鳴蟬居高多遠韻
——詠蟬古詩詞賞析(上)
王傳學
蟬剩燥,雅名蜩立轧,俗稱“知了”,在夏躏吊、秋季鳴叫氛改,聲音響亮,吸樹汁為食比伏。它本是一種昆蟲胜卤,但由于它常居高枝,古人誤以為是靠餐風飲露為生赁项,又因它體態(tài)嬌美葛躏,聲音連續(xù)悠揚,于是人們發(fā)揮想象悠菜,賦予了它優(yōu)良的品質舰攒。晉代陸機在他的《寒蟬賦序》中認為蟬有六德:“夫頭上有緌,則其文也悔醋;含氣飲露摩窃,則其清也;黍稷不食芬骄,則其廉也猾愿;處不居巢,則其儉也账阻;應候守時蒂秘,則其信也;加以冠冕淘太,則其容也姻僧。君子則其操,可以事君蒲牧,可以立身撇贺,豈非至德之蟲哉!”古代詩人造成,更是結合社會現(xiàn)象显熏、自身經(jīng)歷和感受雄嚣,寄托了諸多意象晒屎,使原本微不足道的蟬喘蟆,具有了豐富的文化意蘊」穆常《詩經(jīng)?七月》中已有“五月鳴蜩”的句子蕴轨,被稱為千古悲秋之祖的宋玉在《九辯》中寫道:“燕翩翩其辭歸兮,蟬寂漠而無聲骇吭。雁廱廱而南游兮橙弱,鹍雞啁哳而悲鳴≡镎”蟬的寂寞無聲棘脐,成為悲秋的典型意象之一。
蟬高居樹枝上龙致,餐風飲露蛀缝,與世無爭,詩人常把它作為高潔的象征目代,并往往托物言志屈梁,寄予自己崇高的情懷。
隋朝舊臣虞世南榛了,被唐太宗李世民留用后在讶,由于才高學廣,為人正直霜大,深得器重构哺,于是,他筆下的鳴蟬就成了具有高標逸韻人格的象征战坤,成了詩人自己是因為立身高潔而不是因為憑借外在的力量才被重用的表白遮婶。在這首題為《蟬》的詩中,詩人寫到:
垂緌飲清露湖笨,流響出疏桐旗扑。
居高聲自遠,非是借秋風慈省。
這首詩先寫蟬的形貌和生活習性臀防。它頸垂著高貴冠纓那樣的須,飲的是天上的清露边败。這里袱衷,表面上是寫蟬的形狀和食性,實際上意含象征笑窜≈略铮“垂緌”,暗示身份排截,顯其“貴”嫌蚤;“飲清露”辐益,暗示品質,昭其“清”脱吱。屈原早在《離騷》中用“朝飲木蘭之墜露兮智政,夕餐秋菊之落英”來表達高潔的情懷。蟬“飲清露”箱蝠,品格當然高潔续捂。接著寫它的居處和聲音』掳幔“鳳翱于千仞兮牙瓢,非梧不棲〖湫#”它的鳴叫是從高大疏闊的梧桐樹間傳出來的一罩,像神鳥鳳凰一樣非同凡響∑膊荆“流響”狀蟬鳴不已聂渊,悅耳動聽;“疏”則更見高拔清遠四瘫;聽到這鳴聲汉嗽,使人仿佛見到了蟬那種清華雋朗的高標氣韻。后兩句是托物寓意的點睛之筆找蜜,闡釋了一個深刻的哲理:立身品格高尚的人饼暑,并不需要某種外在的憑借,自 能聲名遠播洗做。短短的二十個字弓叛,形神兼?zhèn)洌榫敖蝗诔现剑吕硐嗤ㄗ辏镂乙惑w∑枧牵堪稱佳什毕籽。
“初唐四杰”之一的駱賓王,也寫過一首《詠蟬》詩:
西陸蟬聲唱井辆,南冠客思侵关筒。
那堪玄鬢影,來對白頭吟杯缺。
露重飛難進蒸播,風多響亦沉。
無人信高潔萍肆,誰為表予心袍榆。
