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看天下》的一篇文章,題目叫作《這些最好最乖的孩子岖免,為什么活不下去》,文中所敘述的內容照捡,我深有同感颅湘。
今天的我非常憐憫自己,因為我突然發(fā)現(xiàn)自己曾經生活在一個充滿“精致的利己主義者”的環(huán)境中栗精。什么是精致的利己主義者闯参?這個概念出自北大錢理群教授,當教育商品化之后悲立,每一個人做任何事情都是要有目的或者說是可預測的利益的鹿寨。就比如,有人到了學校以后問老師:“老師薪夕,做這個工作對我有什么好處脚草?有利于我保研嗎?有利于我拿獎學金嗎原献?我為什么要去幫助別人馏慨?”等等。這是一種極其普遍的想象嚼贡。
我印象中熏纯,記憶最深刻的是小學一年級的時候,那是一次期末考試粤策,當時只有語文和數(shù)學兩門課樟澜,成績出來以后,老師告訴我我只考得了97和98分叮盘,沒有得雙科100秩贰,我眼淚唰地就下來了。老師一邊拍著我柔吼,一邊安慰我說:“沒事啊毒费,沒得雙科100,老師也會給你三好學生的獎狀的呀愈魏,不哭了不哭了觅玻。”老媽則在一旁告訴我沒得雙科100也可以得到獎狀……我現(xiàn)在回想培漏,從這件事我得到的信息是:要得三好學生必須要雙科上90分溪厘;沒有得雙科100老媽就會在一旁替我無數(shù)次惋惜,并與老師們一同感嘆牌柄。我整個小學階段畸悬,都是在這樣強調成績強調學習好,聽話為主的環(huán)境中成長珊佣,在這樣的環(huán)境中一次又一次地強化我對這個概念的認知蹋宦。我在想披粟,是不是從那時起,我對于的成績的要求冷冗,對自身的要求就高了很多守屉,焦慮也因此更容易產生呢?如今的心理問題到底應該歸咎于誰贾惦?于自己胸梆,是我天生無能敦捧,承受力差须板;于他人,比如我的父母兢卵,是他們教育的缺失习瑰,家庭環(huán)境的缺失,還是周圍親戚朋友的過度干預秽荤。我到底是要從自身尋找問題的答案甜奄,還是責怪父母的無能?從道德層次上說窃款,不能責怪父母课兄,因為他們也是生平第一次做父母,其養(yǎng)育之恩應該抵消在所有過程中的不足晨继,我的責怪只會變成一種“不孝”烟阐。從自我感受上說,除了開始溯源原生家庭所帶給我的種種紊扬,我還能做什么蜒茄。
長大后,我曾與我的父母分別談論到了自己曾經的狀態(tài)餐屎,告訴他們我曾經有無數(shù)次輕生的念頭檀葛。他們內心不安、焦慮腹缩、愧疚屿聋、震驚,老媽哭著對我說對不起藏鹊。其實润讥,在我看來,自殺只不過是一個時期內心空虛的最后決定罷了伙判,我習以為常象对,并不覺得有這樣的想法是多么的少見。正如文中所說的那樣宴抚,這是一種“空心病”勒魔。它不是普通的憂郁癥甫煞,更不是焦慮癥,而是一種更嚴重的心理疾病冠绢「Х停空心病看起來像是抑郁癥,情緒低落弟胀、興趣減退楷力、快感缺乏。我們有著強烈的孤獨感和無意義感孵户。在人前萧朝,我們最聽話,學習也認真夏哭,我們特別需要別人的贊許检柬,但與此同時我們時常有著強烈的自殺意念。不是想自殺竖配,只是不知道為什么活下去何址、活著的價值和意義是什么。乍一看进胯,年紀輕輕的小孩思考這樣深刻的哲學問題用爪,是不是有點過于文鄒。其實不然胁镐!哲學的本質就是思考人生偎血,而我們就是一直走在尋找自我的道路上。這個問題誰都可以有希停,誰都可以因為這樣的問題而做出各種不同的反應烁巫。
對照我的弟弟,現(xiàn)在身處初三的他宠能,叛逆亚隙,不愛學習,不善于溝通和表達自我违崇,缺愛阿弃,并且孤獨。我深深地同情他羞延,因為我們生活在同樣的家庭大背景下渣淳,不同在于,我的父母一個強勢伴箩、一個放任入愧,而他的父母是不理會。隔代教育帶來的影響日益增大,矛盾日益突出棺蛛,我的弟弟怔蚌,還沒有能力去處理這樣的情況阵漏,他只能有最直接的方式表達來內心的情緒:狂吼九默、自虐、自暴自棄力奋。
我非常慶幸自己終于度過那段力不從心的生活终畅,因為我沒有能力和辦法去處理這樣那樣的情況籍胯。我時常迷失自己,夢想离福、理想什么的杖狼,似乎與我毫無關系。反而是畢業(yè)之后术徊,工作之后本刽,獨立之后,我有一定的經濟實力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情赠涮,用一段青春的記憶去體會利己主義下的沖擊,而現(xiàn)在的我終于漸漸清楚成長的真諦暗挑,了解成績笋除、聽話、獎狀炸裆、別人的稱贊不是唯一自我認定的標準垃它。或許這就是成長的意義烹看。我希望国拇,我能夠幫助我的弟弟,至少讓他知道惯殊,這個世界很大酱吝,有很多事情可以去做,不需要取悅別人土思,讓自己開心地生活才是最好的人生务热。
王樹力 記于2017年3月10日早上9點33分 廣西南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