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最開始的時候简珠,還是再次說下當前的競價模式外盯。
目前市面上主要有三種競價策略:
1. 傳統(tǒng)瀑布流(Waterfall)
瀑布流模型(Waterfall)是傳統(tǒng)用于應用廣告的變現(xiàn)模型,開發(fā)者預先給各個廣告平臺設置預期eCPM出價挺尿,并進行優(yōu)先級排序奏黑。當用戶觸發(fā)廣告時炊邦,優(yōu)先給出價最高的廣告平臺展示機會,如果該平臺不填充則會流至出價第二的廣告平臺攀涵,通過漏斗的方式铣耘,直到有廣告被展示。
2. 應用內競價
在傳統(tǒng)的瀑布流以故,想要填充一次展示蜗细,廣告平臺需要排隊出價,直到廣告位得到填充怒详。廣告平臺按歷史eCPM均值順序排列炉媒,這樣的競價機制會造成延遲,同時也會錯過許多高出價機會昆烁。而通過統(tǒng)一的實時競價機制吊骤,應用內競價可以保證開發(fā)者的每次展示都是最高出價。所有的需求合作方在同時間競價静尼,出價最高的合作方獲得該廣告位的展示機會白粉,從而讓開發(fā)者獲得更多收益。
3. 混合模式
由于應用內競價是一個較新的概念和技術鼠渺,自從Facebook Audinece Network必須使用應用內競價鸭巴,現(xiàn)在絕大多數(shù)開發(fā)者已經在使用應用內競價;但由于一些廣告平臺暫不支持應用內競價拦盹,因而鹃祖,混合模式作為一種過渡模式存在(即同時使用瀑布流廣告聚合網絡和競價廣告網絡)來產生收益。
這里有兩種運作方式:1. 優(yōu)先請求Bidding普舆,隨后Bidding勝出者會和傳統(tǒng)瀑布流中的各個分層進行比較恬口,最終讓出價最高的平臺獲得展示機會(如Bidding勝出者高于瀑布流的第一層價格,則不再請求瀑布流)
2. Bidding和瀑布流同時請求沼侣,兩者比價祖能,最終價高者得
兩者運作方式差距不大,但可以確定的是:混合模式下蛾洛,無論是瀑布流的廣告平臺還是Bidding的廣告平臺养铸,都有機會獲得展示,最終價高者得
目前行業(yè)的趨勢走向雅潭,短期還是會以一種瀑布流加上應用內競價共存競爭的形式存在揭厚,但長期則會逐漸轉變?yōu)閼脙雀們r的這種變現(xiàn)模式。
那么扶供,下面聊聊Bidding時代新手調整競價策略提升eCPM的坑有哪些筛圆?
1?同個廣告平臺同時存在于bidding和瀑布流
隨著Header Bidding方案的推出,越來越多的廣告平臺加入Bidding椿浓。很多新手不知道使用Bidding和瀑布流只需要選擇一個太援,兩者都加闽晦,導致瀑布流的展示量較少。
對于廣告平臺來說提岔,無論是bidding和瀑布流仙蛉,只是競價策略上的一種改變,不會改變其本身廣告資源的填充和eCPM碱蒙。所以本著bidding一次只發(fā)起一次請求荠瘪,瀑布流可能存在多層請求,廣告平臺出于服務器成本上的考慮赛惩,一般兩者都存在的情況下哀墓,會優(yōu)先走Bididing。
所以喷兼,大家不需要把同一個廣告平臺同時放在bidding和瀑布流中篮绰,這樣會造成瀑布流上的廣告ID基本沒有展示量;由于瀑布流是串行邏輯季惯,依次往下請求吠各,因此會影響整體瀑布流的效率至于選擇把廣告平臺放在bidding和瀑布流中,取決于人工優(yōu)化的效率(瀑布流情況下)能否高于機器自動算法(Bidding情況下)勉抓,建議可以進行A/B Test贾漏。
2?Bidding或瀑布流接入的廣告平臺太少
無論Bidding還是瀑布流的模式,兩者只是競價模式的區(qū)別琳状,而競價的核心肯定還是在于有足夠多的廣告平臺進行競爭磕瓷。所以盒齿,無論是Bidding或瀑布流念逞,還是混合模式下,廣告平臺較少都體現(xiàn)不出優(yōu)勢边翁。建議大家綜合參考各大廣告平臺的優(yōu)勢翎承,同時結合自己的產品形態(tài)、分布國家符匾,選擇至少3~5家廣告平臺進行接入叨咖。
3?僅從單層填充和eCPM考慮問題
這個情況算是混合競價策略之后產生的一個問題。前幾天有人咨詢我這樣一個問題:
Hi啊胶,Lousia甸各,可以請教一個問題嗎?就是我們現(xiàn)在線上跑了幾款產品焰坪,用的mopub聚合趣倾,接了好幾個平臺,fb的bidding的收入占了絕大部分某饰,但是在waterfall層級儒恋,底層吃了很多善绎,頂層吃的很少,我們就把頂層降價了诫尽,但是這樣一來fb的ecpm也跟著降低了禀酱,收入反而更少了。
在混合競價模式的情況下牧嫉,無論是瀑布流的廣告平臺還是Bidding的廣告平臺剂跟,都有機會獲得展示,最終價高者得酣藻。所以浩聋,在上述情況下,如果把頂層價格降低以后臊恋,F(xiàn)B的Bidding因為沒有人競爭衣洁,所以反而會下降FB的eCPM。
在混合競價模式以后抖仅,我們更應該綜合角度去看問題坊夫,通過ARPDAU是否提升作為核心判斷依據(jù),而不是基于單層填充和eCPM的升高與降低撤卢。
4?重點國家沒有單獨配置競價策略
這里如何理解重點國家环凿?我認為有兩種,一是收入貢獻大的T1國家(如歐美等發(fā)達國家)放吩;二是流量占比較大的國家(用戶基數(shù)較大但eCPM不高的T2\T3國家)智听。
很多新手容易忽視其中一種,針對不同的國家渡紫,不同的廣告平臺表現(xiàn)存在較大差別到推。所以針對不同國家,混合競價模式下惕澎,我們可以通過增加不同的廣告平臺(無論是Bidding還是瀑布流廣告源)莉测、調整瀑布流中不同廣告平臺的價格、優(yōu)先級等唧喉,產生不同的數(shù)據(jù)效果捣卤。
5?更換新的廣告ID會提升eCPM
很多新手更換新的廣告ID會提升eCPM,其實實際上八孝,剛開始的3~5天由于機器需要進行學習董朝,所以剛開始廣告ID的出價可能會比較高,當然也存在一定可能是降低干跛。但是子姜,經過一段時間的學習,它就會回到原來的水平驯鳖。所以闲询,不要相信更換ID會提升eCPM久免,相反長期使用一個ID,讓一個廣告ID盡可能獲取更多展示扭弧,才有可能得到較為理想穩(wěn)定的eCPM阎姥。
以下兩個在傳統(tǒng)瀑布流中較為常見:
6?瀑布流修改價格頻繁,每次都進行多處改動
很多新手剛開始操作瀑布流鸽捻,所以有些著急呼巴;發(fā)現(xiàn)數(shù)據(jù)略微波動,就又調整價格御蒲,而且每次調整價格就一下子改動好幾層衣赶,來來回回折騰幾個月,收入也沒有增長厚满。我個人的建議以3~5天為單位進行修改府瞄,因為廣告算法也需要時間進行學習。
同時碘箍,單次盡量只改動一個變量遵馆,否則無法知道是哪個變量的修改導致ARPDAU上升或下降,方便后續(xù)調整策略丰榴。
7?瀑布流中設置層級過多
理想狀態(tài)下货邓,瀑布流各層之間需要有一定落差,?每個分層設置的eCPM四濒,出價差距控制在15%-20% 换况,避免太大的斷層。層級也無需過度密集盗蟆,展示/收入占比非常低的分層可適當移除(比如廣告展示量低于1000)可以選擇合并戈二。因為瀑布流是串行邏輯,所以一個請求到平臺告訴你這個請求沒有填充需要時間姆涩,如果有很多層都沒有填充挽拂,加起來耗時就會很久惭每,這樣就會影響廣告的一個展示情況骨饿。
8?ADMOB ID使用過多
如使用Max/IS聚合等其它聚合,一個廣告位或一個聚合ID最多只能配置3個ADMOB ID台腥;如使用Admob聚合宏赘,針對一個廣告位配置只需使用一個ADMOB ID。
這個主要是出于服務器成本和廣告算法的考慮黎侈,Admob認為在一個廣告位或一個聚合ID下察署,配置三個ADMOB ID,分別為高峻汉、中贴汪、低價區(qū)脐往,已經完全夠用,保證其變現(xiàn)效率最大化扳埂。而針對Admob聚合业簿,ADMOB ID就是聚合ID,其針對自身廣告源原本就可以進行自動優(yōu)化阳懂,所以不需要再配置多個ID梅尤, 造成服務器成本浪費和廣告算法干擾。
這是針對ADMOB比較特殊的情況岩调,如不遵守以上規(guī)定巷燥,賬號很有可能就會被判定為無效請求過多,產生無效流量号枕,造成賬號受限缰揪、停用等嚴重情況。
總體而言葱淳,當前仍處于一個走向應用內競價的一個過渡階段邀跃,雖然已經總體在一定程度上節(jié)約了人力,大家也無需進行每日優(yōu)化蛙紫,但仍然有一些事情需要關注拍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