駱賓王天資聰明胀屿,七歲能寫詩,被譽為神童蜡塌。唐高宗鳳儀三年(678年)碉纳,他在侍御史任上勿负,多次上書論事馏艾,因而觸怒了武則天,被誣下獄奴愉。在獄中琅摩,他寫下了這首著名的詠蟬抒懷之作。
首聯(lián)寫獄中聽到蟬鳴而勾起深沉的客地鄉(xiāng)思锭硼》孔剩“西陸”指秋天,點明季節(jié)檀头;“南冠”轰异,典出《左傳?成公九年》,指代囚徒暑始,點明詩人此時的身份和處境搭独。恰在這滿目凄涼的深秋季節(jié),在這失去自由的獄中廊镜,凄切不絕的蟬聲怎不牽動蒙冤者的沉沉悵懷牙肝?頷聯(lián)續(xù)寫聞蟬見蟬的感受∴推樱“玄鬢”即蟬鬢配椭,古代婦女的一種發(fā)式,把鬢發(fā)梳得像蟬翼雹姊」筛祝“玄鬢影”,在這里指的就是蟬吱雏∨倚颍“白頭吟”, 這里語意雙關坎背,一是指漢代卓文君的棄婦詩替劈。葛洪《西京雜記》載,司馬相如要娶茂陵女得滤,卓文君有感而作陨献。以男女關系比君臣關系,象征詩人自己被君主所棄懂更。二是指自己已垂垂老矣眨业,哪能禁得起黑色的蟬對著白頭的自己哀吟呢急膀?頸聯(lián)由對蟬的埋怨轉寫對蟬的同情哀憐,同情它在露重風多的險惡環(huán)境里有翅難展龄捡,有聲不揚的遭際掺涛。而實際上宙暇,寫蟬憐蟬就是喻己哀己。言路阻塞,有志難酬蔽豺;身陷囹圄叹阔,有冤難申师妙;自己的不幸與蟬的遭際竟何其相似诗祸!尾聯(lián)又把詠蟬和抒懷交融在一起,傳達出兩者共同的苦悶突照,抒發(fā)心懷高潔而不被人相信帮非,滿腹心事卻無處表白的悵恨之情,同時表現(xiàn)出詩人不亢不卑的性格讹蘑,表達了對黑暗世道的控訴和不滿末盔。用典貼切,雙關自然座慰,對仗工穩(wěn)陨舱,風骨凝練,亦屬上乘之作角骤。
晚唐詩人李商隱的《詠蟬》隅忿,也非常出色:
本以高難飽,徒勞恨費聲邦尊。
五更疏欲斷背桐,一樹碧無情。
薄宦梗猶泛蝉揍,故園蕪已平链峭。
煩君最相警,我亦舉家清又沾。
李商隱一生仕途坎坷弊仪,落寞凄涼。他七歲時杖刷,父親去世励饵,家境極為艱難。二十五歲中進士滑燃,走上仕途役听。但此后由于李牛黨爭的原因,被人排擠,四十六歲便郁郁而死典予。他的作品甜滨,大多抒發(fā)仕途潦倒的苦悶和揭露當時政治的黑暗。他的這首《詠蟬》就表達了這種怨憤瘤袖。
首聯(lián)借蟬寫自己的懷才不遇衣摩。蟬高居卻難飽,得到的是不公平的待遇捂敌;聲音傳得很遠卻無人欣賞艾扮,也是徒勞。這居高和聲遠黍匾,說明自己具有拔俗的品行和高超的才能栏渺,理應得到重視和重用呛梆,以施展才華锐涯,干出一番事業(yè)。但“難飽”何以高飛填物,只是徒存壯懷纹腌。詩一開篇就表露對現(xiàn)實的極大義憤。頷聯(lián)緊接“徒勞”進行具體描述滞磺。盡管蟬悲痛欲絕地吶喊升薯,但看似青翠的樹木卻無動于衷,并不理會击困,比喻自己不能被人理解涎劈,知音難覓。