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陳士奇是銅山歷史上著名的三忠臣之一决摧,居銅山城西涣脚,人稱西陳示辈。黃道周說他可以援干而舞,即能手持武器馳騁沙場涩澡。銅山陳姓有六大支脈顽耳,據(jù)《南嶼陳氏族譜》記載,陳士奇為南嶼陳氏八世祖妙同,官至四川巡撫射富,殉難死節(jié),贈兵部尚書粥帚,祀鄉(xiāng)賢祠胰耗。
南嶼陳氏開銅始祖陳茍住,原在興化府服役芒涡,調(diào)防銅山所柴灯,戍守?zé)煻丈椒榛鹋_,家眷隨軍入居銅山费尽,從此在銅山開基立業(yè)赠群,繁衍子孫后代。茍住公生二子旱幼,長房德光查描,次房德明。德光傳宗慶柏卤,傳致祥冬三,傳大昭,再傳為六世祖曰良缘缚,是陳士奇的祖父勾笆。
明朝前期,國泰民安桥滨,海晏河清窝爪,南嶼陳氏家族和其他生活在銅山城的家族一樣,一邊戍守海疆齐媒,一邊墾荒耕作酸舍。到明朝中期,銅山城生齒漸繁里初,文教漸興啃勉,一些天資聰穎的銅山子弟經(jīng)過府縣的篩選考試,取得庠生資格双妨。
庠生即庠士淮阐,俗稱秀才叮阅,這是功名的初級階段。要獲得秀才資格很不容易泣特,必須經(jīng)過縣試浩姥、府試、院試的層層選拔考試状您,全部合格才能得到勒叠。成為秀才后,能享受一些特權(quán)膏孟,如政府發(fā)給“廩食”眯分,即按時免費提供口糧。見到地方官不必叩頭下跪柒桑,犯罪不能輕易打屁股弊决,不用服徭役等等。當時有九人高中秀才魁淳,其中之一是曰良公飘诗。從此之后,曰良公成為漳州地區(qū)受人尊敬的人界逛,“傳茂才公曰良昆稿,始著學(xué),成為漳祭酒息拜∶驳眨”茂才是秀才的別稱,曰良公開始以詩書治家该溯,嚴格教育下一代。
族譜記載别惦,六世祖曰良狈茉,字愧吾,庠生掸掸。與妻子黃氏合葬于四都竹港村池州山氯庆。繼妣江氏,葬城垵石雞上大山崙扰付。陳士奇中進士后堤撵,重新修筑了祖父母的墓塋,“孝孫陳士奇樹羽莺∈底颍”曰良公生二子,長子焯盐固、次子燁荒给。陳焯就是陳士奇的父親丈挟。
陳焯字景命,號學(xué)箕志电∈镅剩《東山縣志》記載:“崇禎七年(1634),倭寇進犯銅山挑辆,南嶼漁民陳焯帶領(lǐng)民眾例朱,設(shè)暗鼎陣,打退倭寇鱼蝉∪鬣停”長期以來,人們認為這位陳焯是陳士奇父親蚀乔,然而烁竭,與族譜記載有兩點不符,其一吉挣,陳士奇父親在前二年已經(jīng)去世派撕。其二,他的身份是秀才睬魂,不是漁民终吼。
2.
