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奇颠、自己搞不定,孩子來幫忙
父母習慣把自己實現(xiàn)不了的夢想寄托在孩子身上放航,讓孩子幫忙實現(xiàn)自己的夢想烈拒,孩子處于弱勢,無論愿意與否广鳍,都要背著父母的期望生活荆几。有些孩子內化了父母的期望,變成自己的理想搜锰,比如《摔跤吧伴郁,爸爸》中的吉塔和巴比塔耿战;有些孩子沒有完成內化蛋叼,在自己的需求和父母的期望之間痛苦的掙扎,比如《無聲告白》中的莉迪亞剂陡。
《摔跤吧狈涮,爸爸》是最近上映的一部印度電影,根據(jù)真實事件改編鸭栖,一個退役的摔跤選手把爭奪世界摔跤冠軍的夢想寄托在2個女兒吉塔和巴比塔身上歌馍。女兒最初是反抗的,因為在印度農(nóng)村女孩子練摔跤史無前例晕鹊,被嘲笑松却。女兒反抗無效,被父親強制訓練1年后溅话,她們在朋友的婚禮上突然意識到自己很幸福晓锻,不用十幾歲就嫁人,成為男人的工具飞几,她們可以主宰自己的命運砚哆。想明白之后,吉塔和巴比塔由被動練習轉變?yōu)橹鲃泳毩曅寄罱K取得邦冠軍躁锁、全國冠軍、世界冠軍卵史。她們成了印度女孩子的榜樣战转,提升了印度女孩的地位,改變了印度女孩的命運以躯。
《無聲告白》是華裔美國作家的一部小說槐秧,小說以品學兼優(yōu)、乖巧懂事的混血女孩莉迪亞的死為開頭,父母認為莉迪亞沒有任何自殺原因色鸳,絕對不可能自殺社痛。隨著哥哥、妹妹命雀、鄰居男孩提供的信息蒜哀,最后斷定,莉迪亞是因為不堪父母的期望吏砂,找不到自己而自殺撵儿。而父母卻對此一無所知,父母看起來很民主狐血,凡事征求莉迪亞的意見淀歇,但征求的內容都是飽含自己的期望的,母親希望莉迪亞學醫(yī)完成自己實現(xiàn)不了的愿望匈织,父親希望莉迪亞成為社交明星浪默,完成自己做不到的事。
莉迪亞不喜歡母親期望她學的物理缀匕、化學纳决,也沒有一個知心朋友,可她不敢反抗父母的意愿乡小,她害怕母親再次離家出走阔加,她害怕父親失望。所以她死記硬背物理知識满钟,每天拿著電話裝作在給朋友聊天胜榔。她是父母眼中的完美孩子,承載了父母所有的希望湃番,得到父母無限的寵愛夭织,她被父母的愛和期望壓得喘不過氣。好在牵辣,還有哥哥理解她摔癣,當哥哥考上哈佛大學逃離家庭時,莉迪亞無法獨自承受這一切纬向,她選擇了自殺解脫择浊。
二、沉默中爆發(fā)或滅亡
同樣承擔父母的期望逾条,為何結果天差地別琢岩,吉塔和巴比塔成功了,成為了民族的驕傲师脂;而莉迪亞卻徹底失敗担孔,選擇了自殺江锨。
1.夢想對個人的意義不同
在印度,女子地位低下糕篇,沒有夢想可言啄育,父親強加給女兒夢想,女兒的命運隨即發(fā)生巨大改變拌消。沒有夢想的人挑豌,突然有了夢想是很幸福的一件事,受到周圍人的羨慕墩崩。
莉迪亞生活在美國氓英,個人主義至上,每個人都個性鮮明鹦筹,彰顯個人特色铝阐,追夢。莉迪亞卻沒有自己的夢想铐拐,委曲求全滿足父母的愿望徘键,不知道自己要什么,可憐余舶。她羨慕鄰居杰克知道自己要什么啊鸭,羨慕哥哥喜歡航天锹淌。
2.父母的榜樣不同
吉塔的爸爸是成功的匿值,是國賽摔跤冠軍,雖然周圍人對他強迫女兒練摔跤指指點點赂摆,他不在乎挟憔,他有自己的想法,用1年為期烟号,訓練女兒绊谭。吉塔姐妹雖然認為父親是暴君,但是父親身上的巨大能量無形中也在影響著女兒汪拥。
而莉迪亞的父母是失敗的达传,母親一直追求與眾不同,最后卻沒有實現(xiàn)自己當醫(yī)生的夢想迫筑,反而成了一個家庭主婦宪赶。父親是華裔,一直追求融入人群脯燃,可最后還是沒有朋友搂妻,同事也對其另眼相看。父母都缺乏能量辕棚,莉迪亞目睹父母的失敗欲主,也會懷疑自己的能力邓厕。
3.家庭氛圍不同
吉塔母親明確指出,父親不能讓女兒替自己完成愿望扁瓢,女兒有自己的人生详恼。吉塔的爸爸霸道地告訴妻子女兒,我就是要女兒練摔跤引几,為期一年单雾。雖然是被強迫,但時限清晰她紫,溝通明確硅堆,雙方都知道發(fā)生了什么事。吉塔姐妹沒有想不明白的地方贿讹,沒有猜測和恐懼渐逃。
而莉迪亞相反,父母自認為很民主民褂,提出要求時先征求莉迪亞的意見茄菊,莉迪亞每次都回答:好的,媽媽赊堪。表面上是自己的的選擇面殖,其實是迎合父母。雙方信息不對稱哭廉,溝通不暢脊僚,親子間隔著一堵透明的墻。父母完全不了解女兒的真實想法遵绰,女兒也不敢拒絕父母的期待辽幌。她害怕家庭再次陷入破裂〈环茫看起來家庭氣氛民主和諧乌企,實則敏感壓抑脆弱。家庭中不可明說的禁忌秘密越多成玫,氣氛越壓抑加酵,越容易假裝快樂。
4.理想的層次不同
吉塔練摔跤哭当,不單是為父親而戰(zhàn)猪腕,也是為自己而戰(zhàn),還是為所有印度女孩而戰(zhàn)荣病,她有了更強大的使命感码撰,意義感。她把摔跤內化為自己的追求个盆、職業(yè)脖岛。而莉迪亞不是朵栖,她學習物理化學、順從父母柴梆,僅僅是完成父母的期望陨溅,她內心排斥這樣的生活。
所以绍在,同樣強加自己的期望給孩子门扇,霸道權威老爸成功了,虛偽母親失敗了偿渡。吉塔和莉迪亞兩個極端的例子臼寄,希望能引起父母反思:為子女做規(guī)劃時,到底是為了子女的發(fā)展溜宽,還是為了滿足自己的私心吉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