頸聯(lián)則由蟬轉向自己阅茶,用兩個典故直接表達內心的憂傷蛛枚。一典出于《戰(zhàn)國策?齊策》桃梗和偶人的對話,桃梗說土偶(泥人)原是西岸之土脸哀,淄水至蹦浦,就會潰散。土偶則對桃梗說撞蜂,我確是西岸之土盲镶,即使?jié)⑸ⅲ匀辉谖靼厄蚬睿欢愀然撸菛|國桃梗,如果削為木偶浦旱,淄水至宇色,則漂流不知所至。用這個典故,意在比喻自己的官宦生活像桃梗一樣代兵,無法擺脫飄零之苦尼酿。一典出自陶淵明《歸去來兮辭》“田園將蕪胡不歸”,表達了詩人的歸隱之念植影。尾聯(lián)裳擎,感謝蟬對自己的啟發(fā)和警示:情志高遠的人在污濁的社會是難以生存的,同時也表白了自己出污泥而不染的心志思币。
以上三首詠蟬詩被稱作唐代“詠蟬三絕”鹿响,都是托物言志之作,歌頌了高潔的品格谷饿。但由于作者地位惶我、遭際和氣質的不同,使之面貌各異博投,構成了各有個性的藝術形象绸贡。虞世南是高官,聲望自大毅哗,以蟬暗喻品性高貴听怕;駱賓王是囚徒,自哀自憐虑绵,顯其高潔尿瞭;李商隱是落拓士人,悲蟬悲己翅睛,自嘆高清声搁。清人施補華說:“三百篇比興為多,唐人猶得此意捕发。同一詠蟬疏旨,虞世南‘居高聲自遠,非是借秋風’爬骤,是清華人語充石;駱賓王‘重露飛難進,風多響亦沉’霞玄,是患難人語骤铃;李商隱‘本以高難飽,徒勞恨費聲’坷剧,是牢騷人語惰爬。比興不同如此”蛊螅”
以詠蟬來歌頌高風亮節(jié)撕瞧,抒發(fā)胸懷的詩句還有很多陵叽。如唐代詩人戴叔倫的《畫蟬》:
飲露身何潔,吟風韻更長丛版。
斜陽千萬樹巩掺,無處避螳螂。
詩的意思是:蟬宿風餐露何等高潔页畦,對風吟唱韻致更長胖替。縱使夕陽下有千萬棵樹可以棲身豫缨,也難于躲避螳螂的捕食独令。全詩暗喻有高潔品質的人容易遭受黑暗勢力的摧殘迫害。
詩人從蟬的飲露餐風而贊頌其清雅高潔好芭,由蟬迎風而唱而贊頌其韻致悠長燃箭,從節(jié)操和風韻兩個方面禮贊了蟬。從更深的意蘊上說舍败,詩人是借詠蟬贊頌了品質高潔招狸、獨領風騷的賢人高士、志士仁人瓤湘。
因為蟬居于高枝瓢颅,古人誤以為它們是餐風飲露恩尾,于是聯(lián)系到社會生活弛说,把它們視為高潔的象征,且歌之詠之翰意。受到士人美化的蟬木人,其實正是對象化的士人自身,是士人自身道德人格的美化冀偶。
蟬聲響亮而高遠醒第,對此古詩中有許多生動的描寫,如南朝詩人蕭子范就曾在其《后堂聽蟬》中寫道:
試逐微風遠进鸠,聊隨夏葉繁稠曼。
輕飛避楚雀,飲露入?yún)菆@客年。
流音繞叢藿霞幅,余響徹高軒。
借問邊城客量瓜,傷情寧可言司恳?
詩中寫蟬在微風中嘗試飛遠,在繁茂的夏木中棲息绍傲。輕飛避雀扔傅,飲露入園耍共。婉轉的清音縈繞藿叢,余音響徹高高的亭軒猎塞。詩人最后感嘆道:面對如此高風亮節(jié)的蟬试读,那邊城的游子,還有什么憂傷的情懷值得述說荠耽?
