的紅了眼眶。
他是任朝陽员萍,上海航天技術研究院載人飛船測控通信分系統(tǒng)的主管設計師腾降。
“我第一次到基地執(zhí)行任務時,就遇到了我的偶像王亞平碎绎。八年前螃壤,她點亮了我的航天夢抗果;八年后她帶著我的夢想再次飛天〖榍纾”
8年前冤馏,17歲的任朝陽和6000萬名學生一起聽了王亞平的這堂太空物理課。
從此寄啼,他對航天事業(yè)產生了巨大的興趣逮光。
“當時我17歲,短短幾十分鐘墩划,我的太空夢發(fā)芽了涕刚。特別想以后做與航天有關的事∫野铮”
在大學畢業(yè)后杜漠,即使有很多選擇,任朝陽毅然地選擇了航天察净。
能參與這一次神州十三發(fā)射任務驾茴,任朝陽覺得像是一場夢想的輪回。
他也希望塞绿,這次天宮課堂能為更多的孩子種下夢想沟涨,腳踏實地,勇往直前异吻!
王亞平說:“曾經有人說我們不缺少種子裹赴,但是我們缺少的是播撒種子的人【骼耍”
空間站就像是一個龐大的教學基地棋返,蘊含著得天獨厚的教育資源,它可以激發(fā)孩子對科學精神和航天事業(yè)的熱情雷猪!
少年強睛竣,則國強!
為孩子從小種下科學家的夢想求摇,讓他們向所有的航天事業(yè)員工射沟、科學家學習!點燃興趣与境,擁抱夢想验夯,這是成功的第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