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1-13

? ? ? ? ? ? ? ? ? ? ? ? ? ? ? ? ? ? ? ? ? “浪客狂人”柳三變

? ? 古之所言風(fēng)流放達之士拱礁,必有過人之處蚓再。婉約詞人柳三變可謂其中翹楚次和。他奉旨填詞,半生坎坷而不忘放情風(fēng)月拖云。他醉臥花叢匾七,一世沉淪,卻也使他的詞名萬世流芳江兢。每念及柳詞昨忆,我心中便思量萬千,方嘆“愛其人杉允,更愛其詞”邑贴。? ? ? ? ? ? ? ? ? ? ? ? ? ? ? ? ? ? ? ——題記

? ? 仍記得年少時看電視劇《書劍情俠柳三變》,主演風(fēng)流才子柳三變的林志穎手擎一輕扇叔磷,步態(tài)輕盈拢驾,每觸景生情,便念情成詞改基,何等瀟灑不羈繁疤,風(fēng)流放浪,令人稱嘆秕狰。等年歲大了些后稠腊,我慢慢了解到,柳三變鸣哀,即是柳永架忌。他是北宋著名詞人,婉約派的開拓者我衬。他為人天性狂放叹放,才性高妙饰恕,在宋詞界留下了赫赫大名。李清照對柳永大為贊賞井仰,盛贊其曰“露花倒影柳三變”埋嵌。


圖片發(fā)自簡書App


? ? ? 縱觀柳三變的一生,可用“浪客狂人”四字加以概括俱恶。但他并不如很多人眼中那般只圖出入市井雹嗦,只戀醉臥花叢。實則速那,他熱衷功名俐银,只可惜過于放達而不得其道尿背。柳三變的父親是一位降臣端仰,受人詬病。柳三變?yōu)閾P眉吐氣兩次趕考田藐,但均名落孫山荔烧。他一怒之下,寫下名詞《鶴沖天》汽久。其中一句“忍把浮名鹤竭,換了淺斟低唱”,至今讀來景醇,仍令人扼腕叫絕臀稚。宋仁宗讀之,怒言“任他白衣卿相三痰,風(fēng)前月下填詞”吧寺。由此,柳三變自斷前程散劫,只能以“白衣卿相”自詡稚机,自稱“奉旨填詞柳三變”。他無奈流連紅塵之地获搏,放浪形骸赖条,卻也終成一代浪客狂人。

? ? ? 柳三變其人常熙,一直為正統(tǒng)文人所排擠纬乍。他的詞作,亦為主流文化所難容裸卫。由此蕾额,他的生平,竟于《宋史》無傳彼城。但在今天看來诅蝶,這更增加了他的神秘感退个。而他的詞作,更因此添了幾分幽深的美感调炬。

? ? ? 柳三變與江州名妓謝玉英语盈、汴京名妓李師師等風(fēng)塵女子,有著扯不斷缰泡、理還亂的相戀刀荒。他們的命運緊緊相系,密不可分棘钞。在柳三變身亡之后缠借,群妓合葬了他,并為后世留下了“吊柳會”的風(fēng)俗宜猜。

? ? ? 有人說柳三變過于花心泼返,不務(wù)正業(yè),也有人說他沉淪風(fēng)月姨拥,不思進取绅喉。的確,他不是一個完人叫乌。但他活得真實柴罐,恰恰是這一份真實,讓熱愛他的人可以去理解他憨奸,并學(xué)會包容他革屠,進而去愛戴他。

? ? ? 古往今來排宰,在詞學(xué)界一直流傳這么一句話“凡有井水飲處似芝,皆能歌柳詞”。清朝大學(xué)士紀(jì)昀于《四庫全書兌目提要》中對柳詞更是備加推崇额各,直言“詩當(dāng)學(xué)杜詩国觉,詞當(dāng)學(xué)柳詞”∠豪玻可見柳詞聲譽之盛麻诀。《蝶戀花》中的“衣帶漸寬終不悔傲醉,為伊消得人憔悴”蝇闭,《望海潮》中的“東南形勝,三吳都會硬毕,錢塘自古繁華”呻引,至今讀來,仍令一大批現(xiàn)代文人墨客為之傾倒吐咳。

? ? ? 膾炙人口的《雨霖鈴》更是深得柳詞之神韻逻悠,更為我之最愛:


圖片發(fā)自簡書App


? ? ? 天色已寒元践,蟬音凄切,獨立長亭童谒,驟雨剛歇单旁。詞人送別都門,設(shè)宴餞行饥伊。輕舟欲發(fā)象浑,和故友相相執(zhí)手,四目愁對琅豆,念及分別愉豺,無語可說。煙波千里茫因,暮云慘淡蚪拦,海天之間,何時相見节腐。自古及今外盯,清秋清寒摘盆,別離之痛翼雀,痛不欲生。醉酒柳岸孩擂,良辰佳景狼渊,只是虛算。千種風(fēng)情类垦,無人可說狈邑。悲哉!痛哉蚤认!