唐代詩人劉禹錫在其《酬令孤相公新蟬見寄》一詩中也寫到:
相去三千里鹏往,聞蟬同此時。
清吟曉露葉骇塘,愁噪夕陽枝伊履。
忽爾弦斷絕,俄聞管參差款违。
洛橋碧云晚唐瀑,西望佳人期。
此詩的意思是:詩人與好友令狐楚相隔三千里遠插爹,卻在同一時間聽到蟬的鳴叫聲哄辣。這蟬聲早晨清脆地縈繞在帶露的樹葉間,傍晚伴著夕陽在憂愁中鳴叫赠尾。一會兒像琴弦音斷聲絕力穗,一會兒又似管樂合奏。站在洛陽橋上向西望去气嫁,只見晚霞滿天当窗,何時才能與朋友相會?詩中描寫蟬聲早晚各不相同寸宵,單鳴崖面、合唱別有特點,生動具體梯影。
唐代另一位詩人盧同在其《新蟬》一詩中對蟬聲的描寫:
泉溜潛幽咽巫员,琴鳴乍往還。
長風剪不斷甲棍,還在樹枝間简识。
詩人將蟬聲比作泉水的潛流幽咽,琴聲的回環(huán)往復感猛。長風吹來似乎聽不到了七扰,再一細聽還在樹枝間縈繞。將蟬聲描寫得極為形象生動唱遭。
再看宋代詩人朱熹的《南安道中》:
曉澗淙流急戳寸,秋山寒氣深。
高蟬多遠韻拷泽,茂樹有余陰疫鹊。
煙火居民少袖瞻,荒溪草露侵。
悠悠秋稼晚拆吆,寥落歲寒心聋迎。
此詩寫詩人赴南安路上的所見所聞≡嬉“高蟬多遠韻霉晕,茂樹有余陰”,意思是:棲息在高處的蟬多有悠遠的聲韻捞奕,茂密的樹林中傳出它們裊裊的余音牺堰。高則傳遠,障則婉轉颅围,詩人根據(jù)聲音傳播的這一規(guī)律伟葫,描繪了蟬處于不同地方的鳴聲特點。高與茂相間院促,悠遠與裊裊相和筏养,給人們展現(xiàn)了一個優(yōu)美的群蟬大合唱的旋律,有如身臨其境一般常拓。
再看南宋詩人楊萬里《初秋行圃》中循聲尋蟬的情趣:
落日無情最有情渐溶,
偏催萬樹暮蟬鳴。
聽來咫尺無尋處弄抬,
尋到旁邊卻無聲茎辐。
詩的大意是:將落的太陽看來好像無情卻最有情,催促千樹萬樹上的蟬在傍晚時一齊鳴唱眉睹。聽來覺得近在咫尺荔茬,卻找不到它藏身的地方;一旦尋到它的近旁竹海,卻又沒有了聲響。
詩句充滿著大自然有和無的辯證法丐黄。落日自照斋配,暮蟬自鳴,相互間本無特殊的情意灌闺,但正是太陽的照耀促使暮蟬使勁地鳴叫艰争,從這一層關系來說,太陽又是最有情的桂对。循聲尋蟬甩卓,從聽覺上判斷蟬就近在咫尺,但又怎么也發(fā)現(xiàn)不了它的身影蕉斜;待發(fā)現(xiàn)了它大致藏身的地方逾柿,蟬察覺動靜又停止了鳴唱缀棍,以致失去了尋找的目標。循聲尋蟬確實存在著“探迷”一樣的情趣机错。
一樣的蟬鳴爬范,在不同的人聽來往往會有不同的感受,生發(fā)出各種不同的感慨來弱匪。
先看唐代詩人司空曙《新蟬》:
今朝蟬忽鳴青瀑,遷客若為情?
