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在朋友圈看到一篇很有意思的文章练慕,看完后我是又好笑又無奈又可悲又憤慨……
這篇文章的名字是《老師惰匙,請幫我讀大一的兒子找個媳婦》(來自公眾號:我是杜娘)。內(nèi)容大體是這樣的:一位大學的老師贺待,這個學期還沒結(jié)束徽曲,下個學期的選修課程已經(jīng)公布零截,孩子因為喜歡這個老師選擇了這個老師的課程麸塞,孩子的母親在得知這一個消息后打了一通電話給老師,其主要的目的是希望老師幫她看看能不能讓孩子在女生較多的班級涧衙,自己的孩子性格內(nèi)向哪工,也不怎么和女生來往,母親很擔心這樣下去自己孩子沒有老婆弧哎,所以母親幾乎是用哀求的聲音請求老師一定要幫幫孩子……
我覺得好笑是覺得母親的這個行為真是有些稚嫩雁比,不過認真想想確實是可憐天下父母心,為了孩子操碎了多少心撤嫩,確實是無奈之處偎捎;可悲是因為母親的付出和這種焦慮都感受到母愛悲情的偉大,而憤慨則是因為又是一個母親把孩子當成了全部世界,不明界限把所有的一切都承擔在了孩子身上茴她。
在網(wǎng)絡上曾看到一句話:即使孩子再不喜歡父母的嘮叨安排寻拂,也在無形中變成父母期待的樣子。這場父母與孩子之間的較量永遠永遠只會讓兩方都是輸家丈牢。父母以為改變了孩子祭钉,孩子卻在心底留下了抱怨,甚至影響自己的下一代己沛!
前幾天朋友和我狠狠得抱怨了一頓說家里的親戚太討厭慌核,講了一堆大道理,原因無非幾方面:第一婚姻大事早點決定早讓家人安心申尼,找個好的垮卓。第二做個賢良淑德的妻子/女人,言外之意為家庭請犧牲自己晶姊。第三孝敬父母照顧弟弟妹妹年幼者扒接,言外之意為尊老愛幼請犧牲自己。
是啊们衙,這位親屬以自己的經(jīng)歷钾怔,自己受過的苦難告訴朋友如何做為一個道德制高點的完人,那么請問蒙挑,不能成為自己的朋友和機器有什么區(qū)別宗侦?我反而要替朋友質(zhì)問,為什么要把一個人生出來當成機器覺得是理所當然的事情忆蚀?我能不能理解為因為這位親屬自己不能成為自己矾利,所以下一輩的孩子們同樣不能成為自己?我對這樣的家庭會有極度的恐懼心理馋袜,這不是家男旗,只是一碗裹挾著愛用親情威脅的孟婆湯。
前段時間的綜藝節(jié)目《我家那閨女》papi醬的人生排序讓人換來深深的認同感欣鳖,對于物質(zhì)豐富的新一代的我們來說察皇,也許對于精神的自由追求更勝于一切。這然我想起匈牙利詩人裴多菲著名的詩句:“生命誠可貴泽台,愛情價更高什荣,若為自由故,兩者皆可拋怀酷〉九溃”這種自由時精神層面的獨立自主,而不是被要挾蜕依。
籃球巨星科比說:“總有一個人要贏桅锄,那為什么不是我琉雳?”我想說:“總有一代人需要調(diào)整自己的原生家庭模式,那為什么不能是我們這一代人友瘤?”也許在這個承上啟下的位置咐吼,我會遇到很多困難,但是就像顧曉鳴老師所理解的商佑,家庭教育的學習與成長锯茄,是幾代人享用不盡的充電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