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說新語·德行》
【原文】
王安豐遭艱稚茅,至性過人纸淮。裴令往吊之,曰:“若使一慟果能傷人亚享,濬沖必不免滅性之譏咽块。”
【戲文】
王安豐即王戎欺税,今天說的依然和他家的喪事有關(guān)侈沪。
王安豐遭艱(父母過世),其哀慟超越常人晚凿。至性這個詞本來泛指卓越的品質(zhì)亭罪,放在這里自然說的是因孝順而引發(fā)的悲傷,貌似逆流成河歼秽。
有一天裴楷前來吊唁应役,看到王戎的樣子,說:“假如極度的悲傷果然能傷害人體燥筷,那么王戎必定免不了要遭受譏諷了箩祥。”
這就奇怪了肆氓,為何發(fā)自內(nèi)心的悲傷也會遭人譏諷呢袍祖?誰敢跑到人家追悼會上去嘲笑孝子賢孫呢?儒家不是很講求孝道嗎谢揪?
問題的關(guān)鍵在“滅性”兩個字上蕉陋。
十三經(jīng)中有一本《孝經(jīng)》捐凭,傳說是孔子作的,其文通篇以“孝”為主題寺滚,其內(nèi)容涵蓋了人生方方面面柑营,在說到“親人去世”的部分有一句:“毀不滅性,圣人之教也村视。”意思是說酒奶,傷心也要有個限度蚁孔,不能因為傷心就毀損自己的生命,或干出什么泯滅人性的事惋嚎。
從這個角度看杠氢,王戎母喪期間形銷骨立一副想要同歸于盡的樣子,的確是違背了圣人的教誨另伍,是要招來他人譏諷的鼻百。
在“盡孝”這件事上,儒家的態(tài)度一直都是推崇但克制的摆尝,甚至克制還要更重一些温艇。我們都知道孔子主張父母死后孩子應(yīng)守孝三年,子夏就在三年后來找孔子報道堕汞,順便還撫琴而樂勺爱,好似王重陽出關(guān)時那么歡脫,孔子說他是君子讯检。
后來另一位學(xué)生閔子騫同樣守孝歸來琐鲁,撫摸著琴弦泣不成聲,孔子說他也是君子人灼。
這就把旁邊看熱鬧的子貢給弄迷糊了围段,問老師為何對不同表現(xiàn)給出相同評價⊥斗牛孔子答道奈泪,子夏明明已經(jīng)沒有哀慟了,卻還堅持守滿了三年跪呈;而閔子騫哀慟未盡段磨,卻能如期恢復(fù)正常生活。這都是守禮的表現(xiàn)耗绿,故皆為君子苹支。
由此我們可以看出孔圣人的一番苦心,他知道人心難齊误阻,強求不得债蜜,但能守住禮法晴埂,這社會就不會太差。
有趣的是寻定,儒家重視喪葬禮儀儒洛,并非因為信奉鬼神。我們知道狼速,喪葬祭祀在古代受到重視琅锻,最初的起源就是對鬼神的崇拜,墨子就曾說過:“執(zhí)無鬼而學(xué)祭祀向胡,是猶無客而學(xué)客禮也恼蓬;是猶無魚而為魚罟也〗┣郏”
難怪這兩位老大總是合不來处硬,墨子之論證鬼神,其實是為了他的兼愛理論作張本拇派,而非如我輩對超自然現(xiàn)象有什么特別的興趣荷辕;儒家之重視喪葬禮儀,則更接近一種情懷表達(dá)件豌,是對先人的敬仰疮方,而非對什么教義的執(zhí)著。
也正因如此苟径,墨家才會發(fā)展成為一個制度森嚴(yán)的組織案站,而儒家則是靠著精神譜系凝聚的團(tuán)體,換句話說棘街,即使是孔圣人對于那些缺乏情懷還抖機靈的人也沒什么好辦法蟆盐,無非說對方不是君子而已。
孔子門下最能說的學(xué)生宰予就是如此遭殉,他問孔子守孝三年太久石挂,對于只爭朝夕的人改成一年行不行?
孔子反問你的良心不會疼嗎险污?
不疼痹愚。
那你就去做吧。
畢竟你傷害不了蛔糯,一個不怕疼的人啊拯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