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為孝阿蝶?
以前雳锋,我所認為的孝是陪在父母身邊,能養(yǎng)親羡洁。讀了《論語》后玷过,覺得孝要敬,不敬父母,那養(yǎng)父母辛蚊,公婆粤蝎,跟養(yǎng)其他動物又有什么分別,不能稱其為孝袋马。如今所理解的孝初澎,來自以仁孝傳家的曾子:孝有三等,大孝尊親虑凛,其次弗辱碑宴,其下能養(yǎng)。最一層次的孝能奉養(yǎng)父母卧檐,第二層次的孝是不使父母蒙羞墓懂,第三層次的孝是光宗耀祖。我認領了第三層次的孝霉囚,如果到終老仍未實現(xiàn)捕仔,下一輩子還做一家人,繼續(xù)努力盈罐。
孝的中道榜跌?
翻看家風類書籍,關于孝的很多小故事有趣又發(fā)人深思盅粪。其中有個故事關于曾子钓葫。曾子在瓜地里除草,一不小心鋤斷了瓜根票顾,父親很生氣础浮,一頓棍棒打得曾子昏死過去〉旖荆孔子聽到這件事豆同,認為曾子做得太過分了。生氣地跟看門的學生說“曾參來時不要讓他進來含鳞∮靶猓”曾子認為自己孝順父親沒有過錯〔醣粒孔子說:“舜侍奉父親鸭廷,需要的時候,沒有不在父親身旁的熔吗;父親想要殺死舜的時候辆床,他沒有讓父親找到過。小打就忍受懲罰桅狠,大打就趕緊逃走讼载。沒有使父親犯下不守本分的過錯宵晚。”曾子方知自己犯了錯维雇。中國人講究中庸,講究和:大概就是做到恰到好處的意思晒他。孝講究中道吱型,要做到合理的程度,敬到合理的地步陨仅。順的時候是孝津滞,你就要順;不順的時候才是孝灼伤,你就要不順触徐。
遇事問爸爸
還有一個故事離我們比較近,講的是關于代溝的問題狐赡。百家講壇主講人曾仕強60歲的時候撞鹉,父親80歲,他一直習慣了任何事情都要打電話問爸爸的意見颖侄。別讓人笑話他鸟雏。他說“爸爸告訴我的話,我不一定聽览祖。但是我不請教他孝鹊,他就會有失落感,認為兒子長大了展蒂,什么都行了又活,心目當中沒有爸爸的存在了∶痰浚”他認為把老人家當廢物是最殘忍的事情柳骄。如何看待代溝:把代溝看成可能的障礙,設法加以排除松捉,而不是當作借口來掩飾自己的失責夹界。
三代同堂最圓滿
當我成家有了孩子之后,一開始堅持盡量自己帶娃隘世,一來公婆能有自己的小日子可柿,悠閑過養(yǎng)老生活,二來我們可以全然按照自己的方式養(yǎng)育子女丙者。我家老爺卻是很堅持复斥,認為一起能夠更好地養(yǎng)育孩子。于是十年來我們一直都住在一起⌒得剑現(xiàn)在想來我家老爺有著大智慧目锭,因為住的時間越久评汰,越反覺三代同堂的好處,孩子同時得到父母和爺爺奶奶不同方式的愛痢虹,而我們有了2個爸爸2個媽媽的關心和疼愛被去。
三代同堂,是最自然奖唯,合理惨缆,圓滿的家庭環(huán)境。其一丰捷,便于向長輩學習養(yǎng)育的經驗坯墨;其二,便于為子女提供身教的機會病往;其三捣染,利于子女提前適應社會環(huán)境。
以往認為父母退休后停巷,游山玩水耍攘,打牌下棋,廣場舞畔勤,泡茶聊天少漆,很是不錯。現(xiàn)在想來硼被,能夠養(yǎng)育子孫示损,老了仍然能夠為家庭貢獻,把自己近百的人生閱歷傳遞給家族后代嚷硫,實在是更為可貴检访,生命力得以再次激活煥發(fā),就像老人常說“生活有奔頭”仔掸,所以中國人常常是青出于藍而勝于藍脆贵。娛樂休閑看似舒服,但人是很神奇的起暮,得有些精神追求卖氨。人一旦停止了成長,也就開始走向了衰亡负懦。
教育不是非黑即白
三代同堂的家庭環(huán)境筒捺,真是如同一個小社會,會面臨很多的挑戰(zhàn)纸厉,夫妻關系系吭,親子關系,婆媳關系颗品,時時在修行肯尺。最難過的關大概就是兩代人的教育差異沃缘。曾經我也是學了很多,越發(fā)覺得差異巨大则吟,有些焦慮和擔心槐臀,想要改變公婆的教育方式,卻又改變不了氓仲,一度有些焦慮峰档。
有一天突然意識到,為什么要非黑即白呢寨昙,沒有人真正知道哪種教育方式一定是最正確的,教育本就是一個極其復雜的事情掀亩。教育的關鍵在于愛的鏈接舔哪,如果我不傳遞分離之感,讓孩子理解不管是爺爺奶奶槽棍,還是爸爸媽媽捉蚤,都是出于愛,只是方式不同而已炼七,初心決定了結果缆巧,孩子自然能夠接受到這樣的初心,不再分離豌拙。因此家庭里的每個成員學會了換位思考陕悬,學會了如其所是,學會了互相尊重和體諒按傅。作為父母捉超,也是兒媳的我,通過做好自己唯绍,用身教代替言教拼岳,實在是一行抵過千言萬語的教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