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見】
順應用戶潛意識做產品,不要讓客戶思考藻茂,這樣客戶就不會啟動防御。
反之玫恳,所有讓用戶思考辨赐、琢磨一下的產品,就是在提醒用戶啟動自己的防御系統(tǒng)京办,其實是給自己的產品提高使用門檻掀序,降低轉換率。
如果產品還能讓用戶產生熟悉感惭婿,那就大大提升了用戶使用機率和好感不恭。
【感】
看到潛意識,我有點明白為什么梁寧老師在產品課開頭幾篇财饥,花了幾節(jié)課的時間專門講人性换吧,因為產品思維即人性思維,充分了解了人性钥星,才能用產品對癥下藥式散,滿足了人性需求,產品自然不會太差打颤。
而文章中Sony的音響案例暴拄,給我印象最深。對于人為什么會“說謊”编饺,準確說應該是有時候口是心非乖篷,起初我是有點不理解的。后來才漸漸明白透且,人會根據不同環(huán)境和狀態(tài)撕蔼,調整自己的意識豁鲤,這些意識更多的受環(huán)境影響的決定。
比如你工作時候的狀態(tài)和意識鲸沮,以及做選擇的出發(fā)點琳骡,跟你在家沒有任何壓力的情況下,做出的決定讼溺,完全是不一樣的楣号。
【思】
對于順應潛意識做產品,我腦海里立即涌現(xiàn)出一個反面的聲音怒坯,之前很多產品都在說培養(yǎng)用戶炫狱,教育用戶,即讓用戶嘗試些新的剔猿,跟之前不太熟悉的東西视译。
從表面上看,貌似兩者之間有點沖突归敬,是否說明梁寧老師的觀點不是完全成立呢酷含?
我反復看了文章內容,看到里面還提及到一個催眠的事兒汪茧,即對于一個事情的不斷重復其實就是在催眠第美。而催眠是可以繞開用戶的防御,或者說讓用戶卸下防御陆爽,聽上去有點玄乎什往。
但我仔細想想在我腦海中曾經有催眠跡象的事情,腦白金算一個慌闭。之前在大街小巷都能聽到一句廣告詞别威,“過節(jié)不收禮,收禮品只收腦白金”? 并且是無限的循環(huán)播放驴剔,連我父母最后都知道這個省古,導致他們在過節(jié)走親戚的時間,想到買禮品丧失,首先脫口而出的就是:要不要看看腦白金豺妓,多么可怕的催眠效果。
依照催眠這事兒布讹,在回到我上面的疑問琳拭,我認為應該可以這么理解順應潛意識做產品這事兒。
如果你有過人的催眠能力和反復強調一個事情描验,并讓人卸下防疫的能力白嘁,可以嘗試看看讓用戶按照你想要的方式走。
如果沒有膘流,起初只是利用產品單一的跟用戶對話絮缅,最好還是順應用戶的潛意識做產品鲁沥,這樣比較容易讓用戶接受。
在回到我所在行業(yè)耕魄,汽車領域画恰。常常看到的不是順應吸奴,而是強行綁架允扇。
例如,我們去4S店買車奄抽,想貸款蔼两。有廠方金融和銀行等幾種選擇甩鳄,對比之后你發(fā)現(xiàn)有些廠方貼息很便宜逞度,甚至是免息。但是選擇廠方金融就需要強制在4S店里購買與貸款年限相符的保險妙啃,本來很高興的事情档泽,這樣一弄,就讓人覺得有點不爽揖赴。
【行】
想想自己所在的行業(yè)馆匿,有哪些產品是順應用戶潛意識的,哪些是催眠客戶的燥滑。如果我做的產品的話渐北,是不是也是遵照這個邏輯,如果不是我是因為什么不能遵循這個邏輯铭拧,最好記錄下來赃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