從祖父開始,他家逐漸從耕戍之家向詩書之家轉(zhuǎn)變氯哮。學(xué)箕公的生長環(huán)境是“內(nèi)承嚴訓(xùn)际跪,出從諸英俊游”。他喜歡讀漢代以上的經(jīng)典喉钢,參加考試常常獲得第一名姆打,于萬歷二十一年(1593)考中秀才,但因眼疾沒能進一步獲取功名肠虽,轉(zhuǎn)而認真督促兒子們讀書幔戏。
學(xué)箕公忠厚善良,不但孝順父母税课,對繼母江氏也非常孝順闲延。與人相處低調(diào)隨和,極有見識又能謙讓他人韩玩。他有知人之明又愛惜人才垒玲,看到黃道周稟賦異于常人,就催促陳士奇跟黃道周交朋友找颓『嫌看到陳瑸家境窮困,就鼓勵他努力學(xué)習(xí),將來必能出人頭地想暗「竞梗看到讀書人家中的炊煙沒有升起,馬上去關(guān)心接濟说莫,目的是保護讀書人的種子杨箭。
后來,陳士奇榮登進士储狭,朝廷賜恩互婿,學(xué)箕公受封承德郎、禮部精膳司主事辽狈。他越是榮耀越內(nèi)斂慈参,有意避高就低,僅在漳浦縣衙門謀一個幕僚的職位刮萌,漳州知府聽說后驮配,送禮問候,他婉拒不收着茸。日常生活中壮锻,學(xué)箕公寬宏大度,有賣瓜者爭座位涮阔,他就禮讓人家猜绣。被人撞倒摔傷,他說人家不是故意的敬特,不用賠罪掰邢。
學(xué)箕公世事洞明,淡泊寧靜伟阔。晚年達到內(nèi)外通徹辣之,物我相融的境界,曾說:“學(xué)問‘于無用’僅三字得力皱炉』彻溃”他以此化用了莊子無用之用的思想。魏忠賢專權(quán)時候娃承,陳士奇正好在朝為官,學(xué)箕公萬里修書說:“士君子有憂時之心怕篷,不必有憂時之語历筝。”這話對于從政經(jīng)驗不足的人特別有警醒意義廊谓。學(xué)箕公家境殷實梳猪,盡其所能幫助他人,深具仁慈長者風(fēng)范,臨終前還捐出二十兩銀子春弥,給守城御敵的將士們做燈粥費呛哟。
學(xué)箕公生于嘉靖丁巳三十六年(1557)十一月初十寅時,卒于崇禎壬申五年(1632)正月初八酉時匿沛,享年七十六歲扫责。葬五都龍峰徑(今前樓鎮(zhèn)徑里村),這里風(fēng)水特好逃呼,“龍峰崒嵂鳖孤,龍江繞焉”。墓塋有墓志銘石碑抡笼,墓前立石燭兩柱苏揣。他有兩位妻子,原配林氏推姻,屢贈安人平匈,葬東嶺山蛤鼓石邊。再配趙氏藏古,累封安人增炭,生于嘉靖丙寅年(1566)八月十五日申時,卒于崇禎丙子年(1636)十月十五日午時校翔,享年七十一歲弟跑。葬龍峰徑車里山,墓塋碑志防症,與學(xué)箕公墓相對孟辑,墓前立石燭兩對。
學(xué)箕公育有四子三女蔫敲,長子士奇饲嗽,進士。次子士和奈嘿。三子士立貌虾,庠生。四子士器裙犹,庠生尽狠。長女嫁給庠生劉賡遠,生子劉廷金叶圃,也是庠生袄膏,是九仙山《仙嶠記言》的撰文者。二女三女也都嫁給讀書人家掺冠,其中三女婿郭呈禧也是庠生沉馆。
學(xué)箕公逝世后,銅山人為他建鄉(xiāng)賢祠祭祀,地址在西門大街陳氏家廟邊斥黑。在他之前揖盘,銅山城的先輩沒有人享受這種待遇,“稽銅諸先輩锌奴,未有祀其親于社者兽狭,自學(xué)憲始”。所有這些事跡缨叫,都記錄在族譜和黃景昉撰寫的墓志銘里椭符。黃景昉是陳士奇的同年進士,也是黃道周好友耻姥,崇禎時代官至戶部尚書销钝、文淵閣大學(xué)士,黃道周稱呼他“黃相國”琐簇。
3.