? ? ? 此等絕妙好詞米苹,真的很慶幸,能在這樣靜謐的歲月里讀到它砰琢≌核唬或許,再過很多年陪汽,或在白云懸碧空的深秋训唱,或在夕陽戀紅葉的晚昏,當(dāng)我重新誦及這首詞時挚冤,依然會悟到情傷別離的率真况增,依然會在眼角滲下潮濕的淚痕。

? ? ? 浪客狂人柳三變伴著他的婉約佳詞训挡,在時間無涯的荒野里澳骤,給予人一種奮進的力量歧强,吸引著我們为肮,心闊神怡地走進自己的內(nèi)心深處誊锭,淡然面對生活,釋然前行弥锄。

? ? ? 或許丧靡,真正的詞人并不是沒有黯然的一面戒悠,真正的好詞卤恳,也并不是沒有悲傷的一面拆融,只是永不為黯然與悲傷所淹沒罷了。“愛柳詞昔期,更愛柳三變”肄渗。?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后記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2013.11.15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quán)歸作者所有,轉(zhuǎn)載或內(nèi)容合作請聯(lián)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具伍,一起剝皮案震驚了整個濱河市望几,隨后出現(xiàn)的幾起案子,更是在濱河造成了極大的恐慌萤厅,老刑警劉巖橄抹,帶你破解...
    沈念sama閱讀 218,386評論 6 506
  • 序言:濱河連續(xù)發(fā)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現(xiàn)場離奇詭異惕味,居然都是意外死亡楼誓,警方通過查閱死者的電腦和手機,發(fā)現(xiàn)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閱讀 93,142評論 3 394
  • 文/潘曉璐 我一進店門名挥,熙熙樓的掌柜王于貴愁眉苦臉地迎上來疟羹,“玉大人,你說我怎么就攤上這事禀倔¢冢” “怎么了?”我有些...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164,704評論 0 353
  • 文/不壞的土叔 我叫張陵救湖,是天一觀的道長愧杯。 經(jīng)常有香客問我,道長捎谨,這世上最難降的妖魔是什么民效? 我笑而不...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58,702評論 1 294
  • 正文 為了忘掉前任憔维,我火速辦了婚禮涛救,結(jié)果婚禮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還像新娘业扒。我一直安慰自己检吆,他們只是感情好,可當(dāng)我...
    茶點故事閱讀 67,716評論 6 392
  • 文/花漫 我一把揭開白布程储。 她就那樣靜靜地躺著蹭沛,像睡著了一般。 火紅的嫁衣襯著肌膚如雪章鲤。 梳的紋絲不亂的頭發(fā)上摊灭,一...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51,573評論 1 305
  • 那天,我揣著相機與錄音败徊,去河邊找鬼帚呼。 笑死,一個胖子當(dāng)著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內(nèi)容都是我干的煤杀。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眷蜈,決...
    沈念sama閱讀 40,314評論 3 418
  • 文/蒼蘭香墨 我猛地睜開眼,長吁一口氣:“原來是場噩夢啊……” “哼沈自!你這毒婦竟也來了酌儒?” 一聲冷哼從身側(cè)響起,我...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39,230評論 0 276
  • 序言:老撾萬榮一對情侶失蹤枯途,失蹤者是張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劉穎忌怎,沒想到半個月后,有當(dāng)?shù)厝嗽跇淞掷锇l(fā)現(xiàn)了一具尸體酪夷,經(jīng)...
    沈念sama閱讀 45,680評論 1 314
  • 正文 獨居荒郊野嶺守林人離奇死亡呆躲,尸身上長有42處帶血的膿包…… 初始之章·張勛 以下內(nèi)容為張勛視角 年9月15日...
    茶點故事閱讀 37,873評論 3 336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戀三年,在試婚紗的時候發(fā)現(xiàn)自己被綠了捶索。 大學(xué)時的朋友給我發(fā)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飯的照片插掂。...
    茶點故事閱讀 39,991評論 1 348
  • 序言:一個原本活蹦亂跳的男人離奇死亡,死狀恐怖腥例,靈堂內(nèi)的尸體忽然破棺而出辅甥,到底是詐尸還是另有隱情,我是刑警寧澤燎竖,帶...
    沈念sama閱讀 35,706評論 5 346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璃弄,位于F島的核電站,受9級特大地震影響构回,放射性物質(zhì)發(fā)生泄漏夏块。R本人自食惡果不足惜,卻給世界環(huán)境...
    茶點故事閱讀 41,329評論 3 330
  • 文/蒙蒙 一纤掸、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處隱蔽的房頂上張望脐供。 院中可真熱鬧,春花似錦借跪、人聲如沸政己。這莊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31,910評論 0 22
  • 文/蒼蘭香墨 我抬頭看了看天上的太陽歇由。三九已至,卻和暖如春果港,著一層夾襖步出監(jiān)牢的瞬間沦泌,已是汗流浹背。 一陣腳步聲響...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33,038評論 1 270
  • 我被黑心中介騙來泰國打工辛掠, 沒想到剛下飛機就差點兒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谢谦,地道東北人。 一個月前我還...
    沈念sama閱讀 48,158評論 3 370
  • 正文 我出身青樓,卻偏偏與公主長得像他宛,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敵國和親船侧。 傳聞我的和親對象是個殘疾皇子,可洞房花燭夜當(dāng)晚...
    茶點故事閱讀 44,941評論 2 3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