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兩天讀完了毛姆的《人性的枷鎖》,看完之后還久久沉浸在菲利普的世界里执桌,不斷回想鄙皇,意猶未盡。
這是一本很長的半自傳體小說仰挣,全書一千多頁伴逸,kindle上顯示看完這本書需要十三個小時,一般的書大約三四個小時就可以看完了膘壶。
我每天中午午休或者晚上睡覺之前看上一兩個小時错蝴,一共花了大約一周的時間讀完博烂。
開始的時候一直追求進度,盯著下面的閱讀百分比看漱竖,看到百分之三十的樣子就忘記這回事了,完全被故事情節(jié)所吸引畜伐。
看完整本書之后馍惹,我最大的體會就是:人生就是一場體驗,無需給自己設限玛界。
菲利普中途退學万矾,沒上大學。
退學之后跑去學了一年會計慎框,結果發(fā)現(xiàn)自己根本不是做會計的料良狈,于是果斷撂挑子走人。
然后興致沖沖地跑去巴黎學畫畫笨枯,學了兩年薪丁,發(fā)現(xiàn)自己估計畫一輩子也就只能是個二流畫家,于是又果斷放棄馅精,跑回倫敦严嗜。
接著,收了心洲敢,又跑去醫(yī)學院上了七年學漫玄,最終成了一名還不錯的醫(yī)生。
本來只用上五年压彭,因為中間把錢花光了睦优,流落街頭,只能停學去打工壮不,才能吃口飽飯汗盘。
然后伯父去世,繼承了遺產(chǎn)之后才有錢回來繼續(xù)上學忆畅。
這是菲利普三十歲以前的生活衡未。
但是已經(jīng)比我們很多人的一生都要精彩了。
我們可能一輩子也就只做一件事家凯,或者只給自己設定了一條路缓醋。
根本沒想過還可以像菲利普這樣。
會計绊诲、畫家和醫(yī)生送粱,對我們來說,是完全不搭界的事情掂之。
怎么都不可能同時出現(xiàn)在同一個人身上抗俄。
感覺人生就只有一種或者兩種可能脆丁,選定了一個方向就不能隨意改變了。
假如我選擇了會計這條路动雹,那我這輩子就是會計了槽卫,不太可能跨行去成為一個畫家。
不是說這個有多難胰蝠,而是從小的教育讓我們在心理上認為會計和畫家之間有一條不可逾越的鴻溝歼培。
這個溝大到我們都不曾想去試試。
看了這本書之后茸塞,顛覆了我這樣的想法躲庄。
人生其實本沒有意義,沒有任何人能定義你的人生钾虐。
你可以做任何你想做的事情噪窘。
按照菲利普的說法就是,在法律允許范圍之內(nèi)效扫,你可以為所欲為倔监。
比如我想學畫畫,以前可能會想我有這個天賦嗎菌仁?
我都三十了丐枉,還能學得好嗎?
現(xiàn)在不會這么想了掘托,我就是來體驗人生的瘦锹,所以一定要什么都試試啊。
本來就沒人要求你一定要學了之后就有一番成就闪盔,體驗過也就達到目的了弯院。
所以,何不讓自己多一些嘗試泪掀,做自己想做的事情听绳?
因為人生也就一次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