萬歷四十三年(1615)蒸健,陳士奇參加鄉(xiāng)試,中式第六名舉人婉商。這一年他二十六虛歲似忧,風(fēng)流倜儻,胸懷豪情丈秩,優(yōu)渥的家庭條件為他提供了更為廣闊的活動空間盯捌。以后,他由府縣“鄉(xiāng)薦”來到京師蘑秽,“寄食都門”饺著,一邊研習(xí)備考,一邊結(jié)交名流肠牲。他“驚才異辯幼衰,談?wù)擄L(fēng)生,駢語詩篇缀雳,十行立下”渡嚣,與名士文震孟、姚希孟肥印、陳仁錫一起被評為“天下四作者”识椰。大約在1620年前后,陳士奇迎娶了河南省獲嘉縣縣丞李聯(lián)甲的千金為妻深碱。
天啟五年(1625)會試腹鹉,陳士奇中式第四十三名進士,殿試三甲二名莹痢。初授中書舍人种蘸,轉(zhuǎn)任禮部主事。從崇禎四年(1631)開始竞膳,陳士奇在南方幾個省份輾轉(zhuǎn)任職航瞭,先后在貴州、廣西坦辟、江西刊侯、重慶等地任提督學(xué)政或兵備道。
陳士奇于崇禎五年(1632)服父喪锉走,崇禎九年(1636)服母喪滨彻,崇禎十三年(1640)回家遷葬父母,三段時間加起來大約有五年挪蹭。在銅山期間亭饵,他主持修建頂街陳氏家廟(現(xiàn)頂街社區(qū)居委會),作為銅山陳氏宗親的共同祖廟梁厉,共祀開銅一世祖陳茍住辜羊。主持編修南嶼陳氏族譜,崇禎十三年(1640)族譜編成词顾,他為之作序八秃。他還參加了學(xué)箕公入祀鄉(xiāng)賢祠儀式。
他是朝廷命官肉盹,現(xiàn)在居家丁憂昔驱,老百姓仍然認可他的領(lǐng)導(dǎo)身份。恰好倭寇進犯銅山上忍,他率領(lǐng)銅山百姓骤肛,自造“扭攻車”及砲石、蠻牌等器具睡雇,打退了敵人進攻萌衬。“城賴以全它抱,鄉(xiāng)人德之秕豫,無以報公,樹碑于銅所城內(nèi)”观蓄。
崇禎十五年(1642)秋混移,陳士奇升任兵部左侍郎、右僉都御史侮穿、四川巡撫歌径。適逢松潘地區(qū)數(shù)萬人兵變,陳士奇采取慰撫辦法亲茅,成功平息了嘩變回铛。陳士奇畢竟是文人狗准,朝廷認為領(lǐng)兵打仗非其長,崇禎十六年(1643)十二月茵肃,調(diào)陳士奇到京師任通政使腔长,命龍文光代其職。
陳士奇本來可以不死验残,崇禎十七年(1644)四月捞附,陳士奇將要離開重慶時,聽說京師淪陷您没,他怒火填膺鸟召,發(fā)誓為國報仇,決定留在重慶不走氨鹏。重慶城內(nèi)缺兵少餉欧募,他捐出俸銀二百七十多兩,修理守城器械仆抵。又把贖罪銀一千三百兩拿出來作為守城費用槽片。張獻忠的部隊攻至重慶城下,陳士奇用滾炮下?lián)糁。瑲碂o數(shù)还栓。幾天后,敵人挖地道轟開城墻传轰,重慶陷落剩盒,陳士奇被俘。他罵不絕口慨蛙,被綁在柱子上辽聊,刀剮而死。
陳士奇生于萬歷十八年(1590)庚辰二月廿五日期贫,卒于崇禎十七年(1644)跟匆,以六月廿二日城陷為忌日,壽五十五歲通砍。棺柩運回玛臂,葬云霄縣杜塘鄉(xiāng)大磨山,坐東向西》馑铮現(xiàn)在多數(shù)記載陳士奇生于1587年迹冤,相差三年,應(yīng)以族譜為準虎忌。夫人李氏累封安人泡徙,生于萬歷三十年(1602)壬寅八月十一日,卒于隆武丙戌年(1646)七月廿三日膜蠢,享年四十五歲堪藐。葬木棉院林洪家墓山莉兰,坐坤向艮。
家人不知道陳士奇死節(jié)的確切日子礁竞,只能以“城陷為忌日”贮勃。隆武時,賜贈尚書苏章,謚號“忠節(jié)”,清朝又封謚號“文烈”奏瞬。嘉慶版《四川通志》記載枫绅,重慶府巴縣舊有三忠祠,祭祀四川巡撫陳士奇和同時遇難的重慶知府王行儉與巴縣知縣王錫三人硼端。
4.
