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正在看一本書蝶俱,就是《在無趣的時代活的有趣》笛匙,這本書寫的雖然很有哲理侨把,但是深入淺出,很多話都值得細思妹孙,經(jīng)過自己的大腦加工過濾后用于指導自己的人生秋柄。這次我給大家推薦其中的一小篇,希望看到的人也有所悟蠢正。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一個人和三個人稱
我骇笔、你、他机隙,這是人人皆知的三個人稱代詞蜘拉。在一定的語境中,它們被用在不同的人身上有鹿。有的作家喜歡用不同的人稱來敘述同一個主人公,不斷變換視角谎脯,使得人物的形象富有立體感葱跋。我覺得,我們每一個人也可以用這種方式來看自己源梭。
涉及自己娱俺,使用第一人稱是習慣成自的的事情了,好像無須多說废麻。我是誰荠卷、我要什么、我做了什么烛愧、我愛某某油宜、我恨某某掂碱,如此等等,似乎一目了然慎冤。然而疼燥,真正做自己,行己胸臆蚁堤,表里一致醉者,敢作就當,并不是容易的事披诗。正因為如此撬即,許多哲人把“成為你自己”看作一個很高的人生目標。另一方面呢呈队,一個人如果只是我行我素搞莺,從來不跳出來從別的角度看一看自己,他又是活得很盲目的掂咒。所以才沧,其他兩個人稱的視角也是不可缺少的。
先說第三人稱绍刮。在別人眼里温圆,我是一個“他”(或“她”)。因此孩革,用第三人稱看自己岁歉,實際上就是用別人的或是說用社會的眼光看自己,審視一下自己在別人眼里是什么樣子膝蜈,在社會上扮演著什么角色锅移。人不能脫離社會而生活,所以這個視角是必要的饱搏。做自已的一個冷眼旁觀者和批評者非剃,這是一種修養(yǎng),它可以使我們保持某種清醒推沸,避免落入自命不凡或者顧影自憐的可笑復可悲的境地备绽。當然,別人的意見只能作參考鬓催,為人處世還得自己拿主意肺素。據(jù)我觀察,在不少人身上宇驾,這個視角是過于強大了倍靡,以至于他們只是在依據(jù)別人的意見生活,陷入了另一種盲目课舍。
如果說第一人稱是做自己塌西,第三人稱是做自己的旁觀者他挎,那么,第二人稱就是做自己的朋友雨让。把一個人當做“你”對待雇盖,就意味著和這個人面對面,像朋友一樣敞開心懷栖忠,誠懇交流崔挖。如果是不是這樣,心里仍偷偷地打量著和提防著面前的這個人庵寞,那就不是把這個人當做一個“你”狸相,而是當做一個“他”了。于此相類似捐川,當我們把自己看做一個“他”的時候脓鹃,那眼光往往是冷靜的,有時候還是很功利的古沥,衡量的是自己在社會上的表現(xiàn)瘸右、作用、地位岩齿、名聲之類的東西太颤。相反,對自己以“你”相待盹沈,就需要一種既超脫又體貼的眼光龄章,所關(guān)心的是人生中更本質(zhì)的方面。這時候乞封,我們就好像把那個在人世間活動著做裙、快樂著、痛苦著的自己迎回家中肃晚,懷著關(guān)切和理解之情和“他”促膝談心锚贱。人在世上都離不開朋友,但是陷揪,最忠實的朋友還是自已惋鸥,就看你是否善于做自已的朋友了。要能夠做自已的朋友悍缠,你就必須比那個外在的自己站得更高,看得更遠耐量,從而能夠從人生的全景出發(fā)給他以提醒飞蚓、鼓勵和指導。事實上廊蜒,在我們每個人身上藏澳,除了外在的自我以外赌结,都還有著一個內(nèi)在的精神性的自我哎甲。可惜的是添履,許多人的這個內(nèi)在自我始終是昏睡著的,甚至是發(fā)育不良的脑又。為了使內(nèi)在自我能夠健康生長暮胧,你必須給它以充足的營養(yǎng)。如果你經(jīng)常讀好書问麸、沉思往衷、欣賞藝術(shù)等等,擁有豐富的精神生活严卖,你就一定會感覺到席舍,在你身上確實還有一個更高的自我,這個自我是你的人生路上的堅貞不渝的精神密友哮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