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早上給學生講《將相和》這篇課文,提到了和氏璧這塊我國歷史上非常有名的寶玉梳虽,一下子把我的思緒拉回了兩千多年前的春秋戰(zhàn)國時期。
春秋時期灾茁,楚國有一個采石匠叫卞和窜觉。有一天,他像往常一樣出去采石北专,在荊山上挖到了一塊玉石禀挫。這塊玉石看起來普普通通,沒有什么特別之處拓颓。但是憑借多年的采石經(jīng)驗语婴,卞和斷定它肯定不是一塊尋常的石頭,就把它獻給了當時的楚國國君楚厲王。楚厲王讓工匠拿去打磨砰左,結(jié)果工匠眼拙匿醒,沒有辨認出來,認為這只是一塊很普通的石頭而已缠导。楚厲王勃然大怒廉羔,命令士兵砍下了卞和的左腳。
楚武王即位以后僻造,卞和不甘心寶玉被埋沒憋他,又拄著拐杖前去獻寶。結(jié)果工匠依然認為這只不過是一塊尋常的破石頭髓削,于是楚武王以欺君之罪為名举瑰,砍去了卞和的右腳。
后來蔬螟,武王的兒子文王即位,卞和依然想前去獻寶汽畴【山恚可惜他已經(jīng)失去了雙腳,沒法走路了忍些,只得把這塊玉石抱在懷里嚎啕大哭鲁猩,哀嘆有如此之通靈寶玉在世,卻很遺憾竟然無人識得其價值罢坝。楚文王聽說了這件事以后廓握,覺得驚奇,就派人前去把卞和接到宮里來嘁酿。卞和哭著把那塊玉石獻給楚文王隙券,文王命令工匠用心雕琢打磨,果然得到了一塊潔白無瑕闹司、晶瑩剔透的寶玉娱仔。更為奇妙的是,這塊寶玉通體透亮游桩,從側(cè)面看是碧綠色的牲迫,從正面看卻又變成了白色的,簡直堪稱稀世珍寶借卧。
楚文王獲得此寶盹憎,大喜過望,決定賞賜卞和铐刘。卞和卻拒絕了文王的一番好意陪每。文王問他為什么,卞和說:“我不惜付出失去雙腳的代價,就是為了捍衛(wèi)這塊寶玉的價值奶稠。如今它的珍貴已經(jīng)被人賞識俯艰,我的使命也完成了,此生死而無憾了锌订。至于賞賜竹握,就免了吧×酒”
因為這塊絕世寶玉為卞和所獻啦辐,所以它被后人稱為和氏璧。
和氏璧的故事帶給我深深的震撼蜈项。卞和只是一個星斗小民而已芹关,可是他卻在歷史上留下了自己的名字。與其說是卞和成就了和氏璧紧卒,不如說是和氏璧成就了卞和侥衬。我們雖然沒見過卞和的模樣,可是我們分明深切地感受到了這個人身上堅貞不渝的品性跑芳。
卞和對和氏璧的捍衛(wèi)和堅守轴总,體現(xiàn)了一個簡單而深刻的道理:是金子總會發(fā)光,是寶貝就不會被埋沒博个,是人才就一定會有用武之地怀樟。很多時候,我們覺得自己懷才不遇盆佣,除了自己本身還不夠才華橫溢以外往堡,就是還沒有堅持下去,等到那個發(fā)光發(fā)熱的機會和平臺共耍。
要想綻放自己的光芒虑灰,首先要靜下心來,努力奮斗痹兜,讓自己成為一塊真正的寶玉瘩缆。然后,不要心急佃蚜,像卞和一樣耐心等待庸娱,執(zhí)著堅守,慢慢沉淀谐算。相信終有一天熟尉,千里馬會遇到伯樂,和氏璧會遇到楚文王洲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