陳士奇育有三男一女并淋,長子以銑,庠生珍昨,恩蔭錦衣衛(wèi)指揮县耽,娶漳浦進士蔡而烷之女。漳浦蔡氏是明清時代望族镣典,名人輩出兔毙。蔡而烷和大哥蔡而熤都是黃道周學(xué)生,順治十二年(1655)兄春,鄭成功攻打漳浦澎剥,抓走了蔡而烷,索取巨額贖金赶舆。家人通過曾在九仙山隱居的道宗和尚向鄭成功說情哑姚,才放回了蔡而烷。后來芜茵,蔡而熤的孫子蔡世遠叙量,官居內(nèi)閣學(xué)士,是乾隆皇帝的老師九串,學(xué)者尊為梁山先生绞佩。曾孫蔡新更是位極人臣,世稱“蔡相爺”猪钮。
族譜沒有記載長子以銑的子女狀況征炼,實際情形不得而知。次子以錞躬贡,恩蔭官生谆奥,即成為國子監(jiān)太學(xué)生。備注“早亡”拂玻,沒有婚配與子女記錄酸些。
三子以鋌宰译,又名俊,投身行伍魄懂,曾跟隨康熙帝出征邊塞沿侈,官至河南南陽參將,后調(diào)任廣東惠州參將市栗。他的夫人是云霄縣進士張?zhí)炀S的女兒缀拭,生一子得光。陳士奇女兒嫁給漳州進士洪時蕃的孫子填帽。洪時蕃家族詩禮傳家蛛淋,世代為官,有“兩臺秉憲篡腌、六代承恩”的皇家尊寵褐荷。
張?zhí)炀S出生于1593年,小黃道周八歲嘹悼,云霄縣莆美人叛甫,早年投師黃道周。崇禎十年(1637)杨伙,黃道周擔任會試分考場考官其监,該考場錄取21人,其中包括張?zhí)炀S限匣。這樣棠赛,張?zhí)炀S成為黃道周學(xué)生。中國古代特別講究師道傳承膛腐,尤其是名人的師生關(guān)系睛约,常為后世所樂道。黃道周就義時哲身,就有四位學(xué)生一同赴死辩涝。
隆武元年(1645),黃道周出兵江西時勘天,張?zhí)炀S在云霄幫忙募兵怔揩。順治七年(1650年)四月七日,張?zhí)炀S偕眾弟子在鄴山講堂崇祀黃道周脯丝。在他的倡議下商膊,黃道周長子麑與其門客趙之璧北上迎回乃父魂骸,歸葬于漳浦北山宠进,以行動回報恩師晕拆。順治十一年(1654),張?zhí)炀S與原寧波知府張士良接受道宗和尚邀請材蹬,赴詔安官陂參加長林寺開光典禮实幕。這是一個反清秘密據(jù)點吝镣,以后,組織嚴密的天地會在此誕生昆庇。
明清時期末贾,獲得功名的讀書人以師生、同年整吆、通家世交為紐帶拱撵,形成一個精英階層,比如黃道周與張?zhí)炀S表蝙、蔡而烷兄弟是師生關(guān)系拴测,陳士奇與張?zhí)炀S、蔡而烷是親家關(guān)系勇哗,與黃景昉又是同年進士。黃景昉小陳士奇六歲寸齐,由于早年開始交往欲诺,他視陳士奇如長兄,尊學(xué)箕公如父親渺鹦,“于公有猶子誼”扰法,因此自稱“年通家眷侄黃景昉”。
康熙三十七年(1698)毅厚,漳浦知縣陳汝咸奏請陳士奇入祀鄉(xiāng)賢祠塞颁,獲得批準。陳士奇的孫子陳得光從惠州回來參加入祀典禮吸耿,在家鄉(xiāng)住了一段時間祠锣,又返回惠州。族譜記載:“后仍住惠州開祖咽安,今莫考伴网。”此后妆棒,族譜沒有陳士奇后代子孫的記錄澡腾。幾百年過去了,不知道居住惠州的陳士奇后代子孫糕珊,是否還記得祖居地銅山动分,是否記得為國死節(jié)的八世祖陳士奇!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202006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