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粒粒
女兒好朋友在家里玩绅你, 天擦黑前她的媽媽來接。
打開門昭躺,站在冷風中的她笑意盈盈忌锯,手里還提著一個漂亮盒子,是送給女兒的一盒硬面包圈领炫, 盒子上的logo是附近一個很受歡迎的飯店偶垮。 她說去給自己女兒買,順便買了兩份帝洪,也讓女兒的朋友一起分享似舵。
我連連道謝,別人惦記著自己足可驅(qū)走冬天寒意葱峡。 誰料女兒看到砚哗,張嘴就是硬生生一句話甩過來:“ 我不喜歡硬面包!”
一句謝謝也沒有砰奕,口氣冷得像冬天里的大北風蛛芥,把空氣都凍住了幾秒鐘提鸟。
對方媽媽倒是沒有什么, 只當童言無忌仅淑,心直口快称勋。我卻覺得羞愧難當, 她的年齡已經(jīng)足夠明白這時最應該說聲謝謝漓糙。我不好發(fā)怒铣缠, 只是嚴厲地要求女兒說謝謝。
女兒說后昆禽,我們寒暄再見蝗蛙; 調(diào)轉(zhuǎn)頭來, 我讓她去面壁思過醉鳖,語氣里透著火:“ 別人心中想著你捡硅,給你帶一盒自己女兒也喜歡吃的面包, 是一片好心善意盗棵,是對你的關(guān)心壮韭,雖然你不喜歡吃, 但也不能這么無禮纹因。 最重要的是需要對別人的惦記和禮物表達感謝喷屋!”
她沒有料到自己脫口而出的一句話會讓我反應這么激烈, 站在墻角哭起來瞭恰; 我心中動了大氣屯曹, 覺得這無論如何不是一年級學生應該有的壞習慣,縱容不得惊畏,必須要讓她謹記在心恶耽。
縱然,她說的是實話颜启, 只是在這種情形之下偷俭, 最應該的是表達謝意; 更要明白傷人心缰盏, 潑冷水的實話也不能隨意說涌萤。后者,她自然不太懂口猜, 但前者她必須要懂:一句謝謝是最基本的禮貌和教養(yǎng)形葬。
讓她站了一會兒,問她有沒有明白我的話暮的,她邊抽泣邊點頭笙以, 我就說那就別站了吧。
她仍是覺得委屈冻辩,一個人默默地走回房間猖腕。 我透過門縫看去: 她坐在地上抱著大狗熊拆祈,傷心不已。
我也覺得心疼倘感,可又覺得如若不略施懲戒放坏,她很難會熟記在心。 慢慢走到她身邊老玛,抱著她:“ 女兒, 媽媽不想讓你做一個沒有教養(yǎng)的小女孩蜡豹。”
其實還有一層道理她不懂: 禍從口出弄诲。 有多少人因為一句話而反目成仇娇唯, 又有多少生意因表達不當而付之東流。
說話時只顧自己高興梗摇, 不為對方著想本身就是一種刻薄伶授,更何況有可能會惹禍上身伸刃。
因此捧颅, 跟別人說話時较雕, 嘴不要跑到腦子前面, 說慢一點沒問題扣典。 總之贮尖, 謊話要在壞人面前說, 不禮貌的話要說給對自己不客氣的人趁怔, 對待朋友與親人湿硝, 即便不喜歡也不要用語言去傷害他們薪前, 說一句謝謝, 有時勝過千言萬語关斜。
最近佛性媽媽這個詞很流行示括,我雖然不知道這到底有什么標準,但有佛一字痢畜,腦海里就想起彌勒佛垛膝,觀音菩薩,樂呵呵丁稀,很鎮(zhèn)靜吼拥,不生氣,不怒吼二驰。以此類推扔罪,可能佛性媽媽也是不吼不叫桶雀,不對孩子著急上火,順其自然的意思吧矗积。
其實,我也一直提倡不輕易對孩子發(fā)火棘捣,心里默默地追求佛性。但是乍恐,當媽媽最重要的職責不是維護自己的形象评疗,而是成就孩子的好教養(yǎng),好性格茵烈,好習慣百匆。
當佛性遭遇現(xiàn)實,孩子必須管教時呜投,我寧可怒吼仑荐,寧可發(fā)火啥寇,寧可用嚴厲的方式讓孩子明白道理,改正行為岂傲,也不會做佛性媽媽。
因為归薛,做不成佛性媽媽是小事,孩子的教養(yǎng)是大事千元。
2017年年末,看到一則新聞物独。一個美國媽媽親手將自己18歲的兒子送進警局,因為兒子無意中向媽媽透漏瞻凤,他在一家汽車旅館里猥褻了一個小男孩肝集。
我不知道這個美國媽媽是不是經(jīng)歷了無數(shù)的思想斗爭才最終報警所刀,但我知道這不僅是對另一個人家兒子的公正衙荐,更是一定程度上防止了自己兒子再犯更大的錯而連服刑的機會都沒有了。
因此浮创,這個媽媽大義滅親的行為可能會讓兒子怨恨忧吟,甚至兒子不會再喊媽媽,但如果有一天斩披,他真正醒悟過來溜族,他會明白媽媽寧可暫時不做兒子的好媽媽,也要從根上去幫助他垦沉,去防止更大的悲劇發(fā)生煌抒。
自古以來,媽媽就是最受人尊敬的稱呼之一厕倍,媽媽代表著溫柔寡壮,代表著慈愛,可是真正的愛是什么讹弯? 只為了贏得孩子的喜歡和歡心而付出的愛并不深沉况既,真正深沉的愛是心中寧愿承受孩子恨自己的痛苦,也要堅定讓孩子走最正確的路闸婴。
——感謝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