便覺一年老萧诫,能令萬感生斥难。
詩人聽見第一聲蟬鳴,便覺又有一年歲月流逝帘饶,羈旅思鄉(xiāng)之情油然而生蘸炸,讀來不禁讓人感慨萬千。
這蟬聲曾使長年漂泊在外的唐代大詩人白居易鄉(xiāng)愁頓起尖奔,他在《早蟬》中寫道:
月出先照山搭儒,風生先動水。
亦如早蟬聲提茁,先入閑人耳淹禾。
一聞愁意結,再聽鄉(xiāng)心起茴扁。
渭上新蟬聲铃岔,先聽渾相似。
衡門有誰聽峭火?日暮槐花里毁习。
詩人覺得自己是閑人,最先聽到了早蟬的鳴叫聲卖丸。一聽到蟬鳴纺且,就泛起思緒,一直聽下去稍浆,鄉(xiāng)愁逾濃载碌。渭河邊今夏的蟬聲初鳴,與家鄉(xiāng)的蟬聲很有些相似衅枫,不知此時家鄉(xiāng)衡門現(xiàn)在有誰在聽這蟬聲嫁艇?可能聽蟬之人的身影早已淹沒在夕陽西下的槐花林里。表現(xiàn)了詩人通過聽聞蟬聲弦撩,不禁惹起對遠方親人的無限鄉(xiāng)思步咪。
白居易還寫有一首《聞新蟬贈劉二十八》:
蟬發(fā)一聲時,槐花帶兩枝益楼。
只應催我老猾漫,兼遣報君知点晴。
白發(fā)生頭速,青云入手遲静袖。
無過一杯酒觉鼻,相勸數(shù)開眉。
此詩是白居易寫給好友劉禹錫的队橙,借“一聲”蟬鳴坠陈、“兩枝”槐花,寫出蟬之新捐康、槐花剛放的初夏特點仇矾,抒發(fā)了詩人既感傷又豁達的復雜情感。既因季節(jié)變化和“青云”(指高官顯爵)遲到解总,而生人生易老與功名難得之嘆贮匕;又認為“杯酒”就能釋懷,應坦然面對人生起落與功名得失花枫,表現(xiàn)了樂觀豁達的人生態(tài)度刻盐。
劉禹錫接到白居易的贈詩后,寫了一首《答白刑部聞新蟬》:
蟬聲未發(fā)前劳翰,已自感流年敦锌。
一入凄涼耳,如聞斷續(xù)弦佳簸。
晴清依露葉乙墙,晚急畏霞天。
何事秋卿詠生均,逢時亦悄然听想。
詩中寫道,詩人在蟬未鳴叫前马胧,已經(jīng)感到時光流逝汉买,韶華難留。一當聽到蟬聲漓雅,內心頓生凄涼录别,如聽到琴聲時斷時續(xù)。蟬在晴天早晨的鳴叫清亮悅耳邻吞,縈繞在帶露的樹葉間,而傍晚叫得又急又噪葫男,似是害怕滿天的晚霞抱冷。“何事秋卿詠梢褐,逢時亦悄然”旺遮,寫蟬逢時而鳴赵讯,感嘆自己的時運不濟。
“蟬聲無一添煩惱耿眉,自是愁人在斷腸”(南宋·楊萬里《聽蟬》)边翼。其實,蟬本無知鸣剪、無情组底,蟬鳴亦本不關愁,許多詩人之所以聞蟬而愁只不過是因為詩人自己心中有愁筐骇,“以我觀物债鸡,故物皆著我之色彩”(王國維《人間詞話》)的緣故罷了。
因此铛纬,我們不難明了:有志無成厌均、空有一腔報國熱情卻無處施展的唐代詩人雍裕之聞蟬聲而潸然淚下:“一聲清溽暑,幾處促流身告唆。志士心偏苦棺弊,初聞獨泫然”(《早蟬》);五代楚詩人劉昭禹在其《聞蟬》一詩中對蟬“莫侵殘日噪擒悬,正在異鄉(xiāng)聽”的勸阻模她;唐代詩人盧殷在其《晚蟬》一詩中對蟬“猶畏旅人頭不白,再三移樹帶聲飛”的抱怨茄螃;唐代另一位詩人姚合在其《聞蟬寄賈島》一詩中對蟬鳴“秋來吟更苦缝驳,半咽半隨風”的描寫;宋代詞人劉克莊在其《三月二十五日飲方校書園》一詩中對蟬“何必雍門彈一曲归苍,蟬聲極意說凄涼”的感受用狱,都只不過是詩人各自的內心情感的外現(xiàn)與物化罷了。