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在圖書館寫下這篇隨筆,是早有計劃或是因讀了賈平凹先生的《自在獨行》的有感而發(fā)酥郭,我也不是很清楚懂衩,便這樣寫了吧撞叨。
獨行是一場心靈的隱居,真正的灑脫來自內心的安寧浊洞。也許有些人天生覺得自在獨行比與他人同行更適合自己牵敷,但當代社會是開放的、交流的法希,如果僅僅想一個人固守一方并非一個上上的生存方式枷餐。那我為什么要寫“孤獨”呢?
首先苫亦,我們必須對“孤獨”有一個明確的理解毛肋,此孤獨并非孤立而無所依附,也并非不合群屋剑、獨來獨往润匙。真正的孤獨者是思考者,孤獨是一種狀態(tài)唉匾。孤獨是不管一個人處于什么樣的環(huán)境孕讳,他都能讓自己安靜,都能夠自得其樂巍膘,都能明白自己所需所求所想所向卫病。筆者想,這也許是一種難得的心境典徘。
真正理解了孤獨的內涵蟀苛,才能更加深入了解真正的自己。正如周國平老師所說逮诲,“唯有在孤獨中帜平,人的靈魂才能與上帝幽告、與神秘、與宇宙的無限之謎相遇裆甩∪咚”孤獨時,我們會沉下心靜靜思考嗤栓,這也許是心靈最為放松之時冻河,也是最為接近本體靈魂之時。在孤獨中茉帅,我們會洞悉自己的境況叨叙,會反思自己的過往。故懂得如何品味孤獨未嘗不是一件幸事堪澎。
賈平凹先生說過擂错,“孤獨者不言孤獨,偶爾做些長嘯樱蛤,如我們看到的獸钮呀。”筆者簡單地認為昨凡,世界上絕大多數(shù)人是孤獨的爽醋,但真正理解孤獨的孤獨者卻占少數(shù)。曾看過一篇文章便脊,其中談到“孤獨是接近自己的一個點蚂四,但人們卻千方百計地避免孤獨【驮”也許正因懼怕它证杭,所以并沒有認真地看清它,想著逃避妒御,但逃過一次孤獨解愤,還會有許多的下一次。所以姑且認為真正的孤獨者是少數(shù)的乎莉,人們只是處在孤獨中送讲,而未曾面對過孤獨。
可是惋啃,孤獨也似一把利劍哼鬓,能夠帶來益處,亦能帶來傷害边灭。因此需正確對待吧异希,不可逃避、畏懼绒瘦,也不可過分沉迷称簿。
但筆者也只是在談孤獨扣癣,處在孤獨與沉思中,并不懂得真正的孤獨憨降。
最后附上一句話:
“人生的第一件事是發(fā)現(xiàn)自己父虑,因此人們必須不時孤獨和沉思∈谝”(挪威海洋學家南森)
Tiny 隨筆
2017.0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